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幼兒爵士鼓教學

看過四五歲幼兒坐在舞臺上,神氣活現地擊奏爵士鼓,相信許多人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幼兒爵士鼓教學?如何讓幼兒通過學鼓培養各方面能力呢?軍長指的是軍鼓,認識軍鼓時,首先請幼兒聽軍鼓後十六分音符為主的進行曲演奏,引導幼兒感受並說出“好象革命军來了。”從而取個名字叫“軍鼓”。

江西省付立芳

看過四五歲幼兒坐在舞臺上,神氣活現地擊奏爵士鼓,相信許多人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爵士鼓豐富的演奏技巧、動感的演奏管道、令人振奮且極具觀賞性的演奏效果及其美觀華麗的造型設計,都在深深地吸引著家長和孩子們。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幼兒爵士鼓教學?如何讓幼兒通過學鼓培養各方面能力呢?在此,結合實踐談談個人粗淺的理解。

一、要善於激發和保持幼兒學鼓的興趣。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好母親。有了她們,幼兒才會有探究鼓、擊奏鼓的欲望。才能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爵士鼓特殊的造型和聲響對幼兒來講是新异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好奇和興趣。然而,這種興趣和幼兒其他方面的興趣一樣,具有表面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如果訓練枯躁艱苦、壓力太大,勢必會使幼兒興趣淡化、轉移,甚至由愛而恨。囙此,激發幼兒學鼓興趣,並讓其保持興趣,從“有趣”到“樂趣”再能昇華到“志趣”階段,是我們的重要目標。這要求我們要有高水准的策略和藝術方法進行引導,要遵循陳老所宣導的“做中學、玩中學、樂中學”的原則。

著名的日本小提琴家、幼稚教育家鈴木先生的方法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給孩子自然的音樂環境,讓孩子學音樂、學敲鼓就象學說話一樣順理成章。不要將鼓硬生生給孩子,而要引導孩子象想開口說話一樣自己提出要求,興高采烈地接下鼓棒。這樣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過看別人的表演,從演奏者的投入中,從他人對演奏者的熱烈讚賞中,從家長、教師和同伴那種對鼓非常感興趣的表情中,激發學習的動機。有時,不妨採用“欲擒故縱”的辦法,有一個幼兒老是纏家長帶著來看敲鼓,教師明知他想學鼓,前幾次都只是友好地用語言或點頭打個招呼,就是不叫他來敲,使他越發覺得敲鼓的人很神氣,覺得學鼓的那個集體很神秘,心裡癢癢的,後來請他來,他的幹勁非常足。

教師的語言和教育方法對興趣的培養與保持很重要。兒童化的語言有助於吸引幼兒並幫助理解,遊戲的作用不容忽視。比如認識鼓的各部件時,把大鼓比喻成“總司令”,因為一般節奏型中它表示强拍,訓練時還經常擔負每拍出聲的打拍子功能。教2/4、4/4、3/4拍時,告訴幼兒聽司令的指揮,司令說話了,軍長隨後發言。軍長指的是軍鼓,認識軍鼓時,首先請幼兒聽軍鼓後十六分音符為主的進行曲演奏,引導幼兒感受並說出“好象革命军來了。”從而取個名字叫“軍鼓”。認識完畢複習時採用“猜猜誰在說話”遊戲,請幼兒閉上眼睛,聽一聽哪個鼓,哪個釵在發出聲音。再如教持棒時,把大拇指和食指比喻成“鉗子”,注意夾住棒子別讓它“逃跑”了。幼兒初學時不會正確用力和用腕,擊踩釵易聲音過大,擊鼓則壓鼓皮較死,聲音沉悶,這時可用比一比,誰的聲音更動聽來練習。

練習內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特點。通通鼓和吊釵的敲擊幼兒最感興趣,剛開始可以多讓他們敲,只要姿勢正確,“想怎麼敲就怎麼敲,”然後才開始進行基本節奏組合練習。練習的難度應儘量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循序漸進比較好,以免使他們產生厭煩情緒。正如蒙泰梭裏所說:“在培養孩子的某方面藝術才能時,不應操之過急,打亂了孩子興趣愛好的臨界,否則會使孩子永遠失去某種藝術能力發展的可能。”

集體學習和個別輔導各有千秋。集體學習的前提是參與者水准相差不大。幼兒不會願意自己比同伴差,因而能自覺追求進步。榜樣的作用、同伴的羡慕和鼓勵更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集體中開展遊戲更有趣,當眾表演機會多,不易怯場。更重要的是集體合練時,讓孩子體會到演奏的魁力和自己參加演奏的光榮感,增强學習欲望。個別輔導則更有針對性,可以因材施教,及時指導,避免了很多鼓同時練時太吵而不好指導的問題,但幼兒有時會覺孤單。所以,集體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倒是個好辦法。樂理和輔助練習、分解練習以集體學習為主,上鼓時則以單個或兩三人進行較好。

要讓孩子保持學鼓的興趣,適當的激勵是必不可少的。善於發現孩子學習中的閃光點非常重要。除了教師鼓勵、同伴激勵,多讓孩子在各種場合表演是一種很好的成就激勵法。常常有些還未開始學鼓的孩子,來到鼓旁,操起鼓棒就是一陣敲,一排敲到底還不忘大力敲一下吊釵,完了對大家咧嘴一笑,心裡說:“瞧,我有多棒!”這就是他的成就感。而學了一段時間後,給大家表演,打不了曲子也可進行SOLO演奏或即興敲擊,觀眾們的掌聲響起,孩子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了,這樣,再想讓他不學鼓都難了。

二、讓學鼓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並為其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綱要》指出:“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這是健康領域的要求,適用於幼稚教育的任何方面,進行爵士鼓教學也不例外。

1、讓練鼓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首先注意鼓和鼓棒的選擇。最好選用質量較好,大小合適的兒童鼓,這樣音色較好,幼兒也比較容易敲,而成人鼓較大較高,太小的幼兒敲起來很不方便。幼兒手小力量小,鼓棒的大小、重量應便於抓握和自由揮動。踩錘和踩釵也要充分考慮幼兒力量,以輕巧為宜,既利於雙脚踏擊,也不至於傷害脚部。

練習場地室外最好,利於散音,室內則儘量選空曠、吸音較好的房子,訓練時把窗戶打開也可以把聲音散出去一點,室內同時敲鼓的人數不宜太多,持續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幼兒聽覺系統和神經系統。也可考慮採用鼓面墊橡皮圈,或戴上耳脈,以减少入耳音量。其實許多東西都可以做鼓的替代品,比如木製品上墊上薄海綿再繃上一塊橡膠皮,既有彈力,又不吵,非常理想。有時我甚至和幼兒在樓梯扶手的鐵管上敲,有上下左右還有不同的聲音,而且對敲擊點的準確性挺高,一不小心就會敲空。當然基本原則是資料不應太易損壞,一敲就破肯定沒啥意義,也不能太硬,太硬時就應注意讓幼兒不能太用力,否則易傷手。發動幼兒參與尋找或製作的代替物,他們敲起來的興致更高。有時為了練手腕,也可以敲沒有彈力的軟物,敲敲自己的大腿倒不錯,方便又不吵,而且太重了就疼,可以練習控制力度。

2、讓學鼓促進幼兒智慧發展。

爵士鼓演奏要求幼兒注意力分配能力强,動作協調,手脚分家。一些輔助練習對此很有幫助,比如:“方圓互換”,兩手同時畫不同圖形,如左手畫三角形,右手畫正方形;又如“摩拍互動”即一隻手上下拍,另一隻手同時水准地前後摩動。本人曾匯成《有趣的雙手分離度練習遊戲》一文,有興趣的朋友可翻閱《啟蒙》1996年10期。再如跺脚與徒手拍的各種組合練習以及體態律動活動等,可以訓練脚手配合,也有利於左右腦協同開發。

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是幼兒探索世界的高招。聽和看是常用的。摸一摸,按一按鼓皮,可以感覺到反彈的力量,再持槌敲擊體會這種彈力,並學習借彈力上拋鼓棒就會容易得多。敲擊時,感受鼓皮和釵片的振動,尤其大力擊釵後馬上手抓釵止音,幼兒更會感到驚奇,他們逐漸明白,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然後,把所聽、所看、所想、所感受到的說出來交流,敲一敲,畫一畫,表達出來。

只要教育適宜,學鼓和學其它樂器一樣,對於培養幼兒好奇心,探索精神,對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感受力、想像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於大腦的發育和靈敏性等大有好處。

3、讓學鼓利於幼兒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

有人看過國內外搖滾樂隊極度投入的火爆演出,開始擔心鼓手的近乎瘋狂的狀態,擔心那強勁的節奏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音樂有不同的風格,爵士鼓同樣有,歡快亦或抒情的,都可以進行演繹。只要選擇內容合適,教育方法適當,不但不會影響,反而會有利於幼兒心理促健康發展。現時不少幼儿園為幼兒擺脫煩惱特意設定了“心理發洩區”,爵士鼓正可以做這種道具,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高興時敲,不快樂時也敲,有的孩子說:“敲了一通鼓,感覺心理舒暢多了!”

在感覺有趣的同時,學鼓仍然需要毅力,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需要堅持性。正確的姿勢和練習方法也絲毫不能馬虎,因為當錯誤形成了習慣,改正起來會非常困難。當他們通過練習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進步時,當他們表演,受到表揚和讚賞時,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得到了培養,因為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有創造的快樂。而這些的前提是教師指導時,要如《綱要》所說:“要避免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只有讓幼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有主動的學習態度,學鼓才不會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同時,要注意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不因自己有點“本領”了,就驕傲自大,趾高氣揚,看不起比自己進展慢的幼兒。齊奏時則可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另外,有的教師讓兒童演奏《站臺》之類的成人愛情歌曲實在不妥,象《西班牙鬥牛士》、《卡門序曲》、《歡樂頌》、《祝你幸福》等中外名曲和《鈴兒響叮》、《紅星閃閃》、《效遊》、《我愛北京天安門》、《歌聲與微笑》等優秀兒童歌曲都可以用爵士鼓來表演,優秀曲目可以陶冶幼兒情操,培養其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品格。

三、培養幼兒音樂能力和創造能力。

絕大多數孩子都有一種天生的節奏感,或者說是節奏本能。當他們還是胎兒時,就已經感受到母親有節奏的心臟搏動。降生後,他們來到一個充滿節奏的聲音王國裏,因而對各種聲音的節奏都非常敏感,2—3歲幼兒肌肉嬌嫩,力量不够,常用的是“人體”這個天然的節奏樂器,拍手、踏脚就是他們在演奏,他們也能用抓得起的筷子、小棒等進行敲擊。到4、5歲後力量增强了,送一副適宜的鼓棒就可以習鼓了。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爵士鼓則是這種靈魂的重要體現。節奏的訓練方法很多,如結合兒歌或者歌曲、象聲詞等通過人體各種動作練習;也可以引導幼兒多聽聽周圍聲音的節奏,從工具、自然界的聲音和樂器的聲音入手模仿,模仿動物的叫聲,感受雨的節奏等並用頭手脚肩或者鼓棒表達出來。結合到鼓,初學幼兒可以先背譜,運用象聲詞,嗵表示大鼓,噠表示軍鼓,七表示踩鑔,咚表示通通鼓。如3/4節奏:嗵七噠七噠七,4/4加花:嗵噠噠噠噠噠咚咚咚咚咚咚等(咚模仿通通鼓的不同聲調)。訓練到一定程度可以視譜結合練習。一些美國音樂家認為可以先學三拍子,三拍子打順了,再學2/4拍、4/4拍較容易,若相反,反而不易適應,這個建議可以一試。

鼓有大小,再通過調試,每套鼓鼓與鼓之間都有相對的音高,組成一定的音階。調鼓皮松緊,音色會有所不同。調的過程也是幼兒感興趣的環節,他們的耳朵很靈敏,也能找到規律:同一套鼓裡,除了軍鼓靠沙條的幫助音最高,其它鼓越大音越低。他們還發現,用同樣大的杯子裝上高低不同的水,敲起來音高也不同。

音樂感覺是演奏爵士鼓的很重要的貭素。幼兒通過聽不同的節奏型、不同鼓的不同組合用不同速度敲擊來感受鼓的情緒:有的歡快活潑,有的輕柔連綿,有的象搖擺,有的則剛勁沉穩。幼兒也會用鼓的語言來創造性地表達自己高興、憂傷、憤怒、緊張的情感。有的幼兒用倫巴節奏表示歡快,用軍鼓擊邊、减少力量表示沉靜;有的用高音通鼓表示喜慶,用激烈快速的底鼓、落地桶鼓表示情緒低沉或緊張。聽音樂感受全曲情緒時,要逐步培養幼兒感受樂句、感受音樂結構和曲式的能力。如《小熊走路,小熊跳舞》這首曲子,幼兒說:“第一段,小熊在慢吞吞地走路,第二段,音樂變活潑了,小熊好象在跳舞!”接下來,就是鼓與音樂的合作了。節奏型不同,音樂情緒也會有變化。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用迪斯可和波爾卡節奏都可以,先用迪斯可伴奏嗵七噠七嗵七噠七,幼兒說:“小姑娘一步一步地走向山裡采蘑菇。”再聽波爾卡嗵噠嗵噠嗵噠嗵噠,幼兒說:“我好象看見頑皮的小姑娘,她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跑著跳著去采蘑菇。”當音樂情緒要轉入另一層次或高潮時,以及在高潮樂句尾音拖長和結束等地方,可以用鼓的加花來推動,來表達。而加花,則是爵士鼓演奏最激動人心、最具觀賞性的環節。鼓花加得好,就如畫龍點睛,屬神來之筆,若加花太多太濫則會破壞音樂的情緒。這一方面,要通過培養樂感,找尋規律來把握。

總而言之,幼兒爵士鼓教學是一個激發興趣、培養主動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我們堅持用新《綱要》精神作為行動指南時,我們會高興地發現,幼兒的確在富有個性地良性發展!

本文標題: 淺淡幼兒爵士鼓教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48595519981
相关資料
幼兒音樂教學中――新歌教授
我嘗試運用音樂教育中的“適宜喚醒”原理來指導自己的唱歌教學工作,旨在有效地駕馭教學活動的過程,讓幼兒能够從願意學唱歌、喜歡唱歌到有一定創造性地表演唱歌,通過唱歌活動獲得一種主動的、充分的發展。以學生音樂積累、生活經驗為基礎,圍繞教學目標,注
標籤: 音樂 藝術 月亮姐姐
幼儿園音樂欣賞教學淺析
音樂欣賞教學在幼儿園音樂教學中是比較有難度的領域之一,這個問題一直讓幼稚教育工作者為之困擾並大膽嘗試努力探究,去尋找適合幼稚教育教學特點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兩年音樂教育得大膽實踐,並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方法,
標籤: 音樂 音樂欣賞 老鼠愛大米 藝術 啄木鳥 蘋果樹
嘗試・體驗・創新――淺談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嘗試教育
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嘗試教學”,是幼教藝術的一個重要體現及途徑之一,那麼就如何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談幾點看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貫徹嘗試教學,從小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使幼兒敢於嘗試、樂於嘗試,善於嘗試
標籤: 藝術 幼儿園
合理設計音樂的節奏型,培養幼兒興趣
針對我班的具體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的音樂嘗試,如培養幼兒唱歌、韻律的興趣,同時開展了打擊樂的培養,在實踐中有許多的體會。要培養幼兒內在的節奏型,除在打擊樂活動中進行外,還應在其它音樂活動中著重培養,特別是韻律活動,為幼兒創造機會,感受音樂的節拍
標籤: 音樂 樂器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