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我中心言語”心理現象分析

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幼兒心理發展和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認知心理學關於前額葉發展、執行功能發展和幼兒思維發展特點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釋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產生的原因。皮亞傑、維果茨基等理論家對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研究則給幼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鑒與啟示。父母在場對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出現頻率沒有影響。

【摘要】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幼兒心理發展和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認知心理學關於前額葉發展、執行功能發展和幼兒思維發展特點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釋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產生的原因。皮亞傑、維果茨基等理論家對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研究則給幼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鑒與啟示。

【關鍵字】自我中心言語;認知心理學;幼兒;思維

兒童從三四歲起就常常會邊玩邊嘀咕,一個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說些什麼。這種自言自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幼兒心理發展和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本文嘗試以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闡釋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產生的原因,並從這一角度來思考幼稚教育的某些實踐問題。

一、什麼是幼兒自我中心言語

自我中心言語是心理語言學關注的話題之一,且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幼兒自我中心言語指幼兒在活動或遊戲過程中發出的、似乎並不在意能否達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的自言自語或公開說的話。

研究者以各自不同的專業角度對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作了不同的劃分。皮亞傑從幼兒言語的機能出發將其分為自我中心言語和社會化言語。其中,自我中心言語包括重複、獨白和集體獨白三種表現形式。維果茨基則依據自我中心言語的功能和作用將其分為自我中心的溝通、幻想遊戲和針對非人類物品的談話、感情的釋放和表達、形容自己的活動和自我引導、大聲讀出以及聽不見的喃喃自語幾種類型。

幼兒自我中心言語有特定的發展路徑。兒童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自我中心言語出現的頻率是不同的。據皮亞傑統計,3歲以前,自我中心言語占全部言語的1/2至3/4;3歲至6歲,自我中心言語逐漸减少,大約在1/2至1/3之間;7歲以後,進一步减少到1/4。而維果茨基則認為,自我中心言語在學前階段新增,在初小階段逐步减少,其出現頻率呈倒U型;當自我中心言語被部分內化時,公開的自我中心言語便减少;當自我中心言語被簡化及內化時,會產生結構和文法上的改變;隨著兒童的進一步發展,他們自言自語的時間由跟隨在行為之後轉變為出現在行為之前,具有計畫和規範的功能。

另有研究發現,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與任務難度高度相關,尤其是在中等難度的任務和困難任務中。父母在場對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出現頻率沒有影響。在學前階段,幼兒自我中心言語不斷地發展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一部分自我中心言語被內化了。

二、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產生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語是幼兒言語發展必經的階段,與幼兒認知發展相關聯。認知心理學關於前額葉發展、執行功能發展和幼兒思維發展特點等三方面的研究能解釋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產生的原因。

1.幼兒前額葉的發展

前額葉(prefrontalcortex)是控制和綜合各種複雜關係表徵的生理基礎。人的各種高級心理活動,諸如意識、思維、想像、注意等都與前額葉皮層的功能相關。

維果茨基發現,以下情景中幼兒會出現比較多的自言自語:從事較為困難的活動時,有較多的社會互動機會時,目標導向的活動中,解决問題時,學業活動中,單獨遊戲或與能敏感支持幼兒活動的成人一起活動時。可以看出,以上諸多情景涉及推理、問題解决等加工過程,與前額葉的功能有諸多聯系。因為前額葉是腦種系最新的產生區域,也是發展較晚、成熟最慢的區域。前額葉的發展一直要持續到青少年時期,甚至可能是成年早期。幼兒期前額葉發展緩慢限制了幼兒意識和思維的發展;而語言動作調節功能發展的不足使得幼兒還不能控制發音器官的活動,因而在問題解决中或遊戲中幼兒易出現自我中心言語現象。

2.幼兒執行功能的發展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看,執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系統是一種調節、控制、綜合、分析個體心理過程和外顯行為的監控系統。幼兒執行功能是指幼兒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能力,其本質是幼兒對認知過程進行控制和調節,從而產生協調有序、具有目的性的行為。

在幼兒期,前額葉的發展和執行功能的發展是平行的。研究顯示,執行功能最早在大約1歲時產生,而2~5歲是幼兒執行功能發展變化的重要時期。在幼兒期及以後,執行功能各方面都發生著系統性的變化。儘管有證據表明幼兒在生命初始兩年就擁有執行功能,但這些功能要達到完善還是要到前青少年期。

執行功能的發展與幼兒心理理論、語言、記憶的發展密不可分。幼兒前額葉發展緩慢、不完善,控制和綜合複雜關係表徵的能力不足,在對資訊進行加工時的調節、控制和分析的能力有限,在工作記憶、抑制性控制和認知轉換上存在困難。這些原因導致幼兒在解决問題或遊戲時只得借助言語張開嘴巴“大聲地”思考。

3.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

4~7歲的幼兒其思維還沒有成熟到能够內化的程度,囙此當面臨新的或者困難的任務時,他們便使用自我中心言語作為自我指導和自我導向。

皮亞傑曾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2~6歲的兒童處於前運算階段,其思維具有以下特點: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的傾向;集中性和不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前運算階段的一個特點,是幼兒自我中心主義的一種表現。這個階段的幼兒在與他人交流時不考慮聽者的需要,只考慮自己的觀點,很難從他人的角度看事物,也無法接納他人的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中心的消解,他們才逐漸學會與他人交流時考慮他人的觀點,自我中心言語也逐漸消失。

維果茨基的觀點與皮亞傑不同。維果茨基(1962)認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從有聲言語過渡到內部言語的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和中間階段。依據他的觀點,幼兒的自言自語其實是出聲的思維。他們大聲地思考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從內部控制自己的思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受他人的言辭命令所引導,當幼兒試圖調節自身行為時,他們就會模仿那些有聲的言辭來幫助自己。維果茨基認為,隨著幼兒思維的發展,自我中心言語不是消失而是發展了,即轉化為內部言語了。

加里培林則認為,幼兒最初的智力活動只是一些實際的外部活動,等到逐步內化了才使得智力活動最終形成。這個轉化過程經歷了五個基本階段,即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或物質化活動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和內部言語活動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使活動不直接依賴實物或模型,而利用出聲的外部言語形式來進行。用加里培林的話來說,“活動向言語方面的轉化不僅意味著用言語來表達活動,而首先意味著在言語中完成實在的活動。”“如果沒有言語範疇的練習,物質的活動根本不能在表像中反映出來。”正是這一言語活動才使抽象化成為可能。

三、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研究的啟示

自我中心言語在語言與思維相結合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幫助幼兒掌控自己的行為(Allyn&Bacon)。幼兒自我中心言語對於幼兒內化語言、用語言指導自己的行為以及元認知的發展產生著影響。皮亞傑、維果茨基等對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研究給幼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1.對幼儿園常規教育的反思

在幼儿園常規教育中,讓幼兒學習保持安靜是一項基本的訓練。我們熟悉這樣的話語:“誰安靜,我安靜”,“眼睛向前看,嘴巴閉起來”,“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豎起來,小嘴巴閉起來,小小手放背後”……在教學、遊戲和生活活動中,教師通常要求幼兒安安靜靜、不發出聲音。然而,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是必然的存在,我們需要反思這樣的常規教育。

要求幼兒保持高度的安靜,禁止幼兒發出自我中心言語會帶來不利影響。首先,幼兒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其內部言語的原始形態或過渡形態,是幼兒外部言語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逐步派生出來的。而內部言語與抽象邏輯思維有更多的聯系,它主要執行著自覺的自我調節機能。囙此,過度禁止幼兒自我中心言語會影響其後期內部言語的發展和意識的產生。

其次,情緒在思維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情緒資訊存儲於長時記憶中,在大腦加工過程中具有優先性,並且可以阻礙或促進認知學習過程。如果教師一再要求幼兒絕對保持安靜,必然會影響他們的情緒,進而影響幼兒的思維和認知。

幼兒自我中心言語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之路。研究發現,與不能意識到自我中心言語的幼兒相比,能意識到自我中心言語的幼兒其語言表達技能更好,能更多地使用自我中心言語。而那些自我中心言語與任務相關不大的幼兒,在班級中更少參與有目標導向的行為,其社會行為表現更差,也有更多的行為問題。

囙此,教師應允許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事實上,成人在面臨某些困難時,也會借助自己的聲音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在面臨要解决的問題時,也常常嘴裡嘟嘟囔囔,用語言理順自己的思路,甚至借助語言來解决問題。成人尚且如此依賴語言,有什麼理由要求幼兒始終保持安靜呢?

2.留心自我中心言語,提供恰當的幫助

Rubin(1982)曾測查社會退縮兒童的自我中心言語使用狀況。他發現,兒童的社會技能越少,其自我中心言語或想像遊戲就越少。Rubin據此建議,考慮到他人的自我中心言語對於兒童有著重要的複製作用,可以幫助兒童將他人的社會性技能運用到自己身上。囙此,可以考慮利用自我中心言語對幼兒進行某些方面的心理治療。

研究發現,自我中心言語的最初目的並不是用來與他人溝通的,而是為了自我規範和自我溝通,或是引導自己的思考過程及行動。為此,觀察和記錄活動中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情况是教師評估幼兒發展和調整教學節奏或策略的途徑之一。由於自我中心言語出現的必然性和自我中心言語帶來的益處,教師應該留意、傾聽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

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是一種訊號,表明幼兒在活動或遊戲時遇到了困難或障礙。維果茨基發現,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常常出現在特定的情景中:幼兒似乎處在一個具有中等難度的問題情景中,這個問題情景是在他們熟練掌握的範圍內。當幼兒與能敏感地支持他們活動的成人一起活動時,他們會比較多地使用自我中心言語。囙此,幼兒出現自我中心言語的時候是成人對其心理過程進行細緻瞭解和提供更加深入的心理幫助的重要時機。

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幼兒的自言自語去觀察、瞭解、幫助他們。以此為基礎,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准,及時、靈活地為幼兒提供多樣的、適度的、適宜的幫助。如果發現幼兒使用了超過他們那個年齡自我中心言語的量的時候,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一些額外的支持和引導。教師應為幼兒提供鷹架,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發展,發揮自我中心言語正常的思維促進作用。

本文標題: “幼兒自我中心言語”心理現象分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36518410527
相关資料
如何培養幼兒的健康性格
家庭育兒接受啟蒙的地方,在這裡幼嬉戲鬥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僅關係到兒童身體的正確發育,而且,决定著兒童今後的人生走向。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證其性格健康發展呢?以下幾點願與各位父母共饗。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長長期堅持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兒心理 育兒 早期教育
淺談幼儿園拍球體育活動的開展
幼兒情緒高漲,他們參加拍球活動的主動性就會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拍球質量。
標籤: 幼儿園 幼儿園教師
幼兒健康體育活動中的觀察與指導策略
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體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那麼,健康的身體從何而來,從運動中來,運動塑造了身體,運動對强健身體有積極的作用。在運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作為一個主動的觀察者,積極
標籤: 幼兒心理
談教師教學活動的關注點
為瞭解教師在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關注點及其對幼兒的影響,筆者曾觀摩了大量的幼儿園體育教學活動,以下是中班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平衡練習”的記錄:。教師沒有作出反應。我們知道,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大多在戶外開展,開闊的場地、四處分散的幼兒、隨時可能產
標籤: 平衡木 幼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