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暢愛打人

我留心觀察,暢暢和其他剛入園的孩子相比,顯得很棒,哭得很少,能玩,偶爾出現打別人一下也屬正常。仔細觀察,分析原因: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暢暢不會和別人交往,不會用語言,沒有他人意識。

導讀:孩子做對了要積極鼓勵給與肯定,做錯了不要抓住不放,只要讓他明白:他做錯了,別人不喜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學會好的摒弃不好的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就象一條大河,有了流向大海的路,而不再氾濫成災。

利津縣第一實驗幼稚園:王耀英

事件描述:小班剛入園,就有一比特家長告訴我說她同院的暢暢非常愛打人,自己的孩子經常挨打,囑咐我們多費心,別打了她的孩子。我留心觀察,暢暢和其他剛入園的孩子相比,顯得很棒,哭得很少,能玩,偶爾出現打別人一下也屬正常。但是,過了不幾天,事情就不簡單了,他開始有事沒事的打人,抓別人的臉,咬別人,特別是時間長了,小朋友都不願和他玩,見了他就告狀,他也是好像除了打人就無事可做。我們覺得事情嚴重了,就和她媽媽交流,瞭解情况。他的媽媽很著急、也很無奈,都急得哭了起來。從這裡,我們瞭解到,暢暢從小就這樣,媽媽為此也傷透了腦筋:“愛搶別人的玩具,愛打人,為此,我沒少打他,他一這樣,我就生氣,從不護他,他又小,有時我一脚能把他踢出好遠。沒辦法了,我就跟他玩搶玩具的遊戲,我搶到了,告訴他不能打人,他也知道,可是一和孩子們玩就又忘了,真氣人。在家裡,我們都不敢到別人家去玩了。上了幼儿園,我們最擔心他光打人惹事,每天都問他打小朋友了嗎?臨來也囑咐他不能和小朋友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你看他還是這樣。”仔細觀察,分析原因: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暢暢不會和別人交往,不會用語言,沒有他人意識。比如,他要玩具,過去就拿,別人不給,他就打人;別人站在前面,他走過去伸手就推;有時甚至一邊走就一邊打人,然後再看著被打的人到老師跟前告狀;打人好像成了他的一種遊戲,自然而又玩法多樣。於是,我們分析原因:首先是二三歲正是孩子發展社會性交往的時期,他有了與別人交往的願望但沒有方法,再加上他手脚比較快,天性使然,不免出手打人;第二,不斷得到負強化,這也是最善模仿的時期,他打人,媽媽打他,他又模仿媽媽再打別人,形成了惡性循環,正因為媽媽太看重這一點,反而强化了他。第三,沒有得到正確引導,他的媽媽雖然很著急,卻沒有教給他正確的與人交往的管道,只是一味的不允許,所以他不會與人交往,不會處理他遇到的事情,也就仍然打人。製定措施,家園共育: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决定採取以下措施:第一,先密切關注,不給他打人的機會。第二,進行冷處理,不再提打人這件事。第三,教他和別人交朋友,一起玩,還要學會尋求幫助。措施製定下來,我們是這樣實施的:在幼儿園,先由一個教師專門領著他,少接觸孩子們,大約領了他兩三天吧,走到哪,帶到哪。以後就是專門看著他,他和小朋友玩,我們就總有一比特老師在他身旁,看他想舉手打人,馬上制止。和她媽媽商定,在家裏也不提打人這個事,不給他打人的機會,多給一些正面的鼓勵,教給他一些正確的交往管道。比如有一次,和他挨著的一個小姑娘離他很近,他舉手就想打,我趕緊拿住他的手說“你想摸摸她的衣服嗎,奧,她的衣服真漂亮,這兒還有一個花呢,摸摸看,輕輕的。”然後,我拿著他的手叫他輕輕的摸,並告訴他“輕輕的不會弄壞衣服,小朋友會喜歡的。”然後又向那一個小姑娘說:“這樣你不會生氣,願意和他一起玩是嗎?”那個小姑娘點點頭,他也點點頭,不知是模仿還是同意。在這裡,把他想打人的衝動給化解了。還有一次,我們班的潘潔如小朋友正在玩“賣東西”的遊戲,自然拿了很多玩具,他過去就拿,潔如不給,差點又打起來,我趕緊拉住暢暢,教他“你問他在幹什麼”,暢暢問了,潔如說賣東西,我趕緊說“我買一輛小汽車吧”,潔如說“給錢”,我假裝伸手給錢,潔如就給了我小汽車。我又鼓勵暢暢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買過來,剛開始他有點不知所措,在我的一再鼓勵和幫助下,暢暢終於“買”下了他喜歡的玩具,高興得不得了,我知道,暢暢進步了。以後我就經常鼓勵他去找好朋友,去和別人商量,用語言解决問題。慢慢的,暢<BR><P></P>暢不再頻繁的打人,和孩子的交往也趨於正常了。反思1、高度重視,齊心協力,共同進行教育才能取得成功,可見,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特別是教師和家長之間要達成共識,進行同步教育。2、教育是一件非常細心而又細緻的工作,時時事事注意,持之以恒,才可能見成效,一時疏忽就可能前功盡棄。3、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據他的年齡特點,找出癥結,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實效。4、孩子可塑性極强,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的問題拾起來,不可找一個理由(他就是這樣)而弃之不管。5、對孩子的教育要學大禹治水疏堵並舉,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該作、哪些事情不該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幫孩子找到解决問題的好的辦法。孩子做對了要積極鼓勵給與肯定,做錯了不要抓住不放,只要讓他明白:他做錯了,別人不喜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學會好的摒弃不好的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就象一條大河,有了流向大海的路,而不再氾濫成災。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育兒
本文標題: 暢暢愛打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36101880374
相关資料
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由於幼兒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從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壞,因而受到成人的責備、禁止,以至於他們不敢做、不想做、更不會做,產生畏縮、逃避的行為反應。
標籤: 自信心 幼兒心理
淺談幼儿園的心理虐待問題
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的歷史使命,力爭使每一個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不僅需要為幼兒創建優越的物質環境以滿足幼兒生理需求,同時在創建物質環境的同時也决不能忽視精神環境的創建。形成了對幼兒的“心理虐待”。囙此,“心理虐待”
標籤: 幼兒心理 心理健康 幼儿園教師
從“粗暴”到“溫柔”的改變
以上事例中我們可見沉沉是一個用武力來解决問題的孩子,從他身上發生的粗暴行為稱之為攻擊性行為。家長也是教育的一大因素,教師應該及時與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家長聯系,傳授之指導大方法,建立與孩子之間友善的關係,禁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通過自身的榜樣
標籤: 親子成長
關注孩子的情感世界
“關注幼兒的情感反應和情感體驗”是《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試行稿)》對幼儿園組織實施生活活動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長期與幼兒的接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實而又豐富,需要成人密切關注。這意味著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關注幼兒的情緒表現,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兒心理 幼儿園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