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盧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卷六十四

《後漢書·盧植傳》原文及翻譯原文:盧植字子幹,諑郡涿人也。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會百官於朝堂,議欲廢立。後盧植因病辭官。皇帝聽說,大怒,派囚車把盧植召回,减死罪一等。董卓發怒,解散了大會,準備誅殺盧植。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範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盧植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盧植字子幹,諑郡涿人也。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鹹豪家,多列女倡歌舞於前。植侍講積年,未嘗轉眄,融以是敬之。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州郡數命,植皆不就。建寧中,征為博士,乃始起焉。

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蠻寇賓服。以疾去官。會南夷反叛,以植嘗在九江有恩信,拜為廬江太守,植深達政宜,務存清靜,弘大體而已。

歲餘,複征拜議郎,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說等並在東觀,校中書《五經》記傳,補續《漢記》。

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四府舉植,拜北中郎將,持節,將北軍五校士,發天下諸郡兵征之。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餘人。角等走保廣宗,植築國鑿塹,造作雲梯,垂當拔之。帝遺小黃門左豐詣軍觀賊形勢,或勸植以賂送豐,植不肯。豐還言於帝曰;“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帝怒,遂檻車征植,减死罪一等。及車騎將軍皇甫嵩討平黃巾,盛稱植行師方略,嵩皆資用規謀,濟成其功。以其年複為尚書。

帝崩,大將軍何進謀誅中官,乃召並州牧董卓,以懼太后。植知卓兇悍難制,必生後患,圓止之,進不從。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會百官於朝堂,議欲廢立。群僚無敢言,植獨抗議不同。卓怒罷食,將誅植。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獨上書請之。邕時見親於卓,故往請植事。又議郎彭伯諫卓曰:“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歸,懼不免禍,乃詭道轅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隱於上穀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臨因敕其子斂葬於土穴不用棺椁附體單帛而巳所著碑、誄、錶、記凡六篇。

(節選自《後漢書•卷六十四》)

譯文: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年輕時與鄭玄同學於馬融,精通古今之學,喜歡鑽研精義,不愛雕章琢句。馬融是外戚豪門,平日多排列女伎歌舞於前。盧植侍講多年,也沒有轉過眼珠子去瞧女人,馬融囙此敬重他。性格剛毅有大節,經常懷抱立功立業之志。州郡多次召命,盧植都不就職。建寧中,徵召為博士,才開始出來做官。

熹平四年(175年),九江蠻族反叛,四府因盧植才兼文武而選舉他,任命他為九江太守。蠻寇老老實實歸服。後盧植因病辭官。碰上南蠻反叛,因盧植曾經在九江對老百姓有恩情,任命他為廬江太守,盧植深明為政所應該做的事,不擾民,以清靜為本,弘揚政治綱要罷了。

一年多,朝廷再徵召任議郎,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說等在東觀,校正其中的《五經》記傳,補續《漢記》。

中平元年(184),黃巾叛賊起事,四府推舉盧植任為北中郎將,持朝廷節,率領北軍五校士,調天下諸郡兵征討黃巾。連續幾個戰役,把賊帥張角打敗,斬獲萬餘人。張角等逃到廣宗,盧植築城牆鑿壕溝,造作雲梯,廣宗城快攻破了。皇帝派小黃門左豐到軍隊裏觀看叛賊情况,有人勸盧植給左豐送錢物,盧植不肯。左豐回到朝廷裏對皇上說:“廣宗叛軍容易被擊敗。盧中郎卻堅固營壘停止進攻,來等待上天誅殺。”皇帝聽說,大怒,派囚車把盧植召回,减死罪一等。車騎將軍皇甫嵩討平黃巾賊之後,盛讚盧植指揮軍隊的謀略,皇甫嵩完全依靠盧植的規劃計謀,因而獲得成功。這年,盧植又被任為尚書。

皇帝逝世,大將軍何進謀劃誅殺宦官,於是召並州牧董卓,來嚇唬太后。盧植知道董卓兇惡不易控制,一定會發生後患,堅決反對,何進不聽他的。董卓到達京師,果然踐蹋朝廷,(不把朝廷放在眼裡。)董卓大會百官於朝堂,想廢帝另立。百官沒有人出來吭一聲,只有盧植抗議不贊同。董卓發怒,解散了大會,準備誅殺盧植。盧植素來與蔡邕交好,蔡邕以前被流放北方,只有盧植上書為他請命。蔡邕這時為董卓親近,囙此去為盧植說情。此外還有議郎彭伯勸諫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的一比特大儒,眾望所歸,現在先把他殺了,天下都會為之震驚恐懼。”董卓才沒有殺害他,只把盧植的官撤了而已。

盧植因年老多病請求回家,怕不免遭到董卓的暗害,於是詐稱從轅關口出。董卓果然派人追他,沒有追上。盧植就隱居上穀,不與世人來往。初平三年(192)逝世。臨死,命令他兒子把他殮葬於土穴中,不用棺椁,僅用單帛裹身就算了。所著碑、誄、錶、記共六篇。

資料標籤: 盧植 董卓 後漢書 蔡邕
本文標題: 《後漢書·盧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卷六十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700556564974
相关資料
《後漢書·江革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卷二十九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範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申屠剛傳》原文及翻譯原文:申屠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也。後莽篡位,剛遂避地河西,轉入
標籤: 後漢書 歷史 申屠 王莽 東漢 漢書
《後漢書·江革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卷三十九
《後漢書·江革傳》原文及翻譯原文:江革字次翁,齊國臨淄人也。及母終,嘗寢伏塚廬,服竟,不忍除。後數應三公命,輒去。後上書乞骸骨,轉拜諫議大夫,賜告歸,因謝病稱篤。由是“巨孝”之稱,行於天下。
標籤: 後漢書 江革 歷史 漢朝 東漢 漢書
《後漢書·馮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馮衍傳
《後漢書·馮衍傳》原文及翻譯原文: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書奏,帝將召見。廉丹不能聽從,和赤眉軍作戰身亡。建武六年發生日食,馮衍上書呈請八事。起初,馮衍擔任狼孟縣長,用罪名挫敗世家大族令狐略。馮衍由此獲罪,曾親自到監獄請罪,皇帝下詔赦免不
標籤: 後漢書 馮衍 歷史 漢朝 東漢 漢書
《後漢書·臧宮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列傳第八
《後漢書·臧宮傳》原文及翻譯原文:臧宮字君翁,潁川郟人也。少為縣亭長,後率賓客入下江兵中為校尉,數從光武征戰,諸將多稱其勇。其渠帥乃奉酒以勞軍營,宮擊牛釃酒,饗慰之,越人由是遂安。臧宮兵少,力量不能控制局面。臧宮想領兵返回,怕被降兵反攻。臧
標籤: 後漢書 歷史 岑彭 公孫述 東漢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