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試圖改革現有的幼兒評估手段和方法,提出以“月評語”為主要形式的家園聯系新思路,設計了“月評語”交流册,確定了“月評語”撰寫的原則,明確了“月評語”撰寫的要求,使教師育人貭素和家長育兒貭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經過一年的研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月評語”是能够達到教育一體化,其內容、方法、要求科學性,操作性較强,為廣大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評估思路。
關鍵字:月評語交流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幼兒園工作規程》中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准上得到發展的精神逐漸深入人心,廣大幼教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利用評估瞭解幼兒,教育幼兒,以便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開發其潜能,實現盡可能的最優化發展。
現時,對幼兒發展評估的形式很多,主要歸納為以下幾種。一是名額評估,即用一定的名額對幼兒的全面發展狀況加以量測,做出某種判斷。二是實物評估,即用五角星、小紅花、競賽欄等對幼兒的行為表現作出鑒定。三是評語,即教師在期末對幼兒一學期在園的表現情况、發展狀況進行主觀評議。
不同形式的評估手段和方法為教師瞭解幼兒,促進幼兒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評估缺乏針對性。以上三種形式的評估反映的是一個幼兒發展的綜合水准,它注重了幼兒發展的橫向比較,忽視了縱向比較,評價結果忽視了幼兒個性發展以及個別差异,反映在教師的行為上是教師沒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2、評估缺乏聯系性。以上三種評估在幼儿園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並發揮不同的作用。如名額評估重點在於教師瞭解幼兒、改進工作;實物評估在於讓幼兒瞭解自己,進行自我教育;評語在於讓家長瞭解孩子,配合幼儿園的教育。應該說,三種形式的評估應該是緊密聯系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缺乏一致,三種評估各行其是,從而導致幼儿園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3、評估忽略了教育性。評估的目的在於更好地促進教育和促進幼兒發展。而現時的教育評估只起到了“鑒定作用”,如何根據評價結果,通過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發揮其教育作用,這方面的工作還很欠缺。
“月評語”能較好地彌補以上評語的不足,並使名額評估、實物評估和評語成為一個聯系的整體,並充分發揮評估的教育作用。本課題的提出,旨在尋找通過幼儿園與家庭之間“月評語”的有效交流,客觀評價幼兒的新方法和發揮評估教育作用的新途徑,從而實現家園一致,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
二、研究設計
(一)概念的界定
1、月評語:是指教師與家長每月對每個幼兒在園、在家的發展情況進行評議,在教師、家長、幼兒之間進行交流的評估形式。
2、一體化: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月評語”密切了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幼兒、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關係,使幼儿園教育、家庭教育、幼兒自我教育三位一體,取得一致性的教育;二是指通過“月評語”的交流,使教師育人貭素和家長育兒貭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二)研究目標
1、通過實踐研究,尋找客觀評價幼兒的新方法和發揮評估教育作用的新途徑,完整評價體系,創造適合幼兒的教育。
2、通過月評語的研究,促進教育一體化,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
3、通過實踐研究,提高教師的育人貭素和家長育兒貭素,改善幼儿園教育過程和家庭教育環境。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從教育評估理論的發展來看,早期教育評估注重評估的鑒定功能,其目的是選撥“適合教育兒童”,現代教育評估則強調評估的診斷和改進功能,即通過評估發現問題,解决問題,創設“適合兒童的教育”,也就是在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估的實際效用。要求根據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准、個性特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個人獨特性,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等。而“月評語”,正是立足對幼兒的個體發展的評估,有針對性地提出並實施教育對策及方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准上的發展。
2、從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准來看,由於受自身心理發展及認識發展水准的限制,幼兒還不能對自己進行獨立、客觀的評估,而往往根據成人的評估來評估自己和他人,依靠成人的評估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也就是說,成人的評估對幼兒的自我意識,尤其是自我評價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成人的評估不當是造成幼兒對自己的評估過高或過低的主要原因。“月評語”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客觀、公正的評估,並且定時與幼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避免了成人隨意的、不負責任的評估,幫助幼兒較準確地評估自己,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助於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3、《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儿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文宣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幼兒家庭教育研究表明:幼兒家庭不僅是幼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比幼儿園教育更為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本身改善以及在家長配合下幼儿園質量的提高,能有力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家長本身貭素和家長育兒水准的提高最為關鍵。“月評語”作為家園聯系的紐帶,能促使家長全面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引導家長通過日常生活觀察、瞭解幼兒,並正確評估幼兒,從而自覺改善家庭教育。
(四)研究對象、方法、步驟
1、研究對象為蕭山市城廂鎮高橋幼儿園大(3)班32名幼兒,中(3)班32名幼兒,小(1)班32名幼兒。為檢驗研究效果,隨機抽取小(三)班為對照班。經檢驗,研究班和對照班幼兒認知、習慣、自我意識、社會行為的發展情況無顯著差异。見錶(一)、錶(二)、錶(三)、錶(四)。
幼兒“認知”前測結果
錶(一):
觀察力
想像創造力
思維品質
表現力
探究欲望
研
究
班
N
32
32
32
32
32
Ⅹ
9.41
9.19
9.44
9.42
8.97
S
3.1
2.57
3.05
2.7
2.74
對
照
班
N
32
32
32
32
32
Ⅹ
9.53
8.71
9.96
9.81
10.25
S
2.91
2.76
3.17
3.3
3.03
檢
驗
P>0.05不顯著
P>0.05
不顯著
P>0.05不顯著
P>0.05不顯著
P>0.05不顯著
幼兒“習慣”前測結果
錶(二):
自我服務
個人整潔
勞動習慣
學習姿勢
研
究
班
N
32
32
32
32
X
16.13
16.15
14.49
14.81
S
3.98
3.77
3.68
3.06
對
照
班
N
32
32
32
32
X
15.56
16.06
14.78
15.09
S
4.05
3.80
3.59
3.53
檢
驗
P>0.05
不顯著
P>0.05
不顯著
P>0.05
不顯著
P>0.05
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