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幼兒教學中多媒體科技的應用

幼儿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幼兒的共同活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幼儿園教育中,能大大促進幼稚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體系的改革,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幼兒教育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推進幼稚教育現代化的行程。

臨澤縣平川學區楊偉會

幼儿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幼兒的共同活動。由於幼兒知識經驗貧乏,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還不能理解許多複雜和抽象的概念,同時幼兒注意力不穩定易分散,囙此造成了幼兒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幼儿園教育中,能大大促進幼稚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體系的改革,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幼兒教育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推進幼稚教育現代化的行程。

一、多媒體科技在幼兒教學中具有以下優勢:

l、可控性强

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使用媒體,呈現教學內容,易引起和控制幼兒的注意力。

2、能為幼兒創造靈活生動的教學環境。

3、能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4、開拓幼兒思維,提高幼兒的獨立性。

二、多媒體科技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科技的應用可以使教學資訊形象化、生動化、綜合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因人施教,啟動幼兒的創造思維,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獲得全面的發展,較易地達到教學活動最優化的目的。

l、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資料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多媒體科技能使教學資訊形式多樣化、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趣味盎然的情境,設計引人入勝的情節,再現生活景物,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營造輕鬆自然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不產生疲勞、自覺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輕鬆、愉快、自然、主動的學習。

在大班語言文學活動“蒲公英”中,我一改往日看圖片聽教師朗誦的傳統教法,而是為幼兒選擇了一段關於蒲公英的短片進行播放,並在播放的過程中配樂朗誦。優美的音樂聲中蒲公英靜靜地綻放,微風拂過,白色的絨毛隨風輕輕的飛起,比柳絮還要輕,就好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在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中,幼兒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地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動有聲有色,使幼兒淺易清晰地理解語言中所表達的意義,結合語言和畫面進行動感的想像,在朗誦中充分感受情感的流動和文學作品中語音韻律的美。

2、優化教學內容,巧妙解决教學難點。

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對於抽象的現象、知識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體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利用圖、文、聲、像等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內容,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為具體,把原來較為生疏、難以理解的教學知識變為生動形象具體可觀的事物,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從而使幼兒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在探索中瞭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

例如:在大班科學“地球的好朋友——太陽和月亮”活動中,其難點是讓幼兒理解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關係。教師運用課件,以擬人的動畫形象類比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關係,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的呈現在荧幕上,公轉、自轉的概念形象化,清楚地表現出三者的運轉關係,使幼兒輕鬆容易地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縮短教學時間,教師依據教學的需要,可以對畫面、聲音進行主動調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從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現力,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宮的協調作用,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小樹葉”中,重點是教會幼兒製作沙畫的技能,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的示範只能面向部分幼兒,遮住的幼兒不能同時學習到該技法,教師經常需要分組示範,這樣不但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教學效率不高。運用多媒體科技後,教師通過使用實物投影器進行示範講解,不但解决了教師示範遮擋幼兒視線的問題,而且解决了示範影像小,不清楚的問題,幼兒不但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而且縮短示範講解時間,使幼兒有了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

4、示範資訊標準化,彌補教師能力缺陷。

幼兒教師雖然具備各種知識及技能,但人無完人,不可能樣樣都精通,什麼能力都强,什麼演示都標準,而幼兒具有較强的模仿性,一但不標準的東西教給幼兒後就很難糾正了。例如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師在教幼兒學說普通話時難免會帶有較濃的方音及方言口語,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卻可以避免這些缺點,做到發音準確。再如大班下學期對幼兒進行識字基礎知識教學時,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漢字時格式難免有誤差,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分解演示,避免誤導。

5、因人施教。

幼兒由於遺傳、環境因素的影響,能力會參差不齊。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可能在同一活動中因人而异地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這樣便會阻礙教學最優化,不能使每個幼兒都達到“最近發展區”,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使教師控制教學資訊的流向、流量和行程,適應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靈活方便。無論是鞏固練習,傳授新知,還是拓展視野,都可以隨時、隨意根據不同情况進行修改,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

例如:在大班數學活動“5以內的加减”中,教師在講授新知時隨機調控,根據幼兒的學習掌握程度適時開展鞏固練習,如果幼兒學習較快就可以多舉一反三完成練習題,如果幼兒學習較慢就可以多舉例講解示範,幫助幼兒理解內容、掌握方法,這樣,教師就能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因人施教,達到教學最優化。

6、創造氛圍,實施藝術美感教育與情感教育。

利用多媒體能為幼兒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幼兒對大自然、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准,感受自然美、藝術美,並從中受到情感教育。

如大班美術欣賞活動“天安門”中,教師通過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節日慶祝場景的課件,使幼兒如身臨其境地感受天安門的雄偉、壯麗。當觀看到升旗儀式時,有些幼兒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國歌,有些幼兒還離開座位站起來行注目禮……。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通過視覺、聽覺感受到天安門的雄壯,而且從情感中體驗到中國人的偉大和自豪,增强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再如中班美術繪畫活動“海底世界”,幼兒通過觀看海底世界的課件,充分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麗,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有的幼兒畫出了可愛的海星,有的幼兒畫出了色彩斑斕各種各樣的魚,有的幼兒畫出了憨厚可愛的大海龜……,在幼兒的作品中無處不在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7、培養幼兒的正確思維方法和創造思維的能力。

多媒體科技在教學中可以輕易地實現事物的分類、剖析、歸納、總結,修改流程,展現過程,其中隱藏著思維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正確思維;同時,多媒體能把複雜的現象分解、綜合,既有具體的描繪,也有綜合性的概括,通過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應用引導幼兒打破單一的習慣思維,充分發揮聯想,進而提高創造思維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幾何圖形”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製作多種幾何圖形構成的拼圖,然後讓幼兒尋找分類,最後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的組合,分析圖形的各種組合管道,這樣就可以對幼兒的思維進行有效訓練。同時,組合形成的圖案有的是常見的,有的是不常見的,有的是自然界存在的,有的是自由想像的,這對幼兒創新能力又是一個很好的培養。

8、增强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方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述形式,同時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兒在此基礎上發現其他問題,得到其他結論,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如在常識“給小動物分類”的活動中,通過多媒體科技將小動物、生活環境的圖片進行編輯、組合,同時配以音響效果,教學過程中運用視聽與啟發、講解相結合,引導、啟發幼兒思維。整個活動在教師自由靈活的調控中輕鬆進行。幼兒操作練習採用人機交互的遊戲形式幫助幼兒學會分類,畫面上出現小動物和生活環境,幼兒通過自己的分析判斷進行匹配,當匹配成功時就會得到小動物的讚揚。生動有趣的遊戲情節使幼兒真正發揮了積極主動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幼兒樹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學習興趣。

三、多媒體科技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教學中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但是多媒體的不適使用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囙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切不可牽強附會,搞形式上的多樣化而濫用多媒體。例如在詩歌“小熊過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以童話的形式呈現詩歌的內容,但是不能取代傳統的分句教學,否則容易影響教學效果,不利於幼兒的詩歌學習。

2、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堅決克服重教輕學,以教代學的傾向,始終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著重於激發、促進指導幼兒的學習。同時,也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人機交互不能取代教師與幼兒間的交互作用,教師要把自己的教學策略融於課件的合理運用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例如在大班數學活動“8以內的加减”中,教師把8的分合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幼兒,花園裏有5只蝴蝶,又飛來了3只,最後出現“?”的畫面,當幼兒看到這些場景時其實心中已經明白是什麼,應該怎樣做了。但教師要突出主導作用,及時引導幼兒運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而不能讓幼兒只是單一的列式進行人機交互,這樣才能促進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讓教師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

3、運用多媒體科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該用時慎重選擇應用,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不必要的媒體形式最好不要出現,以免干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佔用教師必要的講解、幼兒的思維活動時間。例如在大班美術繪畫活動“猫熊”中,重點是讓幼兒描繪出猫熊的各種形態,教師只需要利用多媒體邊播放輕鬆的音樂邊呈現猫熊的一些生活片斷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過程中過多地利用聲音媒體講述猫熊的生活習性,這樣做容易干擾教學重點,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4、並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輔之以多媒體科技,在發展感官的活動、手工操作活動及社會實踐性活動中即是如此。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優選適當的教學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如在中班社會性活動“不要和陌生人走”中,教師只用為幼兒設定遊戲場景,不必要輔之以多媒體科技,讓幼兒在實際的角色扮演中學習自我保護知識。

5、課件的製作應該以幼稚教育學、心理學為指導,依據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規律加以科學的設計,注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使課件的通用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教師在製作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幼兒不同的智慧發展水准、認知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徵,設定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分類匹配的活動中,教師設計課件時就應該考慮各層次幼兒的能力特點,將匹配活動分為差、中、好三個層次,能力差的幼兒只需選擇2——3種物體進行匹配,而能力中的幼兒可選擇3——5種物體進行匹配,能力好的幼兒就可以完成5——8種物體的匹配。這樣各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得到培養和鍛煉,從而使每個幼兒都能最大限度獲得“最近發展區”。

四、教師應努力提高駕馭新資訊技術的能力,設計出精良的內容,有的放矢地組織與實施現代幼稚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資訊技術在幼稚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優化教育手段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現代化的資訊技術能把各種教育因素與教師的教、幼兒的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最優組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充分掌握多媒體科技這一現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幼兒認知發展規律,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自身的規律,才能使多媒體科技在幼儿園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資料標籤: 課件 多媒體科技
本文標題: 淺談在幼兒教學中多媒體科技的應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52435036384
相关資料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幼兒的合作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與他人協調關係、商量解決方法、分工合作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以達到某種目標的活動。幼兒期正是合作意識和各種合作能力產生和形成的關鍵期,囙此,在這一階段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兒心理 早期教育
當代幼儿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發展性教師評估促進教師專業貭素的提高
本文指出在當代幼儿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中的發展性教師評估制度的的內涵、功能、意義。並闡述在評估的實施過程中的發現與調整,使發展性教師評估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貭素。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宣導的教師評估是發
標籤: 教師評估 幼儿園 幼儿園教師 綱要
採取“以園為本”的教研管道,提高專業化水准
而幼儿園的發展關鍵在教師,它要求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貭素和較高的專業水准;應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並能持續發展專業能力和不斷提高專業水准。為此,作為一名幼師必須全面提高質量,實現自身專業化水准的發展
標籤: 幼儿園 教學過程 幼儿園教師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二)――利用日常情境對幼兒進行分享體驗的培養
我擺出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曹問宇想了想說:“好象有點酸。”“曹問宇,你看,小朋友現在心裡都和你一樣酸酸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幼儿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