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二)

柯達伊認為,只有在民間歌曲中才最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語言和音樂傳統。歌謠在兒童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兒童歌曲具有同樣的價值,對於培養兒童的基本音樂能力、感知音樂要素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兒童時期的音樂活動是音樂、語言、律動、舞蹈綜合的音樂行為管道,特別是對於年幼的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可以始自歌謠。

第五節柯達伊體系的教學方法與基礎音樂能力培養

一.歌謠、語言在教學中的運用

柯達伊認為,只有在民間歌曲中才最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語言和音樂傳統。兒童的音樂教育必須從本國語言的韻律、音調入手。歌謠在兒童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兒童歌曲具有同樣的價值,對於培養兒童的基本音樂能力、感知音樂要素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兒童時期的音樂活動是音樂、語言、律動、舞蹈綜合的音樂行為管道,特別是對於年幼的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可以始自歌謠。

歌謠和歌曲一樣,也有節拍、重音和節奏,有聲調的輕重、快慢、高低的變化,也可以根據內容設計動作、組織遊戲。它們之間的不同在於,歌謠使用文字,而歌曲使用樂譜;歌謠發出的是聲調、語調,而歌曲是結合著語言的旋律音調。它們之間雖有不同,但並不是毫無聯系的本質上的區別。這裡我們以中國的歌謠為例。

1.培養對穩定節拍律動的體驗、感受

體驗、感受穩定的節拍律動是培養兒童節奏感的重要準備和基礎。開始時使兒童面對著坐在教師或父母的腿上,邊朗讀歌謠,邊由教師或父母持續而有規律地上下或前後搖動兒童的身體,這是使兒童在別人的幫助下通過身體感受持續穩定律動。例如:

坐滑梯杜虹

節奏:

1)小猴子,坐滑梯,擠成一團嘰嘰嘰。你推我,我推你,摔下來啃了一嘴泥。

2)小朋友,坐滑梯,排著隊伍笑嘻嘻。你讓我,我讓你,大家玩得真有趣。

穩定節拍:

進一步的練習,可以讓兒童邊朗讀邊伴隨著拍手、拍腿、踏步、傳球、輕擊打擊樂器等,做穩定的律動。還可以讓兒童即興地設計他們熟悉的生活動作做律動的伴隨,如梳頭、刷牙、洗衣、切菜、釘釘、拉提琴、吹喇叭等。或是根據歌謠的內容設計遊戲動作。這些持續穩定的節拍律動可以幫助兒童體驗穩定、感受節拍。練習中須注意,歌謠中有休止拍停頓時律動也不停止,還須注意保持段落之間的連續、穩定。

2.感知節拍與節奏

在兒童能够獨立地伴隨著歌謠表演出穩定的節拍律動之後,就能够逐漸地意識到節奏了。教學中引導他們發現和感覺,有的一拍中有一個聲音,有的一拍中有兩個或更多的聲音。特別是利用和歌謠內容相關的、有趣的象聲詞代替原來的詩詞,可以更清楚地幫助兒童感覺到節奏的區別。因為象聲詞的相同發音可以比詩詞的具體詞意更容易地使兒童感覺聲音的長短區別。例如:

嘰嘰喳喳望安

節奏:

1)兩隻小雞,嘰嘰喳喳,搶吃一條蟲,它們在吵架。

2)兩隻小雞,嘰嘰喳喳,它們還在吵,小蟲溜走了!

象聲詞:

練習時可以口讀象聲詞,手拍穩定節拍,在比較中理解節奏與節拍的關係。

進一步的練習,可以是在內心默讀背誦歌謠,口不出聲,只用手拍擊歌謠的節奏,進行節奏的分離,發展節奏記憶。

3.感知節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節拍規律

在穩定節拍與節奏的練習中逐漸引導兒童感覺到重拍音,感覺到有規律的節拍强弱變化,這是節拍感性知覺的基礎。通過對重拍音的識別,再進一步幫助兒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節拍特徵。練習時可以為歌謠朗讀配合表示輕重不同的身體動作。例如,重拍拍手,輕拍拍腿;或是重拍拍手,輕拍拍肩。還可以選用兩種不同的打擊樂器,分別敲擊强拍和弱拍。所選歌謠例如:

拍皮球劉育賢

節拍與節奏:

拍一拍,蹦一蹦,小皮球,疼不疼?小皮球,笑盈盈:

只要娃娃心喜歡,不疼不疼我不疼!

月兒許浪

節拍與節奏:

1)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2)月兒圓圓,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4.休止拍節奏

休止拍的感知對於兒童音樂感的培養是重要的。通過練習可以使兒童逐漸感覺到,在歌謠停頓的地方,節拍還在繼續,為今後學習音樂的休止節奏做準備。

休止拍還會啟發兒童對音樂句式的感覺。對於初學的兒童,教師很難解釋什麼是音樂的呼吸、分句,而休止拍所形成的停頓可以幫助兒童建立句式的感覺,這對於培養兒童的音樂結構知覺非常重要。

為了使兒童感覺休止無聲處與朗讀有聲處的區別,可以啟發兒童在歌謠節奏的休止拍上設計有區別的動作,如吹蠟燭、揪耳朵、按鼻子、拍肩膀等,以加深對休止拍的區別和印象。還可以邊朗讀歌謠邊用脚踏擊(或用打擊樂器敲擊)穩定節拍,通過休止拍和穩定節拍的對比,使兒童感覺到休止拍的存在和它們的節奏長度。選用的歌謠例如:

送溫暖李國良

節拍與節奏:

風吹雪花飛,叔叔來送煤。肩頭披白雪,臉上濺煤灰。

為了送溫暖,叔叔不怕累。快請屋裡坐,喝杯熱糖水。

5.發展節奏聽覺、節奏記憶

根據歌謠內容和語言內含的節奏特點,有目的地為歌謠設計具有特點的節奏句式,會使歌謠的朗讀更加活潑靈巧、自由多變化。這一方面豐富了歌謠的表現力,另外,富有變化的節奏類型有助於發展兒童的節奏記憶和內心聽覺。而過於整齊劃一的節奏形式則往往容易顯得單調,會限制了多樣性節奏因素的學習。缺乏特點,反而有礙於節奏記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選擇,突破常規讀法,進行有創意的改編和節奏設計。例如:

小豆芽鄭春華

節拍與節奏:

小豆芽芽,鑽鑽泥巴,鑽了一會,動了一下。

鑽呀鑽呀使勁鑽,露出小小腦袋瓜。

小螳螂金波

節拍與節奏:

小螳螂,穿綠襖,舉著大鐮刀,不割麥子,不割青草,

專門吃害蟲,誰也跑不了!

教學中還可以結合語言設計各種類型的節奏片斷,讓兒童做回聲式模仿,鍛煉節奏記憶。帶有語言詞意的節奏片斷比單純的節奏拍擊模仿更容易為兒童接受和掌握,甚至複雜的十六分音符、切分節奏,兒童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而且練習起來饒有興趣。例如:

窗外小雨滴答嗒嘀嗒嗒嗒嘀嗒嗒

軲轆轆轆軲轆轆轆軲轆轆轆圓。軲轆轆軲轆轆軲轆轆圓。

軲轆轆軲轆轆軲轆轆圓。小妞妞抱娃娃歡歡喜喜過家家。

空恰空恰空恰恰恰恰。咚咚咚七咚咚

以上是借助於語言的巧妙結合,幫助兒童從感性上熟悉各種節奏類型。

6.變換節拍的練習

根據歌謠內在不同字數、句式的變化,可以有目的地選擇或設計比較複雜的變換節拍的練習。例如:

小螞蟻搬大山胡木仁

小螞蟻,搬大山,搬呀搬,搬回家。大山有多大,一點小餅乾。

大西瓜金近

大西瓜,圓又圓,切開變成兩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留下空碗當小船。

水餃水餃兩頭尖陳官煊

水餃水餃兩頭尖,兩頭尖尖像只船。船兒船兒靠了岸。水餃水餃盛滿盤。

爸爸一盤,媽媽一盤,奶奶年紀大,先給她一盤。

這樣的、變換節拍、混合節拍,在初學音樂階段是顯得比較複雜了。但是利用語言、歌謠的輔助,兒童就很容易掌握和表演。通過節拍的變換也加深了兒童對於不同節拍特點的感覺和理解,鍛煉了節拍的反應能力,為以後學習音樂中的節拍變換做了很好的準備。在節拍的變換中,也更能够表現出歌謠長短句式的獨特韻律。

練習時配合設計重拍音、輕拍音上的不同動作,可以加深兒童對節拍的理解。例如表現二拍子時,重拍拍手,輕拍拍腿。表現三拍子時,重拍拍手,輕拍分別拍擊左、右腿。或是使用不同音色的打擊樂器,幫助兒童感覺不同節拍的區別。

7.二聲部節奏練習

多聲部聽覺和多聲部的協調配合是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這種能力應該儘早培養。在朗讀歌謠時也可以進行多聲部訓練,這種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兒童的聽覺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也豐富了歌謠的表現手段和表現力。例如,使兒童分為兩組,其中的一組以

咚咚咚咚咚咚咚嗆,咚咚咚咚咚咚咚嗆。作為固定節奏型,另一組兒童朗讀歌謠《踩高蹺》,朗讀固定節奏型的聲部始終伴隨,形成二聲部。

《踩高蹺》常瑞

正月裏,好熱鬧,村子裏,踩高蹺。叔叔扮個猪八戒,腿兒長長個子高。

走一步,搖一搖,搖來搖去摔不倒。爺爺樂,奶奶笑,小娃娃們追著跑。

固定節奏型的類型可由教師根據兒童音樂教學的進度和兒童的節奏能力進行設計。固定節奏型可以以一小節為一個組織(),也可以以兩小節為一個組織(

練習時都應該先使固定節奏型拍擊數次,使兒童在對這個節奏型熟悉之後,再進入口讀歌謠,形成二聲部。固定節奏型應該和歌謠的節奏有一定的對比,才能產生此起彼伏、區別變化的效果。活動中還可以啟發兒童自己進行設計,也是對於兒童創作能力的培養。

還可以根據歌謠所提示的意境,為歌謠設計多聲部的打擊樂器伴奏。例如可使用沙槌、撞鐘、三角鐵等樂器為歌謠《雨鈴鐺》的朗讀伴奏,鍛煉兒童的節奏感和多聲部配合能力。

雨鈴鐺金波

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

房檐上,掛水珠,好像一串一串小鈴鐺!

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

8.感知句式結構

音樂作品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必然要採取某種結構形式,感知音樂結構形式的能力對於獲得完美的音樂體驗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它既是理解音樂的基礎,又是培養兒童創作能力的基礎。開始時可以通過帶有問答句式的歌謠進行練習,這會進一步啟發兒童理解音樂的分句。例如:

誰會木家搜集整理

誰會飛?鳥會飛。

鳥兒怎樣飛?拍拍翅膀去又回。

誰會遊?魚會遊。

魚兒怎樣遊?搖搖尾巴掉掉頭。

誰會跑?馬會跑。

馬兒怎樣跑?四脚離地身不搖。

誰會爬?蟲會爬。

蟲兒怎樣爬?許多脚兒一起爬。

誰會走?人會走。

人會怎樣走?兩腳一前一後還擺著手。

9.感知聲調的强弱、高低

和歌唱一樣,歌謠的朗讀也可以表現出力度强弱、聲調高低的變化,可以選擇適合的歌謠幫助兒童感受和理解這些音樂要素。例如可選擇並列句式的歌謠,配合著身體動作,進行一句强、一句弱的力度對比練習。配合動作時,可使力度强的一句用張開雙臂的動作伴隨;力度弱的一句用雙手抱肩的動作表示。或是按照教師出示的力度符號的卡片(P或f)表現出力度的變化。例如:

菜地裡的歌寒楓

豆角青青細又長,絲瓜身穿綠衣裳。

茄子高高掛燈籠,蘿蔔地裏捉迷藏。

辣椒長著尖尖嘴,倭瓜越老皮越黃。

利用歌謠進行聲調高低對比、變化的練習。例如:

大熊水飛

大熊大熊,兩手空空!春暖花開,爬出樹洞。

夏天撈魚,玩水游泳,秋來偷蜜,惹惹小蜂。

冬天冰封,爬進樹洞,大熊大熊,兩手空空。

小燕子造房子潘仲齡

小燕子,造房子。要銜多少泥?要飛多少裏?

沒人催,沒人逼,一口一口不容易。燕子壘窩有志氣!

配合身體動作時,用彎腰、低頭讀出表現大熊的粗低的聲調;伴隨著高舉雙臂讀出表現小燕子的尖細的聲調。

10.感知速度的變化

利用歌謠進行速度變化的練習時,可使同一首歌謠配合不同的速度朗讀,在比較中使兒童理解相對的“快速”、“慢速”或“中速”。例如選用下例這首歌謠:

小紅馬馮幽君

小紅馬,快快跑,我騎馬兒看外婆。

外婆去喂猪,我騎馬兒看姑姑。

姑姑去紡紗,我騎馬兒看二丫。

二丫去割草,我騎馬兒快快跑。

幫她往回拉青草,讓我的馬兒吃個飽。

或是根據歌謠的不同內容設計不同的速度,幫助兒童理解速度與內容、形象表現的關係。例如以下兩首歌謠:

蝸牛上學張秋生

小蝸牛兒背書包,慢慢騰騰上學校。

東看看,西瞧瞧,爬到太陽落,剛剛到學校。

往裏看一看,已經放學了。

猫追老鼠逃張鐵蘇

兩隻老鼠一隻貓,猫追老鼠逃。

追呀追,逃呀逃,只剩一隻老鼠一隻貓。

一隻老鼠一隻貓,猫追老鼠逃。

追呀追,逃呀逃,只剩一隻大花貓。

妙,妙,妙!

歌謠的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很接近於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兒童熟悉的歌謠編配上流暢、樸實的旋律,使歌謠與歌唱結合起來。會加深兒童對歌謠和音樂的熱愛,也豐富了兒童的音樂環境。這不僅使兒童有更多的機會接受音樂的薰陶,也啟發了兒童的創造性思維,讓兒童感覺到音樂和語言一樣,也可以和同伴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願望。教學中逐漸引導兒童自己用所熟悉的歌謠即興地編唱。開始時可以是一句、兩句的練習。兒童編唱之後,教師給以適當的調整,並讓其他兒童模仿歌唱,鼓勵他們的即興創作。由於兒童平時歌唱過許多兒歌、遊戲歌曲,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語言的積累,經過不斷的引導、培養,兒童完全有可能為喜愛的歌謠即興編唱完整的曲調,用音樂表達他們的情感、想像。

二.基礎的節奏能力培養

節奏在音樂中具有重要的表現意義,也是兒童最容易引起興趣和感受的音樂要素。柯達伊認為,節奏是幼儿園音樂教育的主要方面。之後的學校教育中主要是通過豐富的節奏活動發展對於節奏的感知、分離、記憶、多聲部的協調配合等,發展基礎的節奏能力。

基礎階段節奏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以下是一些教學活動實例介紹。

1.體驗穩定節拍

兒童的節奏感培養,首先是進行穩定節拍的訓練。有規律地出現的律動,可以刺激兒童體驗穩定、感受節拍,為以後學習節奏打下基礎。

1)根據語言和歌唱同樣具有節奏和韻律的特點,首先利用兒童歌謠引入練習。前面我們已介紹過,匈牙利教學中非常重視歌謠在幼兒音樂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在感受、學習體驗穩定節拍時大量使用歌謠配合練習。

2)通過遊戲活動、歌曲配合動作,加强兒童對有規律運動的感覺。對於兒童掌握穩定節拍更重要的一點是,不但要能够從動作上感覺到,而且要能够從聲音上聽到。所以常常以踏脚、走路、拍手、拍腿、演奏打擊樂器等做穩定節拍,伴隨朗讀歌謠或歌唱。練習時,就是在歌謠或歌曲有休止、停頓時,穩定節拍也不停止,使兒童體驗連續、均勻的節拍運動。這也為兒童以後理解、掌握休止節奏做了準備。

穩定節拍的練習是最基礎的節奏訓練內容。

2感知節拍與節奏

兒童在能够獨立、自信地伴隨歌曲、歌謠表演出穩定的節拍後,就能够逐漸地意識到節奏了。

1)利用象聲詞和動作幫助兒童感覺節奏的區別,在早期訓練中非常有用。例如選擇兒童已經會唱的歌曲,以有趣的象聲詞代替原來的歌詞:

象聲詞的相同聲音可以比歌詞更容易使兒童感覺到聲音長短的區別。他們會發現有的拍裏有兩個“呱呱”,而有的拍裏只有一個“呱”。還可以設計不同的動作,例如在一拍兩個聲音時做“蛙跳”,在一拍一個聲音時做“蹲”的動作。這不僅是可以使兒童感到愉快的遊戲,也使兒童從他們自己的活動中理解長音短音的區別,逐漸建立節奏感覺。

2)在兒童可以沒有困難地掌握了象聲詞替代的方法後,就可以進一步代之以節奏音節,用“ta”和“titi”等表示音的長短時值。實際在這時並不要求兒童理解節奏的時值比例,節奏讀法在這時也只是具有另一種象聲詞的意義,但這是使兒童自然地、無困難地進入節奏學習的途徑。例如上例的歌曲把象聲詞變換為節奏音節:

還可以選擇熟悉的歌曲,在兒童之間分組,分別用象聲詞歌唱和用節奏音節模仿。或是不唱音高,只用手拍、口讀“tititata”等,完成節奏的分離。

經過經常的練習,兒童可以很容易地完成從歌曲中,甚至較長段落的歌謠中分離出節奏,進行背誦、敲擊,或是從節奏識別歌曲,這對於培養兒童的內心聽覺和節奏記憶都是很好的練習。

3)通過簡單、有趣味的圖畫,描繪大小、長短比例,使節奏因素具有視覺形象,幫助兒童理解節奏的時值關係。例如,下例圖畫中,大的靴子、慢的步子是爸爸的,小的靴子是孩子的。孩子要走兩個步子才能趕上爸爸的一大步。通過圖畫的形象描繪,幫助兒童學習了規範的節奏符號。

3.節拍與節奏的對照與結合

柯達伊說過,節奏訓練應該儘早採用多聲部形式進行。如果在幼儿園階段就開始這種訓練,到普通小學做到讀譜即唱就不再是幻想。

幼儿園階段常用的練習形式例如有:

1)使兒童分為兩組,相繼先後歌唱同一首歌曲。A組用拍手或打擊樂器拍擊節拍伴隨歌唱,B組用拍擊節奏伴隨歌唱,顯示出伴隨的節拍與節奏的區別。

2)兩組同時歌唱,A組伴隨著拍擊節拍,B組拍擊節奏,成為節拍與節奏的二聲部。或者是不歌唱,單獨用拍擊“分離”出節奏,讓兒童感覺到在A組穩定節拍“背景”上的B組的節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3)兒童邊行走邊歌唱,通過行走建立穩定的節拍,同時手拍歌曲的節奏。這是兒童用自身的兩種動作,使節拍與節奏相結合。

4)以一首歌曲的節奏為另一首歌曲作伴奏,這也是一種固定節奏型的形式,目的是使兒童感受兩種節奏的結合、對照。可先使一組兒童歌唱,分離、背誦出某一首歌曲的節奏以後,為另一組歌唱的另外一首結構長度相等的歌曲伴奏,形成二聲部。

5)教師可以啟發兒童參與為歌謠或歌曲設計簡單固定節奏型。如果結合脚踏節拍、手拍固定節奏型、口唱歌曲,就成為三種節奏型的結合。這是通過兒童自身歌唱與動作構成的多聲部節奏。這也是幼儿園大班和小學低年級兒童喜愛的節奏活動。

以上各種練習充分利用課堂兒童集體訓練的條件,在節拍、節奏的對比中、在多聲部中發展兒童的節奏能力。它也培養了兒童的相互關照、默契配合,對兒童集體觀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精心安排小學與幼兒階段的銜接

進入小學階段,教材的安排上首先精心注意與幼儿園的銜接。教學的開始不是匆忙進入概念的學習,而是把幼兒時期學過的歌謠用彩色圖畫畫出來,把他們會唱的歌曲印刷成樂譜和歌詞。正是這些既熟悉又有新意的內容,像是架設了一個從幼儿園通向小學的橋樑,使兒童產生極大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在節奏能力培養上,根據小學低年級兒童理解能力的特點,運用視覺影像幫助兒童理解穩定的、有規律的律動,例如玩具小騎兵的整齊行進、工人拉鋸、鐘擺搖動等等,通過影像的大小對比,引導兒童理解“ta”和“titi”的時值比例。繼續鞏固幼兒時期節拍與節奏結合的練習,提高分離節奏、識別、記憶節奏的能力。

5.利用節奏卡片熟悉節奏符號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採用節奏音節符號設計為不同的節奏卡片,使兒童掌握節奏讀法,進行節奏練習。例如:

1)要求兒童口讀、手拍,熟練掌握節奏讀譜。

2)教師變換卡片的位置、順序,訓練兒童對節奏變化的反應、識別。

3)在兒童連續反復拍打卡片的節奏型時,教師隨意抽掉其中的某一張,要求兒童在這個位置上不出聲地內心默讀,鍛煉節奏記憶和內心的節奏聽覺。還可以要求兒童在這個位置上設計自己新的四拍長度的節奏型,發展即興創作能力。

4)教師在兒童連續反復拍打節奏型時,逐次、逐張地抽掉節奏卡片,兒童仍須不停頓地反復背誦,鍛煉節奏記憶。

6.擴展節奏內容,豐富節奏練習形式

新的節奏型的學習和節奏練習始終是各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實際教學中避免在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或視唱曲的同時,學習一個新的節奏型或概念。原則是不使學生同時面對幾個方面的困難。教學中常常是從學生通過聽唱方法已經學會的歌曲中再回過頭來學習其中的節奏類型。練習的方法注重變化。

對於比較複雜的節奏類型,柯達伊認為,應該敢於面對複雜的節奏形式,所有的練習都應該超出我們平日所接觸的節奏難度,而不應該在困難的節奏面前退縮。只有成功地解决了更複雜的節奏才能更自信地掌握那些容易的部分。另外從這些練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是有活力的音樂而不僅僅是編造困難。柯達伊不斷地啟發教學應該從藝術的角度,而不是從純科技的角度來對待音樂的技能練習。

例如,一個變換重音的練習過程:

首先,教師寫下了一個節奏譜:

教師給出一個速度後,要求學生按節奏譜用手拍擊。這段節奏看似簡單,但是單一類型的節奏反而不容易掌握穩定和準確,學生的集體拍擊容易使速度越來越快。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突出節拍重音,以此來穩定和統一學生的節奏。

然後,教師在這段節奏譜上略作改變。

以上,只改變了重拍音的標記,就又為這個練習賦予了新的意義。要求學生手拍、口讀節奏,在節奏音節讀作“titititi”時,重拍音讀作“砰”,以示區別。再進一步取消口讀,只用手拍擊節奏,但在重拍音時拍擊桌子,以強調、突出重拍音。這種遊戲形式的練習引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也將啟發他們進行重新組合、變化的創造性思維。

這個練習實際是為今後學習更複雜的節拍、節奏類型作準備,因為在當代音樂作品中,節奏的複雜變化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學校音樂教育應該以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逐漸納入這些內容。

再例如,一個切分節奏的練習過程:

1)全體學生歌唱一首已經會唱的、帶有切分節奏的歌曲:

2)要求學生從歌曲裏“分離”出節奏,慢慢地口讀、手拍。第一次拍擊時切分小節讀作“titati”,第二次拍擊時讀作“Szin-ko-pa”意為“切分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3)唱歌曲,但凡是切分小節處只拍擊節奏,內心歌唱。或是其他地方唱歌詞,切分小節處唱出節奏音節。總之,採用各種形式使新的教學內容強調突出、形成對比、加深印象。

4)教師把節奏音節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口讀、手拍。從前向後讀到結束的地方,不停頓地再從後向前讀,新增練習的變化。單獨的節奏練習因為不受旋律音級的進行傾向和調式的影響,具有這種可能性。

5)用黑板上書寫的不同節奏,和記譜的比較對照,幫助學生對切分節奏的構成加深理解。

練習時學生還可以脚踏節拍、手拍切分節奏,在與節拍的比較中感覺切分節奏。

6)學生分為兩個聲部,用不同音色做相隔一小節的節奏卡農。標號“1”是第一聲部開始,“2”表示第二聲部在一小節後從頭開始。

7)學生分為兩個聲部,採用不同音色,一個聲部從前向後敲擊,另一個聲部從後向前敲擊。利用不同方向的進行,做成相對比的二聲部的結合。

8)學生自己歌唱時做歌唱與手拍擊節奏的二聲部卡農。形式同於6)的練習,只是需要個人完成,新增了難度。特別是採用背唱和拍擊,是具有相當難度的練習。需要高度精神集中,它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節奏感覺和節奏句式分析。

7.形式多樣的多聲部節奏練習

小學二、三年級的節奏教學,除了逐漸新增新的節奏形式外,最多的內容是新增了多聲部練習。配合多聲部視唱,加强對學生的多聲部聽覺、多聲部節奏能力的培養。常用的練習方法例如:

1)為已經熟悉的歌曲、歌謠設計簡單的固定節奏型,伴隨歌唱、朗讀,這仍是兒童最喜歡的節奏活動之一。因為歌曲、歌謠的節奏和固定節奏型的對比,使練習更豐富、更有趣味,同時發展了多聲聽覺。這裡以一首中國民間兒童歌曲《其多列》為例,可由兒童自己設計各種固定節奏型作為伴奏聲部:

2)教師和學生分為兩個聲部,使用不同音色,做節奏的二聲部模仿。可以看譜練習,也可以只憑聽覺,鍛煉節奏記憶。按照節奏動機或句式的模仿,可以加强學生感覺結構的能力。

3)教師拍擊相同的節奏型,學生依次相隔一小節即興拍擊相對比的聲部。要求學生之間儘量不重複。教師的固定節奏型起著規範、調整學生穩定節奏感覺的作用。

4)教師拍擊節拍作“背景”,學生依次即興地拍擊,和教師構成節奏型的對比。學生之間避免重複。要求學生反應靈敏,並以教師的穩定律動調整自己的節奏準確性。

5)鍛煉多聲部節奏的讀譜能力和不同節奏型的協調配合。練習時,學生兩手分擊上下兩個聲部,可以分別採用敲鉛筆和輕拍桌子,或是兩種音色的打擊樂器。例如:

6)做節奏聽寫練習時,要求學生拍打著已給出的節奏聲部,同時聽記教師敲擊的另外的聲部,然後記譜,鍛煉節奏的多聲聽覺。例如:

這些二聲部節奏練習不但發展了學生的節奏感,也鍛煉了多聲聽覺能力。對將來學習複調音樂、欣賞多聲部音樂作品、參加合唱、合奏都具有重要作用。

低年級節奏能力培養的內容還包括有節奏聽寫、即興的節奏型創作、不同的節拍形式、交替節拍形式、等。到四年級時可以接觸更多的節拍變化和複雜的節奏類型。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先進入、重要的學習內容。匈牙利教學中常常利用拍手這個最方便的形式進行練習,這種方法簡易而不單調。通過豐富的節奏練習發展了學生的節奏感知、記憶、讀寫、結構、創作、多聲聽覺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基礎的準確歌唱能力培養

匈牙利教育體系是以歌唱為基礎的,非常重視和強調合唱對於音樂能力發展的作用,囙此準確歌唱能力的培養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歌唱教學在初學階段大致有以下做法:

1.初學階段採用聽唱的學習方式和五聲音調的歌唱資料

在兒童初學階段通過聽唱、跟唱的形式,伴隨著律動、遊戲、有情節的表演,學會很多民間兒童歌曲,著重培養兒童對歌唱和表演的濃厚興趣。歌唱的音級從Sol-Mi兩個音級的歌曲進入,主要使用五聲音調歌曲,再逐漸歌唱六個、七個音級的歌曲。教學中基本上不使用鋼琴教唱歌曲和伴奏。在匈牙利教學體系中,認為使用鋼琴會成為人為的拐杖,兒童會變得習慣於依賴琴的幫助,而不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聲音,不能很好地學會自我調整,不利於準確歌唱和聽覺的發展。不採用鋼琴“教”學生唱歌,也有助於教師準確地判斷兒童的歌唱是否正確,以便給以幫助。

2.教師的良好範唱與兒童的聲音訓練

教學中主要採用結合歌唱資料對兒童進行聲音訓練的形式。不過分強調正規的、技術性的發聲練習。兒童主要通過觀摩教師的良好範唱,感受、理解如何獲得良好的發聲。

本文標題: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48978964410
相关資料
寓教於樂-----讓幼兒愉快地參與音樂活動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利用音樂的娛樂性特點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將音樂活動作為重要手段,把音樂教育寓於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愉快、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可以讓幼兒學得愉快,學有所得。
標籤: 音樂 藝術
初步嘗試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從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是十分重要的。以音樂審美為中心,把美感的培養輻射到音樂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去,使審美教育在迴圈反復中得到發展,從而提高其審美心理素質。
標籤: 音樂 幼兒心理 藝術
論如何提高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
現時,幼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於“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幼兒學唱歌、學樂器的能力,忽略了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塞
標籤: 音樂 音樂欣賞 藝術 簡筆劃
談幼儿園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確實和其他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樂教學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通過我在幼兒音樂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實踐,並在工作中大膽嘗試和創新。現時,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仍然有遠離幼兒生活實際的傾向,教學內容小學化,甚至成人化。
標籤: 音樂 藝術 幼儿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