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規定的入學年齡的提前,上幼儿園大班的年齡也隨之偏小,孩子們適應大班後期的教育活動的難度卻在增大,工作中凸現出不少與小學的銜接問題。多數家長只重視孩子在知識上的儲備,而忽視家園應有的配合,以致造成幼兒學習習慣差,自我管理意識缺乏,社會性適應與交往上也有些障礙。對今後小學學習生活難以適應。上述因素都不同程度阻礙著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有關精神,本文擬對幼儿園到小學的銜接問題,提出如下幾點設想。
一,園共同努力,跨出幼小銜接的第一步。
首先是發揮家園聯系欄之功效。新生入學前,園內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出刊《告知家長》等內容,讓每位家長詳細瞭解幼儿園的教育目標,以及家長怎樣配合的具體要求。例如:在為孩子購買學習用品的同時,應及時教孩子認識這些文具的名稱及其使用方法。通過收放練習,使孩子初步懂得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具。其次,家長與教師密切配合,引導孩子認識所發教材書籍、環境標識的名稱,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使孩子們從心理上充分感受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激發起對學習生活的渴望。此外,家長還應以身作則,培養兒童做事有條理,不拖遝,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適應小學生活中的“規則”要求,初步實現幼小銜接的第一步。
二,培養自我管理意識,走出踏實的第二步。
孩子到了大班後,家長教師都應有意識地增强兒童的獨立性、目的性、計劃性,幫助兒童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學著安排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在家中可讓兒童獨自去收發室取報紙、扔小袋垃圾。入睡前,督促兒童自己準備上學用具,家長只扮演“檢查員”的角色。每次活動前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活動前該準備些什麼用具和書本,並及時檢查,予以鼓勵。活動結束前也提醒幼兒養成先安排生理上的需求。如:先上廁所、洗手、喝水,再交友玩耍。以適應小學課間十分鐘自己安排時間的現狀。娛樂時間,可放手讓兒童自己决定想玩的地方,並自己準備所需用品,當孩子的方案和準備的物品不恰當時,家長應幫助其分析這樣做是否合理、適用。切不可臆斷,傷害兒童的獨立意識。當孩子忘帶某一用具耍脾氣時,家長切忌包攬責任,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應自己負責。家園一致配合,為兒童提供機會,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培養自主意識和堅強意志,打好幼小銜接過渡的基礎。
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獨生子女都不同程度存在嬌驕二氣,缺乏堅強的意志,自主意識薄弱。愛因斯坦把成功歸納為:“艱苦的勞動,加正確的方法,加少講空話。”囙此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和教師都應有意識地設定一些障礙,讓孩子獨立地面對困難,迫使其學會動腦,多角度地觀察,解决問題。如:用什麼方法分別把掉在床下的皮球和針取出來;怎樣才能安全取到高處的物品;遇到煤氣洩漏、火灾時,怎樣處理等等。不斷地加强訓練,就能逐漸形成一種勤於思考,善於動手,意志堅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現在的兒童都有較强的自尊心,有著强烈的競爭意識,家園可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比賽活動,如:整理書包,收拾文具,折疊被子,看誰做得好、做得快,讓孩子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激勵後進兒童吸取經驗教訓,樹立奮起追擊,勝不驕,敗不餒的好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嬌驕二氣,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在實踐中,教師還可利用晨間、午睡時間,為孩子“報一報天氣預報”,引導大班孩子學習感知天氣冷暖,並學會根據天氣冷熱增减衣服。通過實踐,多數孩子不僅學會了自己增减衣服,個別好動愛出汗的孩子還運動後會出汗有了預見性,並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自我保護。每當老師一宣佈戶外活動或早操開始,他們便會主動取出擦汗毛巾,請老師幫忙隔在自己背心上,逐漸改變了從小到大一直被動受到成人關愛的局面,這可喜的轉變,預示著這些孩子漸漸成熟、理事了,我心裡特開心,因為我們育人的首要目的在於培養出有自主意識的新型人才。
四,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習興趣,向小學順利過渡。
幼儿園的教學重操作活動,在遊戲中學習。小學則是“學中有玩、寓教於樂”。而大班下期的教學方法卻介乎兩者之間,有意識地减少遊戲成分,逐步轉換為以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在學習方法上,重點培養兒童對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持久性。才能將“玩中學”演變為“學中玩”,逐步形成愛學習、會學習。
在環境設定中,可採用圖文並茂的管道,逐步過渡到認讀漢字,如:在標識男女廁所的“男女”圖片上方加上“男女”漢字,引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盡力為兒童創設一個可選擇的大環境,為師生、同伴、家園的互動創造有利空間。以“能幹的我”為例,孩子們積極設計“自畫像”,通過自畫像呈現出多種評語:有兒童自信心的展示:有長輩慈愛的話語;有同伴們稚氣的互評,還有教師的希望。在互動中,產生了“我會變,我會演”的綜合課題,孩子們在活動中大顯身手,在活動資料、活動內容及活動管道上均可選擇的寬鬆氛圍中,運用美術、音樂、語言等多種手段進行自主的創造性的操作和組合式的表演。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孩子對感興趣的人和事物均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表現手法,綜合能力大大提高。在“序數”的操作活動中,充分激發兒童們的探究熱情,讓孩子們以自己的方法去記錄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如在尋找“動物的家”在第幾層樓的第幾間時,啟發幼兒用大寫與小寫數位的方法區分層與間。這時,有書寫基礎的兒童興奮的追問:老師“層”與“間”怎樣寫。於是我就將這兩個字書寫在黑板上。滿足了這部分幼兒的需求。不會寫字的幼兒也不示弱,隨機發明了“打點子”,“畫格子”的管道展示層和間,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探索過程中,記錄能力、創新、理解能力都得到深層次的發展,為小學閱讀、記日記打下前期伏筆。
評比樣則根據幼小銜接的需要進行設計,設計的內容,集兒童手工製作,自主繪畫、書寫漢字,練習加减運算於一身的多功能“火箭筒”上。兒童首先折出火箭筒,再自由選擇所喜歡的國旗,繪在火箭筒上,並標上不同國家的名稱,讓色彩斑斕不同國籍的小火箭遨遊天際。尾部再根據各自情况貼上五角星,一天的表現情况隨著在五星上添畫數位,使行為習慣得以量化,口頭加减能力在競爭中得到加深鞏固。區域資料可投放圖卡、方塊漢字、撲克牌,用絨布製作的漢字、數位和拼音字母,進行初期觸摸、寫畫、認讀的練習,以增强兒童理解、講述、書寫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戶外體育活動,讓孩子通過跳田字格的跳房,體驗左右、上下方位。在跳繩活動中,練習手和腿的協調能力,同時點數和比較數多少的能力也得到鞏固,使體能鍛煉與思維訓練有機結合。通過多層次的資料投放,室內外活動豐富有趣,自覺的學習習慣得以養成,學習興趣和持久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真正體現“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的學前教育宗旨。
學前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家長攜手,在兩個學段間的變化時期,盡可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努力減緩孩子不適應的坡度,對兒童多些理解與寬容,尊重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個性化的要求,以增强師生、親子間的親和力,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範要求上,要循序漸進,自然養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作者單位:四川省公安廳幼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