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綜合”――淺析我園特有課程模式及本人教學實踐的利與弊

所以,鑒於我園的特殊性,以及《綱要》中“幼儿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的要求,我園的課程模式就有了不同於其它園的特點——不僅是五大領域的綜合,而且是在素質教育大前提下的更廣泛的綜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第一部分“總則”第二條中提到“……城鄉各類幼儿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我園是剛蹣跚起步的民辦幼儿園,建園僅有四年時間。因為是“民辦”,加之相對較高的收費標準,要想在當今公辦園、私立園、學校附屬幼稚園的叢林中生存和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必須取得社會的認可、家長的滿意;要取得社會的認可、家長的滿意,必須拿出優异的成績、辦出顯著的特色。另外,我們萬傑朝陽學校是一所集托兒所、幼儿園、小學、中學於一體的民辦學校,我園是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教學工作既要適應學校的整體要求,如藝術特色、英語特色、資訊技術教育特色等;還要注意與其它學部的銜接和幼兒在各學段發展的連續性。所以,鑒於我園的特殊性,以及《綱要》中“幼儿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的要求,我園的課程模式就有了不同於其它園的特點——不僅是五大領域的綜合,而且是在素質教育大前提下的更廣泛的綜合。下麵作以簡要說明。

一、多元化的課程設置

與其它幼儿園相比,我園的課程是多元的,主要由綜合課程、特色課程、特長課程三部分組成。

(一)關於綜合課程

在其它幼儿園處於主要地位的綜合課程,在我園只是園本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現時學前教育界的改革與發展之潮可謂“汹湧澎湃”,幼稚園課程從分科到五大領域到綜合一路走來,如今“滲透式領域課程”又初露端倪。在這短短的幾年內,我們緊跟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先後嘗試使用了南師大的五大領域活動教材、綜合活動教材和山東省的幼儿園教育活動教材。《綱要》中指出:“幼儿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做其它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綱要》在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同時,向我們凸現了“學科融合”的方向,提出了“綜合”的教育理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决定了幼稚教育應該是整體性、綜合性的教育。

通過一學期的使用,我認為《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從以下幾方面體現了幼稚教育綜合的觀念。

首先,它突出了教育內容的綜合。

從小班到大班的教育內容是自成一體但又相互關聯的,每個年齡班的教育內容都是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安排的,都符合這一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准;而從小班到大班的教育內容又是步步提高、層層深入的,後面的發展要以前面的發展為基礎。簡單舉例:小、中班都有一個關於“六一”的主題活動,小班只是讓幼兒獲得有關節日的初步經驗,以參觀別人的活動和節目為主;到了中班則在參觀大班幼兒活動的基礎上,自己也要參與裝扮教室、表演等活動。

每個年齡班的各主題之間和主題內的每個活動之間都體現了綜合的觀念。以中班為例:本學期共有九個主題—“喜事連連”、“這就是我”、“尋找小秘密”、“春天,你好”、“水裏的小動物”、“快樂的六一”、“誰不說俺家鄉好”、“紙的故事”、“生活小幫手”。從主題名稱我們不難看出,內容涉及廣泛,有節日習俗方面的,有個性品質方面的,有科學探究方面的,有愛家鄉、愛祖國方面的等等。每個主題裡面又有多個活動,如“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中有“他們在幹什麼”、“小草”、“我為小樹去送水”等十二個活動,這些活動又分別涉及到不同方面的內容:有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勇敢自信等社會領域的,有練習平衡等健康領域的,有表演、繪畫、製作等藝術領域的,有講述、創編等語言領域的,還有數位、數量、自然科學知識等科學領域的。

綜合的觀念還體現在每個具體的活動中。通過一個活動,讓幼兒獲得幾個領域的知識,發展不同的能力。如活動“自己做一做”,首先讓幼兒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激發他們愛媽媽、愛老師的情感,這是社會領域的內容,目的在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其次,讓幼兒看圖說話,學說節日祝福語,是語言領域的內容,目的在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第三,讓幼兒欣賞老師製作的太陽花,並通過觀察,嘗試自己製作,這是藝術領域的內容,可以促進幼兒觀察力、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其次,它注重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的綜合。可以說,每一個活動都會靈活運用幾種教育方法、形式或手段,如運用影像資料、掛圖、多媒體課件等手段,運用情境表演、遊戲等方法,運用討論、操作、參觀等形式,讓幼兒生動活潑、快樂主動地學習。

再次,它體現了教育資源的綜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儿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教材中的很多活動都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參與,如“我是爸媽小幫手”這個活動,就需要家長配合為孩子參與做家務提供條件,並記錄孩子的表現,教師在此基礎上帶領幼兒再進一步開展活動。還有的需要家長或老師帶孩子參觀社區內的一些設施、場所,有的需要家長幫助蒐集資料、準備資料等。

在實踐過程中,我感覺綜合課程活動的內容、形式、手段較豐富多彩,較容易調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各領域間相互聯系、相互支持,使幼兒獲得較全面的知識,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材在每個主題後面提供了較多的參考資料,使用起來也比較靈活、方便,更利於教師發揮創造性。但與以前使用五大領域課程相比,各領域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强,雖然各領域的知識都能涉及到,但較粗淺,沒有達到與幼兒發展水准相應的層面,有許多老師反映“太簡單”;由於組織、開展各種活動要圍繞一個主題,而並不是每一個領域、所有的知識都能自然切入這個主題,這樣就容易造成各領域間“大燴菜”(或曰“亂燉”)式的“綜合”;而且每個活動涉及的領域較多,也容易顧此失彼,致使哪一種領域的內容都不能充分、有效地開展,從而制約了幼兒能力的充分發展。

(二)關於特色課程

經過幾年來的探索,我園把英語、微機、識字、蒙氏活動定為特色課程。也就是使我園的幼兒人人都接受這四門課程的教育,經過三年系統的學習,這幾方面的能力、水准都能達到一定的程度。那麼,為什麼要開設這些課程?學什麼?怎樣學呢?

首先,學習英語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間的交流日益廣泛、頻繁,掌握了英語,就掌握了一把打開國際大門的鑰匙。其次,學習英語是幼兒發展的需要。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此時給幼兒豐富的語言刺激,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為將來語言方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孩子學英語學些什麼,怎樣學呢?以說為主。先學說幾個英語單詞,然後圍繞這幾個單詞進行句型練習,學說英語對話,學唱英語歌曲。在學習過程中,外教也會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分組比賽,獎勵小貼畫或畫星星,情境表演,遊戲等,讓幼兒愉快地學習。當然,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我們並不忽視和放弃母語的學習。

再來說一下微機。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异、資訊技術迅猛發展的社會,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資訊技術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園微機教育活動的目的是激發幼兒對微機的認識興趣和對資訊技術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幼兒瞭解資訊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使用資訊技術時,學會與同伴合作,懂得共亯;嘗試使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資源進行自主和獨立學習;發展個人愛好和興趣。

我們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活動內容,如電腦繪畫、上網聽故事、音樂等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採取集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的方法,合理安排課時和活動時間。中、小班每週安排一次、大班每週安排兩次活動,既滿足幼兒學習的需要,又避免影響幼兒視力的發育。

那麼,開展蒙氏教學,則是因為蒙氏教育確實有它獨特的教育管道和效果,如對幼兒秩序感、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獨立性等的培養,但它也有明顯的弊端。這套教具和方法最初是針對弱智兒童的,帶有明顯的機械化和形式化色彩,對發展幼兒的創造性、語言能力、社會性也存在不足。所以,對蒙氏教育還是應該冷靜地辨證地對待為好。我們不像其他幼儿園,設立專門的蒙氏班,而只是作為特色課開展,就是為了用其之長,避其之短。

通過識字教學,讓幼兒認識漢字,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是我們的出發點。我們有比特老師的識字課是這樣上的:先通過有趣的識字兒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我們不做小皇帝,手帕髒了自己洗。肥皂搓起五彩泡,好象百花真美麗”然後把隱藏其中的需要認識的幾個字挑出來進行學習。“白”字下麵加一個“王”,變成了“皇”,“白”字裡面加一橫,變成了“自”,“白”字下麵加“七”,變成了“皂”,“白”字上面加一橫變成了“百”。接下來通過遊戲讓幼兒鞏固所認識的漢字,如從魔術箱中摸出一張字卡,讀字組詞,從樹上摘一個“蘋果”(字卡)認讀、組詞,老師說出字音,幼兒找出漢字等等。幼兒真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關於特長課

興趣特長課是我們多元課程的第三個組成部分,主要有舞蹈、電子琴、美術、武術、聲樂。眾所周知,3-6歲之間是很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但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异的,從幼兒自身的各種能力來說,並不是齊頭並進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現得比較好一些;從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差异來說,同一種能力的發展水准可能會高於或低於同齡幼兒,發展時間可能會早於或晚於同齡幼兒。我們開設特長課的宗旨是,在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現和培養幼兒的特長。每位幼兒可以選學一到兩門。在選擇時,我們既要看孩子是否有興趣,還要看孩子在精力方面能否承受。即便是特長課,在幼儿園階段還處於起步、打基礎的階段,要想有所建樹,在將來的學段還要繼續學習。

二、縱橫交織的教學安排

與豐富的課程設置相適應,我園的教學安排也別具一格。首先,每位老師除了組織本班的綜合活動外,還要兼任某級部或全園的一門特色課或特長課;其次,三種課程均安排在幼兒一日活動之中,不佔用幼兒離園後的時間;其三,每個班的舞蹈、電子琴、蒙氏活動、微機等課都要在音體活動室、電子琴房、蒙氏教室、微電腦室等相應的公共教室上。這樣,全園的教學安排就形成了一張縱橫交織的網,很容易出現教師上課時間、公用教室使用的衝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園實行按課程表上課的方法。有人說,這豈不是“小學化”了嗎?我覺得,看是否“小學化”不能只看形式,而應看實質,看教學的內容、方法是“小學化”,還是“兒童化”。

實行這樣的課程模式以來,從家長的迴響看,幼兒在社會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貭素和能力確實有了明顯的提高,如能和外賓用英語簡單對話,在家能熟練地操作微機,能在公共場合大方地進行才藝表演,能認識很多字並喜歡嘗試閱讀等等;從我園在國家級、市級、區縣級組織的舞蹈、聲樂、繪畫、故事等各種比賽活動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看,幼兒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實踐證明,多元的課程為幼兒多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全面而豐富的刺激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綜合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趣味性,組織的遊戲性,方法的多樣性,為特色課程、特長課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而特色課程和特長課程可以彌補綜合課程知識系統性方面的不足。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很多弊端,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因為各種課程都安排在一日活動之中,各環節之間的過渡就要緊湊,一旦鬆散拖拉,就會影響其它活動的開展。囙此就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培養幼兒做事迅速、不拖拉的作風。

2、要採用各種管道方法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自主活動時間。因為課程安排緊張,幼兒戶外活動、自主活動時間相對容易减少,我們可採用以下管道方法予以彌補:教學環節設計盡可能與戶外遊戲活動、體育活動結合;教學過程注意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拖遝,為戶外活動、自主活動贏得時間;幼兒晨間、晚間活動以戶外活動、自主活動為主,等等。

3、教師既要不斷學習、“充電”,提高業務素質,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還要善於調節情緒、調整心態,適應我園快節奏、滿負荷、高標準的工作要求。

4、要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幼兒的“學習”。家長們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再加付出了相對較高的學雜費,所以對老師是高標準,對孩子是嚴要求,很容易讓幼兒感覺到壓力。

5、特色課程、特長課程內容的製定既要注意專業性,又要注意啟蒙性,使其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准。切忌過於追求專業性,要避免成人化。

6、特色課程、特長課程的組織要注意兒童化、趣味性,使之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要善於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地引導幼兒,切忌生硬灌輸。

7、特色課、特長課教學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以培養興趣為主,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對幼兒身心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沒有最好的課程模式,只有適合的課程模式。不論什麼課程模式,都應從不同的角度,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應讓幼兒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我在幼教園地上已辛勤耕耘十六年,經歷了種種社會觀念的變革,也經歷了不同教育觀念的洗禮。可以說,“綜合”理念的提出,標誌著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又達到一種新的高度。然而,要真正把握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也促使我去不斷學習、思考和提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嘗試去運用它,每設計一個活動都儘量從各領域的知識中蒐集資料進行綜合,讓幼兒能從每個活動中吸取到豐富的營養;儘量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幼兒獲得更多的資訊和經驗。如我設計的科學活動“怪脾氣的火”,我把“火”比作一個怪脾氣的人,通過談火、點火、觀火、試火、滅火、防火自救等步驟,引導幼兒在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的過程中,興致勃勃地認識了“火”。在“觀火”這一環節中,我在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並記錄觀察結果的同時,滲透了藝術領域的內容——讓幼兒欣賞內外焰顏色的變化,讓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火焰的跳動,創編火焰的舞蹈。最後一個環節“防火自救”屬於健康領域的知識,我把社會領域的內容也滲透其中:火警電話是多少,自己家庭的詳細住址或失火地點的具體位置在哪裡等。在延伸活動中我又涉及了以下內容:用紅色皺紋紙製作火把,並以火把為道具創編舞蹈;語言區張貼了“火”字的演變;“娃娃家”佈置了電話、臉盆和毛巾供幼兒練習火場逃生。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方法、手段,如通過觀看錄影資料瞭解火的作用及危害,通過操作實驗瞭解易燃物的特點、滅火的方法,通過觀察和記錄瞭解火焰的特點,通過情境表演學習火場逃生的方法等等。活動中,我和幼兒都興致盎然,也都受益匪淺。

由於自身對“綜合”教育理念認識和應用能力的不足,課程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欠缺:

中心不明——為了面面俱到,每個活動都要涉及兩個以上的領域,造成中心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如一盤散沙。如我給中班幼兒設計了一個“傘的世界真美妙”的活動,就涉及到多個領域:藝術領域——欣賞傘的色彩、線條,以傘為道具創編舞蹈;科學領域——傘的構造、種類、作用,學習做記錄;轉動傘面體會“視覺暫留”現象;語言領域——認識“傘”字,瞭解象形字的知識;用語言表達自己關於傘的所見、所聞、所想;健康領域——關於用傘的安全知識……最後,連我自己都不能確定到底哪個領域為主要內容,似乎都重要,似乎又都不重要。

拼凑生硬——有的活動涉及的幾個領域間融合不够自然,為了綜合而綜合,只注意生硬拼凑,而忽略了有機滲透。仍以“傘的世界真美妙”為例,如果以一個領域為主,其餘領域的知識能自然滲透的就用,顯得牽強的就捨棄,不要沖淡了主題。就好比我們要做一杯橙汁,加適量的糖會讓味道更可口,但糖加得太多,或者把西瓜汁、蘋果汁等一股腦都加進去的話,恐怕味道好不到哪兒去。

拖遝忙亂——因為活動設計中牽扯到不同領域的內容,要用到不同的教學手段,所以準備工作特別麻煩,而且組織過程容易出現時間拖遝、師生忙亂的現象。就像前面提到的“傘的世界真美妙”這個活動,這麼多的內容和環節,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這兒是傘,那兒是畫筆,真是手忙腳亂。這個環節還沒有充分展開,又得進行下一個……就這樣,忙活了五十來分鐘才匆匆收場。

難易不當——有時活動目標的製定和內容的設計與幼兒的發展水准不符,有的低於幼兒最近發展區,幼兒要“蹲下來”才拿得到;有的高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跳起來”也够不著。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對教材中製定的活動目標生硬照搬,沒有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能動性,沒有根據幼兒實際,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二是對幼兒發展水准把握不准,缺乏對幼兒的深入瞭解和分析。

在對《綱要》的反復學習和對綜合課程的不斷實踐中,我向“綜合”漸漸走近,對“綜合”也有了自己的認識:綜合是一種理念,是觀念領域的東西,最後通過我們的教育行為表現出來。綜合教材只是綜合理念的一種載體,使用了綜合教材,不一定就有了綜合的理念。真正讓它成為自己的東西,那麼,不管使用哪種教材,都可以去運用“綜合”,表現“綜合”。《綱要》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三條規定:“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實際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畫並靈活地執行。”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瞭解本地、本園情况,要把握幼兒年齡特點、知識水准、發展目標,要熟諳各種知識體系……然後,運用綜合的理念,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其實,不論是領域課程還是綜合課程,一種課程就是一塊璞玉,有人會責怪它的醜陋而把它捨棄,有人卻會把它雕琢成一塊美玉。之所以在不同人手中會有不同的結果,關鍵是看指導我們的是怎樣一種理念,看我們是否造就了一雙慧眼、一顆匠心、一副手藝。

把一塊糖放到一杯水中,糖塊不見了,但整杯水都成了甜的;領域之間的融合應該是這樣,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融合也應該是這樣。對“綜合”,應該用頭腦去融會貫通,用行動去身體力行,用心去反思、體味,然後方能漸入佳境。

主要參考資料: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山東省教學研究室編的《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教師用書》。

本文標題: 品味“綜合”――淺析我園特有課程模式及本人教學實踐的利與弊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50937344693
相关資料
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來解决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孩子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挫折教育 早期教育
採用多種形式教孩子學習各項生活、勞動技能
在家庭中,可以讓孩子當老師,教爸爸、媽媽洗手、掃地等,鞏固所學的技能。開始時先指導孩子學會有關技能,然後孩子來當“魔術師”讓玩具“變”整齊,讓飯菜“裝進”肚子,讓手帕“變”乾淨等,家長可當攝影師將孩子勞動的情境拍攝下來,以調動孩子學習各項生
標籤: 親子成長 玩具 育兒 早期教育
淺議遊戲在幼兒品德教育中的價值
眾所周知,遊戲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隨著遊戲情節的發展,幼兒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遊戲往往給幼兒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遊戲中的幼兒,情緒愉快、態度積極、興致極高、樂在其中。可見,遊戲可鍛煉幼兒的意志,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質。
標籤: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
有些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復交代,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於一件事要反復地聽好多遍,才能聽好。
標籤: 兒童注意力訓練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