茅盾人物簡介

3月,《茅盾文集》第一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生前的請求决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親。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務,而茅盾則全力投入於工作。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茅盾向來是溫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氣的時候。

茅盾人物簡介

導語:茅盾(原名沈德鴻,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艺文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蠶》《夜讀偶記》等。

早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1949年後歷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人民文學》、《譯文》雜誌主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1年3月27日逝世。

一、人物生平

人物經歷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說月報》“小說新潮欄”編務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編《小說月報》。

1921年,1月,參與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接編並改革《小說餘月報》。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

1923年,辭去《小說月報》主編職務,轉商務印書館國文部工作。

1925年,被選為出席廣州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26年,留廣州工作,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作秘書。3月,返滬。

1927年,1月赴武漢,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約4月,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編。7月間,從武漢至南昌不順,阻於牯嶺。8月,南昌起義失敗,試圖與黨組織取得聯系而不得,從此失去與黨組織的聯系。9月,於上海以茅盾為筆名發表小說《幻滅》。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後完成《動搖》《追求》——即三部曲《蝕》的創作。7月,東渡日本,期間寫有長篇小說《虹》(未完)和《從牯嶺到東京》等。

1929年,論文《讀<倪煥之>》發表。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1年,開始創作《子夜》

1932年,7月,發表《林家鋪子》。11月,發表《春蠶》。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發行。4-7月創作《秋收》、《殘冬》並發表。

1935年,論文《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被收錄發表。

茅盾文集(20)1937年,2月,偶遇周恩來恢復與黨組織的聯系,但黨員身份已不明確。參與編輯的《救亡日報》、《呐喊》(後改名《烽火》)分別在上海創刊。年底,上海淪陷,茅盾離滬抵長沙。

1938年,1-2月,在香港、廣州、武漢等地活動。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被選為理事。4月,他主編的《文藝陣地》在廣州創刊,同時編香港《立報·言林》。12月,應杜重遠的邀請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學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協會成立,被推舉為文協為委員長。1940年,4月底離開新疆,經蘭州、西安於抵延安。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處講學。10月,從延安到達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委。此時,陸續完成優秀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贊》的創作。

1941年,離開重慶到香港。5月,任《大眾生活》編委;開始創作《腐蝕》。9月,主編《筆談》半月刊,計7期。12月,離開香港達桂林。在桂林期間,寫下長篇《霜葉紅似二月花》。

1942年底,再赴重慶。

1945年,4月開始創作劇本《清明前後》,6月,文藝界為紀念茅盾創作活動二十五周年舉行慶祝會,並發起茅盾艺文獎金徵文。

1946年,赴蘇聯訪問。

1947年,4月,歸國到達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7月,參與《小說月刊》的編委工作,9月,主編《文匯報·文藝周刊》。年底,離香港。

1949年,2月,達北平。7月,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長職務,主編《人民文學》雜誌[renwugushi.com]。

1951年1月,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8年,1月,開始創作《夜讀偶記》。3月,《茅盾文集》第一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61年,《茅盾文集》十卷出齊。

“文化大革命”中,茅盾始終與黨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

1981年3月27日,逝於北京。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生前的請求决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

1984年-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38卷本的《茅盾全集》。

愛情婚姻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親。1916年春節,茅盾從上海回到故鄉與定下親的孔德沚正式成婚。從此兩人一直相伴,茅盾專心事業,而孔德沚照顧他的生活。直至1928年茅盾東渡日本,一個叫秦德君的女學生與之同行。因為都是單獨來到陌生地,兩人關係密切並產生了感情,在這種情形下茅盾和秦德君同居了。消息傳到上海,孔德沚起先不相信,後經證實,便大哭一場。婆婆勸她:“茅盾會回心轉意的。”果然1930年,茅盾和秦德君一起回到上海,便分手了。

解放後,茅盾出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務,而茅盾則全力投入於工作。“文革”開始之後,茅盾靠邊還被抄了家。孔德沚在這場劫難中為之擔心不已,這使得她的糖尿病復發。70多歲的茅盾伴其左右,無微不至的照顧她。但是這仍於事無補,1970年1月29日淩晨,孔德沚因醫治無效在醫院逝世,自此兩人結束了長達44年的婚姻生活,從此陰陽相隔一直到1981年茅盾逝世。

二、人物軼事

志在鴻鵠

8歲時茅盾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後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為該校第一班學生。在學校裏,茅盾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特別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響,茅盾很小就心懷天下。十二歲時茅盾在會考作文中就寫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在父母親的鼓勵下,十三歲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車,開始了中學生活。有一次,先生佈置的工作是自命題寫作,很多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卻借鑒莊子《逍遙遊》中的寓意,寫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鴻鵠》。文中寫了一隻大鳥展翅高飛,在空中翱翔,嘲笑下邊仰著臉看卻無可奈何的獵人。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而且,文章的題目又與茅盾的名字德鴻相合,形象生動,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賞識,誇讚他“將來能為文者”。

字迹潦草

1913年夏天,茅盾中學畢業,報考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他自己覺得考得不錯,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想不到放榜時竟沒有沈德鴻的名字,茅盾非常失望。但不久,他卻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學寄來的入學通知,通知書上寫的是沈德鳴三個字。茅盾趕忙跑到報名處去查報名單,發現自己在填報名單時,書寫潦草,把“鴻”字寫得像個“鳴”字了。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從此,他寫字一筆一劃,端端正正,從不草率,直至80多歲高齡寫回憶錄,還用毛筆正楷書寫,字迹清楚俊秀。

怒斥編者

茅盾向來是溫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氣的時候。1978年,新版的全國通用教材修改完畢,其中收錄了茅盾的散文《風景談》,編寫組將修訂後的教材排樣寄給茅盾參看,茅盾發現自己僅僅3500多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處。對此,茅盾异常憤怒,當即回了一封信給編寫組:“你們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達百數十處,我不懂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們認為文章應該怎樣寫,有一套規範,不合你們的規範,就得改。那麼,又何必選作家的文章來做教材呢?每個作家有自己的風格。你們這種辦法(隨便删改,卻又不明言),實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風格。”茅盾在信中舉例說,如把駱駝脖子上掛的本來一樣的鈴鐺補加“大小”,茅盾譏諷地問:“事實上,駱駝掛的鈴鐺只有一種,你們為什麼要改為‘大小鈴鐺’呢?”接到茅盾的信件之後,編寫組不得不做了退步讓《風景談》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筆名趣事

現已獲得證實的沈雁冰的筆名有98個,然而在眾多筆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這個筆名的來源也有一個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敗,沈雁冰被迫隱居在上海,鬱鬱不得志的他開始用筆來宣洩心中的情感,於是創作了小說《幻滅》。小說完成後沈德鴻開始投稿,可許多的報社卻不敢登他的文章。這使得他內心十分衝突,於是他在手稿上署名“衝突”。稿子最後交給了《小說月報》的編輯葉聖陶,葉聖陶認為小說很好,但是看了這個名字卻提出了意見,認為這個名字是個哲學名詞,不像一個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並且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使用如此尖銳的筆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沈雁冰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直以此為筆名了。

三、人物評估

張光年:茅盾體現了“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是並不多見的“把兩種貭素集於一身的人”。

王瑤《茅盾對中國現代文學的曆史貢獻》:“就中國現代文學史講,我以為把茅盾當做有重大貢獻的少數作家之一,是有充分根據的;這個根據不僅是黨中央給他的歷史性評估,而且包括人民對他的作品的喜愛的程度。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讓他的文學遺產在我們攀登文學藝術高峰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對他進行深入的研究”。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由茅盾開創的社會剖析小說流派,通過生活橫斷面再現社會,時一個革命現實主義的流派,甚至影響了後來寫作的《李自成》《上海的早晨》等作品的一些作家。“

夏志清:“茅盾無疑仍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共產作家,與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遜色。”

胡耀邦:“茅盾創作了大量傑出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刻畫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製了規模宏大的歷史畫卷,為我國文學寶庫創造了珍貴的財富,提高了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水准,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郁達夫:“茅盾是早就從事寫作的人。唯其閱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會,他的觀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現代散文中最有實用的一種寫法……中國若要社會進步,若要使文章和實際生活發生關系,則象茅盾那樣的散文作家,多一個好一個……”[6]

周揚:“茅盾是‘五四’以來第一個卓有成績的艺文評論家。”

本文標題: 茅盾人物簡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967058629392
相关資料
張靚穎做的公益項目
張靚穎2011年成為WWF保護長江江豚藝員志願者,因不斷投身宣導保護長江江豚的公益事業,於2012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陞級為“WWF長江江豚保護大使”。2007年6月28日,張靚穎參與拍攝馮小剛的《北京向上看》系列公益廣告片。
標籤: 江豚 長江 張靚穎 公益組織 公益基金 愛心基金
張靚穎的個人生活
張靚穎母親指出,馮軻不是一個可以把女兒託付終身的男人,明確反對張靚穎與馮軻的婚事。10月10日淩晨,張靚穎親自發文否認馮軻出軌傳聞,並稱這是“沒影兒的事”,而第三個當事人也出面感謝了張靚穎的澄清。
標籤: 張靚穎 馮軻 張靚穎馮軻婚禮 馮軻回應 娛樂八卦
張靚穎的演藝經歷
2014年2月14日張靚穎情人節發新歌《我是我的》助力單身宣言。2017年2月12日,張靚穎亮相第59届格萊美頒獎典禮紅毯。2018年1月,張靚穎第二次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全國最佳女歌手獎。8月27日,張靚穎宣佈和少城時代結束經紀合約。
標籤: 張靚穎 張靚穎英文專輯 音樂 演唱會 專輯發行 女歌手
張靚穎的個人介紹
寄語:張靚穎在1998年參加成都市“愛浪杯”歌唱比賽獲亞軍。張靚穎,1984年10月11日生於四川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2014年張靚穎再度登上央視春晚;7月份發行第七張個人專輯《第七感》並演唱電影《龍之穀之破曉奇兵》中文版主題曲。2018
標籤: 張靚穎 內地綜藝 音樂 真人秀 女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