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感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

蒙特梭利認為,學前兒童對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外在的秩序感有助於發展內在的秩序感。孩子在小時侯沒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日後就會形成如同②一樣的情况。秩序感在孩子的生活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許多父母和教師都會碰到以下的問題:①孩子會突然無原由地變得十分煩躁,無論成人怎麼安慰哄勸都沒有作用;②孩子經常丟三落四,做事沒頭沒腦,說話缺乏條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大人們在不經意中改變了環境中的某些事物的秩序,都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應。蒙特梭利認為,學前兒童對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外在的秩序感有助於發展內在的秩序感。孩子在小時侯沒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日後就會形成如同②一樣的情况。秩序感在孩子的生活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所謂的秩序感,是指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0-4歲的幼兒是秩序感發展的敏感時期,幼儿園和家庭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地方,這期間注重孩子秩序感的培養,對孩子的將來,甚至是一身都極有幫助。

一、保持幼儿園日常活動中的秩序。

1、物品資料的準備與放置要充分考慮秩序性。

教具資料的選擇應該適應孩子生長發育的秩序。舀、倒、夾……等一些源自孩子生活的工作是孩子所有工作的基礎,教師在為孩子準備資料時應考慮到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從幼兒身邊的事物出發,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感官、數學、語文以及科學文化的延伸準備。孩子們在動手、動腦,反復操作的同時,鍛煉了手眼協調,掌握了技能,發展了專注力和耐性。

教具的放置應從易到難,從上至下,從左到右,應有序、整潔、美觀。同時要讓幼兒養成物品從何處拿用完後要放回原處的習慣。開始,教師可以在放置物品的櫃上貼上不同的標記,便於孩子根據標記將物品放回原處。久而久之,孩子們記住了各種物品的位置,標記可以越來越抽象,最後甚至可以不帖任何標記。與此同時,教師不要隨意改變各種教具物品的擺放位置,以免擾亂孩子逐漸建立的物品放置秩序,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要更改物品的位置,教師應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轉移物品,並告訴孩子轉移位置的原因,它的新位子在那裡,使孩子對此變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2、各種活動環節中的秩序。

孩子在幼儿園,從早上來園開始秩序性就應貫穿其中。教師在安排活動時要考慮到規律的作息時間,在每日例行的活動儘量採取相同的步驟,例如每天早上的團體活動上先點名,數數幼兒的人數,介紹今天的日期天氣等。每個活動環節也應充分考慮秩序性,比如托物走線,老師在蒙氏線旁放一張小方桌,孩子走線時用的手持物託盤就整齊的擺放在上面。孩子喝完豆漿自主進入工作室走線時,先從桌上拿好託盤,再依次進入線上,走完後,孩子們有序地來到小方桌旁,將託盤整齊地放回原處,再離開進行自選工作……

當然,孩子剛入幼儿園時並不是如此秩序井然,他們會擠,想做第一名,想搶先拿到自己要做的工作;老師為此想了好多辦法:我們在放鞋子的地方貼了整齊的脚尖朝外的小腳丫,時刻提醒孩子脫鞋並放置整齊;在飲水機前的地板上有一條飲水控制線,孩子在喝水的時候就在這條線上排隊,一個跟一個打水、放茶杯不推也不擠。同時教師本身也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們的榜樣,通過這些控制與暗示,經常提醒孩子遵守秩序,漸漸的秩序就在孩子們中間形成了,習慣成自然,外在秩序被逐漸內化,逐步形成了他們自己內在的秩序。

二、家庭環境中的秩序。

家庭環境和幼儿園環境不同,不完全是為兒童的教育而設立的,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囙此,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秩序感的影響也尤為重要。

1.大多數的物品如傢俱、玩具以及衣物等儘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人雖然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囙此,家庭中

的物品,特別是孩子要用到的用品和玩具應該讓孩子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孩子的玩具請他自己整理、放置。同時大人也應養成使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的習慣,這樣不但方便家人,還為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

2.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良好的作息制度不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好處,而且還有處於孩子秩序感的形成。家長在要儘量給孩子一個規律的作息制度,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每天早上按時起床,讓孩子自己洗漱後進早餐,再按時上幼儿園。現在有的家長自己愛睡懶覺,也讓孩子愛睡多久就睡多久,對孩子的身體不利不說,還使孩子養成了上學遲到的壞毛病,對孩子的秩序性發展受到阻礙。

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逐漸積累,慢慢形成,我們從家庭與幼儿園同時入手,會使孩子在一個統一的環境中協調發展,有利與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標題: 秩序感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53461697358
相关資料
象徵性積分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美國教育家約·凱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說明習慣養成對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為習慣會使兒童終生受益,但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卻令家長在育兒實踐中倍感困惑。美國丹佛大學喬爾·莫切特教授提供了一種强化兒童行為、培養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通過社會活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社會對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又是其發展的內容。人不能離開人類群體而獨立生活幼兒更是如此。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離開人類社會、離開成人的教育,幼兒根本無法生活。所以社會的發展是在幼兒與周圍的人的交往中在於自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兒心理 生活教育 育兒 早期教育
試論中班幼兒的飲水習慣培養
為了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本人對中班幼兒的飲水習慣作了一學期的研究,認為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
標籤: 親子成長 保溫桶 育兒
談小班幼兒整理習慣的培養
新《綱要》在社會目標中也要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為了讓孩子有初步的責任感,也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首先從培養幼兒的整理習慣入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將整理習慣的培養在一日生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