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健康促進

[摘要]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是現時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要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標準有充分的認識,並明確其影響因素。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給與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份溫馨

[摘要]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是現時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要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標準有充分的認識,並明確其影響因素。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給與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份溫馨

[關鍵字]心理健康;幼兒教師;職業壓力

近些年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5年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課題組對上海市3055名小學教師(包括幼儿園)進行的(SCL—90)量表測試調查結果為: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的心理症狀,2%較為嚴重,其餘有輕度心理症狀。[1]2002年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中小學(包括幼儿園)的2292名教師進行的檢測結果為: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今年九月,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課題組對余姚市2023名教師(包括幼儿園)進行的檢測結果為:52.1%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3.24%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65%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5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最近也有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教師總體心理健康水准明顯好於常模,特別是敵對性、抑鬱兩項存在問題少於常模,但在強迫、偏執、孽待、人際關係等方面,幼兒教師存在的問題比較常見。[2]

由於調查標準、內容以及調查對象的地域性差异等問題,各地關於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結果不盡相同。如不及時調整與疏導,勢必影響幼儿園保教質量和幼兒的健康成長,影響幼稚教育的健康發展。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基本問題

1、心理健康的含義

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個體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發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最佳狀態。[3]心理健康是一個協調內外統一並使之適應和發展的過程。

2、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的認識

幼兒教師作為福斯群體的一員,其心理健康標準與一般的心理健康標準在結構上具有一致性。當然,在考慮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時,除了要符合福斯心理健康標準外,還應考慮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關於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以下幾個基本問題應進一步澄清。

一是幼兒教師心理狀況能否區分為健康與不健康兩種狀態。現時,多數關於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都報告了心理不健康的幼兒教師人數比例,如上文的48%、51.23%、52.1%等,這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幼兒教師群體按心理健康與否可以區分為兩部分,即健康者和不健康者。然而,人的心理是一個結構複雜,處於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動態系統,每個人的心理都會在各個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水准。可能某些人在某些方面處於優勢狀態,而在其他方面心理健康水准較為薄弱。心理狀態具有層次性和一定的維度,我們很難用健康或者不健康來說明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囙此,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是一個相對概念,每個人的狀況都位於從不健康到健康這個連續體的某個位置,可能距離健康狀態更近一些,也可能距某中心理疾病狀態更近一些。處於完全不健康的病態的人只是少數。對於幼兒教師這個群體來說,檢測出心理問題的教師,只是心理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出了問題,他們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不健康,所以對其不能全盤否定;同時,應該意識到沒有檢測出心理問題的幼兒教師也並不是完全健康的。兩名幼兒教師的量表得分僅相差一分,我們不能把一名幼兒教師劃在健康教師的範圍內,而把另一名幼兒教師劃在心理不健康的範圍內。顯然,這種劃分不盡科學、合理。所以,在看待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時,應避免把教師斷然分成“健康”與“不健康”兩個群體。關鍵是及時發現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有效地對其進行疏導和調節。

二是幼兒教師所表現出的心理與行為不適應現象能否都可稱之為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幼兒教師作為社會的人,在與環境互動中會表現出適應與不適應。有些不適應可能是情境性的,有些不適應可能是特製性的。例如,在績效評估時,或是在優質課評比的一段時間內,幼兒教師會表現出焦慮,這種焦慮可能會隨時間和情境變化而减弱或消失,這稱之為情境性的;若焦慮不因時間和情景改變而邊,則稱之為特質性的。現時有關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所採用的自評量表,大多為狀態量表,即要求教師根據最近一周內的個人生理和心理狀況進行自我評定,如“最近一周我時常感到焦慮。”可見,量表題目反映的主要是受測者接受測驗前某一段區分問題的性質是情境性的還是特質的。囙此,在判斷幼兒教師心理是否健康時,對哪些現象是幼兒教師暫時的心理狀態、哪些現象是穩定的人格特質表現、哪些是正常問題、哪些是异常問題進行區分是必要的。對狀態性的問題應及時干預,以免轉化為特質性問題。對具有人格特質問題的幼兒教師應做好有效的監控,而不是簡單將其歸入心理异常的群體。

三是幼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是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職業道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職業行為和活動中的特殊表現,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以及應當具備的道德觀念,是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在道德行為上的具體表現。[4]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廣泛認同的也是處於教師職位的社會成員必須達到的標準,是對幼兒教師行為的規範。2005年教育部師範教育司頒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就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熱愛幼兒、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顯然,職業道德具有社會評估意義,是社會,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教師行為的要求和規範。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指向教師個體的適應與發展的涉及教師認知、情緒、自我等方面。例如,有研究者認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是對教師角色的認同:勤於幼教工作,熱愛幼稚教育;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能正確地瞭解自我;具有教育獨創性;在幼教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也有研究者認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是自量、自尊、自立,能够從心理上正確認識自己,積極認同、接納自己的幼兒教師身份;愛教、敬業、勤奮,能較好地適應幼教工作的職業環境;熱情、關心、隨和,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師幼關係;積極、樂觀、自製、有較强的自我調節能力,能較好地協調與控制情緒;理智、連貫、公正、行為合理。[5]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強調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與自我調節,有水准高低之分而無“好”與“壞”、“是”與“非”之分。

當然,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聯系,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都是基於一定的心理基礎而形成發展的。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兒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條件,而良好職業道德也是幼兒教師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體現。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與自我調節,其影響因素涉及社會因素、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等方面,囙此,幼兒教師個體要維護和促進自身心理健康,一方面,個體要能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另一方面,社會與組織要能够為個體發展創設健康和諧的環境。基於此,我認為,就幼兒教師這個群體而言,影響起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重要因素:

1幼教改革中的現實壓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在當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滾滾浪潮,《綱要》對幼兒教師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新的期望與挑戰。教師已從單一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課程的共同開發者,教師必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角色承擔能力,需要相應的專業素養,必須成為學習者、研究者。無論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考慮,還是為了符合國家對教師的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為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准,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展開各種課題研究,為自己的學歷提升,參加電腦、英語、普通話等培訓,“學無止境”對幼兒教師來講,恐怕體會尤為深刻。從具有中專學歷的幼師生向大專、本科學歷邁進,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兒教師自己才能體會到。更有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門、課程搖擺不定等問題,使得幼兒教師無所適叢,,處於迷茫狀態。而“班級人數太多”、“活動場地太小”、“設備資料不足”、“新舊觀念制約”等狀況,還有面臨的職評問題、考評問題以及來自自身的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凡此種種,幼兒教師身上的壓力遠遠超出其他職業者的壓力。

2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衝突

青年幼兒教師由於踏上工作崗位不久,往往對自己的崗位、對兒童、對家長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與家長摩擦、教師摩擦等就會感到灰心、失意,出現心理問題;而中年幼兒教師面對日漸增長的年齡,感歎: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裝扮的小兔不再可愛,孩子們對自己的喜歡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產生悲哀感;骨幹教師們,面對年輕教師的脫穎而出,為了維護自己曾得到的榮譽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成為心理壓力。而傳統的教師角色,造就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吐絲的春蠶,燃燒的蠟燭、多少都意味著犧牲,頗帶悲壯色彩。

3工作上不斷磨難的困擾

幼兒教師其職業的特殊在於所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由於孩子年齡小,有加之獨生子女倍受父母關注、疼愛,面對班級中30多名幼兒,以及身後的家長,幼兒教師往往感到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賦予雙肩,很多幼兒教師把幼兒能不能得到發展的責任歸咎於自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而有些幼儿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開設各類興趣班,周六班、加時班,使教師們始終處於疲憊的狀態。有些幼儿園,嘗試開展“小班化教育”研究,但又考慮到教育的成本,由一比特教師承擔20—25名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工作,教師從早到晚象抹了油的轉盤,始終處於連軸狀態,日復一日這些教師身心疲憊,且對工作產生厭倦感。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幼教事業極不重視,運用承包、拍賣等管道把幼儿園推向市場,使幼兒教師感到工作不穩定,且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園長們,不僅要為園保教質量的提升而煩惱,更要為幼儿園的生存問題、資金問題而苦惱。

4不良人際關係的刺激

幼兒教師往往都是女性,她們有著共同的弱點:情緒容易波動,從眾心理較强;注意領導和同伴對自己的評估,會為一點小事嘮叨不休等,這些弱點集中於一個群體中,就會造成教師之間較難相處,而“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使教師之間的關係複雜得多。同時之間關係變化的這種負面效應,無疑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又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

促進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過程,需要從社會層面、組織層面和教師個體層面入手,綜合各種因素,創設和諧發展的組織氛圍,進而提高教師的適應能力,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

時代的發展使教育的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幼兒教師要積極應對。幼儿園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學習培養機會,增强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業務提高的同時,更要重視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加强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意識到,幼稚教育工作是一種承擔著社會責任的專業性的職業,從而,能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專業貭素,並一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和專業獨特性而自豪。紅燭、春蠶的奉獻精神固然可貴,更應該看到奉獻的同時,教師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

2給與機會,達到自我實現

作為園長,管理者,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師看承幼儿園未來發展的生命線,樹立“為教師發展服務”的管理思想,設法創造每位教師“自我實現”的機會,讓每位教師獲得成功,獲得自信。園長要有博愛精神,心理裝著每位教職工,與每位教師坦誠相件見,平等對話。面對不同的個體,採用不同的評估管道,多一點引導鼓勵,少一點責備、指責;多一點率先示範,少一點空洞說教,讓每位教師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3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個幼儿園中,教師水准參差不齊是客觀存在的。有許多人認為,幼儿園的教師應該年輕為好,因為年輕教師,充滿著活力;孩子亦喜歡年輕、漂亮的教師。其實,老教師的保教經驗,尤其是對孩子生活上的細微照顧,這是年輕教師所不具備的,囙此,園長在考慮班級教師組合時,要注意學歷、年齡、個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組合,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帶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在青年教師的班上配有經驗的保育員,這樣可以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形成一個團結和諧、心情舒暢的群體,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4創造環境,給教師一份溫馨

幼儿園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寬鬆的管理環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圍,同時充分發揮工會、團支部、黨組織的作用,組織教師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每位教師生日時,送上一份祝福,幫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學、住房等一系列問題所帶來的後顧之憂,使她們安心工作。園長要真誠面對教師,創造機會讓教師參與幼儿園的民主管理,讓教師敢於說話,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主人翁精神根植於每位教師的心中。

[參考文獻]

[1]竺輝.2003年國內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3):22—25

[2]王燦.1016名中小學教師心理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5,(3):381

[3]俞國良,曾盼盼。論教師心理

本文標題: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健康促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41045254344
相关資料
關於幼兒教師班級管理觀念的調查與分析
教育界對班級管理的關注主要側重於中小學的班級管理,而對幼儿園班級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可以說,幼儿園班級管理是幼兒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重大意義。經過文獻分析和相關的研究,對幼兒教師班級管理觀念的調查從教師能書面回
標籤: 班級管理 幼儿園 幼兒心理 幼儿園教師
目標嘗試教學法在幼兒素質教育中的應用
目標嘗試教學是把全國著名小學數學專家邱學華創導的“嘗試教學法”與美國布盧姆教授提出的“掌握學習教學”有機結合,形成“目標嘗試教學法”。我園運用了目標嘗試教學法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發展我園素質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標籤: 素質教育 親子成長
幼兒常識嘗試教學的實驗研究
邱學華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小學數學教育家和教學改革家,他博採眾長,結合古今教學思想中的精華,創立了具有當代中國教育特色的“嘗試教學法”,在小學教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94年lO月,邱學華先生將“嘗試教學理論”滲透到幼教領域,我園有幸參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嘗試教學理論運用於幼稚教育的活動效應
回顧實驗點上一次次有效的嘗試活動實踐,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嘗試教學理論”對幼稚教育的指導意義所在,也不難感悟到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活動效應。鑒於“嘗試教學理論”對幼稚教育的指導作用,我們立足我市實際,首先確定五所幼儿園為實驗點,並不斷擴大實驗範圍
標籤: 教學理論 幼稚教育 親子成長 幼儿園 幼兒心理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