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先來看一段華羅庚的語錄:。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比特小店主家中。這就是華羅庚名字的來歷,其中包含著父親對他的關心和祝願。華羅庚小學是在金壇仁劬小學度過的。華羅庚原來也是個很調皮和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可一年後,華羅庚還是因為交不起雜費和食宿費而輟學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華羅庚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先來看一段華羅庚的語錄: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華羅庚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華羅庚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們要把短短的生活過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們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後人生命的開端。--華羅庚

幼年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比特小店主家中。因為他的父親華老祥是在40歲時才得到的這個兒子,囙此很擔心他的兒子養不大。據說放進籮筐可以生根,容易養活,所以他父親說過“放進籮筐避邪,同根百歲,就叫籮根吧。後來就是將”籮“字去掉”竹“字頭取了羅字,而”根“與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戍年,又用了一個”庚“字。這就是華羅庚名字的來歷,其中包含著父親對他的關心和祝願。

少年華羅庚

華羅庚小學是在金壇仁劬小學度過的。因成績不好,他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只拿到一張修業證書。華羅庚原來也是個很調皮和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的數,還餘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完後,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算灋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華羅庚愛動腦筋總喜歡追求更簡便的算灋

一次老師在教學生做某種類型的數學習題,大概是已知一個圖形,設為長方形,要從中挖去一些已知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下圖形的面積。老師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圖形的面積,然後再把他們加起來,最後用已知長方形的面積减去它,即得剩下圖形的面積。華羅庚沒有採用老師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簡潔的方法,引起了老師的不滿。老師在發還習題本時,先發還習題做得好的學生的習題本,然後再發有些錯誤的學生的習題本,最後發華羅庚的習題本,並說:“你是怎麼做的,最後答數倒是凑對了!”華羅庚回答說:“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然後就把自己是怎麼考慮的,一一講述給大家聽。由於他的解題方法既簡單又清楚,老師與同學們聽了都很信服。

可一年後,華羅庚還是因為交不起雜費和食宿費而輟學了。

華羅庚的故事:

從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數學就與人類相伴.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88比特古今數學偉人,華羅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鋒芒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决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優异的學習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鑽到數學裏,如同著了魔似的.他的腦袋裏裝滿了數學公式,攻克數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著解題方法;夜裡,他守著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著……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並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勤奮成才

華羅庚家境貧寒,國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强烈的興趣,輟學之後,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裏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裡串門,埋頭在家裡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决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殘志堅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曆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誌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天才出於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後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後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願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誌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愛國情深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弃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國中文憑的華羅庚晋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优渥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裡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弃优渥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册.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資料標籤: 華羅庚 數學 數學家
本文標題: 華羅庚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801631830146
相关資料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决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
標籤:
貝多芬為藝術而生_身殘志堅_勵志故事
貝多芬為藝術而生_身殘志堅_勵志故事緒論: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生中,貧困、疾病、失意、孤獨等種種磨難折磨著他,其中最大的災難是耳聾給他帶來的痛苦.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
標籤: 貝多芬 音樂 歌德 藝術 藝術音樂 第九交響曲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緒: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
標籤: 張海迪
天文學家張衡的故事
天文學家張衡的故事東漢時期的張衡不僅是古代為數不多的數學家,還是一比特偉大的天文學家。
標籤: 張衡 中國歷史人物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