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VictoriaChow已是一個美酒企業家。去年更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Forbes30Under30,當然也真的非浪得虛名;同年,葡萄酒與烈酒基金會(WSET)評選她為烈酒類SpiritsWinner,巾幗不讓鬚眉。Victoria為了學懂各種烈酒,試過一天走訪7、8間酒廠由清晨喝到黃昏,又試過做評審一天喝上百杯烈酒。「很多人以為好玩,但事實是喝到舌頭都麻痹。」她明白只有不斷嘗試和不斷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匠人。
話鋒一轉,Victoria卻說:「其實當你知得愈多,才發現自己懂得愈少。」
我不是酒鬼
小時候,Victoria已常常「喝」酒。別以為她是個酒鬼,而是爸爸要讓她學懂欣賞,知道什麼是釀酒的藝術。
自小在美國加州長大,附近的NapaValley是美國最著名的釀酒區。「爸爸說,用心記下每一杯酒的味道,雖然都是葡萄酒(甚至是同一種葡萄釀制),但每一杯的風格和味道各有不同。」還不止,爸爸會帶她參觀酒莊,瞭解釀酒過程,「我學懂釀酒絕對是一門藝術。」
大學時,Victoria修讀MediaStudies,副修藝術史。畢業後做過公關,舉辦過各式活動;之後父母問她會否考慮再學點什麼?Victoria想起了從小所受的薰陶和念掛著的酒莊文化,便參加了WSETdiploma課程。「記得在Level3其中一個課程是講解烈酒,才發現烈酒的世界很大很有趣,不過大多數同學只專注於葡萄酒。」於是,她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品酒師VictoriaChow
知得愈多,懂得愈少
個個都喝cocktail,唔通個個都懂得cocktail咩。那才不是一個爛gag,而是她深刻的體會。Victoria為了讓人更懂得欣賞烈酒,開設了TheWoods酒吧,「大多人點了雞尾酒,都覺得好靚好靚或點頭說好喝好喝,卻從不知當中由什麼烈酒調配而成。」偏偏,一杯雞尾酒中的烈酒正是當中靈魂,「只有學習,才能懂得欣賞。」
Neverstoplearning也是craftmanship的一種。說起craftmanship,Victoria說很多人都知道是時間(time)和專注(dedication),卻忽略了學習(learning)的重要性。「當你知得愈多,才發現自己懂得愈少。」為了學懂龍舌蘭酒(tequila),Victoria專門飛到墨西哥釀酒廠去瞭解龍舌蘭酒製作過程。「它是由一種叫做agave的植物製成,七年只收成一次,人手榨汁,得來不易;而每塊agave都有自己的風土,每個釀酒師有自己的哲學;愈知得多,愈懂得欣賞當中的味道。」只怪香港人還是一shot一shot「隊」⋯所以她也舉辦工作坊,教人欣賞各種烈酒,「我也會跟他們分享酒莊的故事,讓人們知道你喝每一口酒,其實也喝著一個酒莊的歷史和一杯酒所盛載的文化。」
米芝蓮三星的最後晚宴!
那次墨西哥之旅,她試過一天走訪7、8間酒廠由清晨喝到黃昏連續一星期!但她從不覺得苦,「當你把它當成興趣,便樂在其中。」這也讓Victoria學懂千錘百煉的意義。一個酒莊一支酒,可能是幾百年幾代人的經驗和實踐,才能成就一種味道;哪管是一支氈酒、一支威士卡、一支伏特加酒,每支酒都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