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健康領域的關鍵經驗與實施路徑

依據關鍵經驗的內涵與價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的條目須進一步細化與完善為“身心保健”和“身體運動與發展”兩個子領域,應體現保健與鍛煉先行融合、運動與發展緊密聯系、健康與全面發展協調進行等特點。

[摘要]關鍵經驗是近年來學前教育理論研究中備受重視的概念,是聯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儿園教育實踐的橋樑。依據關鍵經驗的內涵與價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的條目須進一步細化與完善為“身心保健”和“身體運動與發展”兩個子領域,應體現保健與鍛煉先行融合、運動與發展緊密聯系、健康與全面發展協調進行等特點。在具體實施時,應在課程理念中嵌入健康領域關鍵經驗,並在領域內將關鍵經驗做深做透,通過具體活動形成結構網點,才能更好地貫徹和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關健康領域的要求。

[關鍵字]關鍵經驗;兒童健康;課程實施

稿件編號:201501120002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1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兒童發展視角的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研究”(準予號:DHA100249)

通訊作者:顧榮芳,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國教育部出臺的國家指導性檔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新時期幼儿園教育改革提出了時代要求,學習與貫徹《指南》成為當前幼儿園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指南》對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分齡描述,有利於幼儿園教師掌握幼兒的身心特點,合理進行教育活動。幼兒已發展到什麼程度、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多長時間能達到,這是教師們在教育實踐中急需明確的。囙此,基於《指南》的導向和內容,對每個領域幼兒發展的階段特點進行完善,並進一步細化為日常課程的具體要求,有利於架構起《指南》文字與幼儿園實際工作的橋樑。

在理解和實施《指南》時,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指南》的內容並不是幼兒必須達到的固定目標,而是期望發展的基本經驗。經驗對於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行為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腦發展科學等都表明,經驗和腦成長的交互作用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神經生理學描繪了經驗通過產生和修删塑造大腦結構的過程。早期經驗在基因上留下的化學痕迹决定了基因如何表達,經驗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會導致大腦結構朝不同方向發展變化。其中有一些對促進兒童進一步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的經驗,被美國高寬課程(High/Scope Curriculum)稱之為“關鍵經驗”,其覈心理念即是“讓兒童在主動獲取關鍵經驗中學習”。

一、關鍵經驗的內涵與價值

所謂關鍵經驗,如前所述,指兒童在所處年齡段應有的、必要的經驗,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內容,既包括知識,也包括知識的運用,具有教育目標的内容,對於選擇課程內容和評估兒童發展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關鍵經驗在兒童的經驗系統或經驗結構中起著節點和支撐的作用,通過綜合和跨越關鍵經驗來建立經驗間的聯系,有助於兒童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學習上位概念,獲得適度發展。

關鍵經驗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基礎性。關鍵經驗是兒童發展的經驗基礎,能為兒童學習和理解更複雜的概念和解决問題提供思維工具;二是連續性。關鍵經驗是一個連續的生長過程,包括相關聯系和前後聯系,不同領域的關鍵經驗是互相聯系的,一個領域的關鍵經驗可作為吸收其他領域經驗的支撐;前涉經驗為後繼經驗做準備,可以作為學習的新起點;三是層次性。關鍵經驗與兒童的年齡特徵相關,是漸進的、分階段的,具有螺旋上升的進階性;四是互動性。關鍵經驗需要兒童主動地與他人和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來建構,成人不能傳授、灌輸或包辦、代替;五是反復性。關鍵經驗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反復進行中逐漸獲得的,否則很容易消失。

關鍵經驗的價值如下:有助於將視線轉向兒童,從兒童出發,強調兒童學習和發展的身心特點和基本規律,關注每個兒童的個體差異、真實體驗和當下生活,保護兒童繼續吸收經驗的能力和終生學習的求知欲;有助於引導教師的專業發展,圍繞關鍵經驗的評估可以推動簡單評估向積極促進式評估的轉變;有助於幼稚園課程的發展,有利於分清和凸顯幼稚園課程各領域自身的規律和方法,促進各領域課程縱深發展,將發展目標、課程內容、評估名額緊密聯系在一起,有效解決學科、主題的形式之爭,同時還可以作為綜合的突破口,實現各領域內在經驗的前後聯系和不同領域之間經驗的相互聯系,達致課程的深層綜合。

二、兒童健康領域關鍵經驗的內容構架

(一)研製過程

本研究提出的健康領域關鍵經驗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也不是簡單記錄的幼兒經驗,而是經過了長期的理論準備和扎實的實踐檢驗,並反復研討、修改而成。本研究的基礎來自四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在全面把握《指南》內容的同時,參攷了其他國家的兒童發展標準;二是以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長期以來關於學前課程五大領域的研究成果為累積;三是參照了國內外兒童健康、體育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四是以南京第二幼儿園為實驗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現場觀察和課程實踐,在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對關鍵經驗的內容進行反思和改進,同時提交南京師範大學“幼儿園滲透式領域課程”課題組進行專家專題研討,依託南京市幼儿園教師健康領域共同體組織教學觀摩討論,並聽取廣大一線教師的意見,逐條核定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二)框架結構

本研究將健康領域分為“身心保健”和“身體運動與發展”兩個子領域,其中“身心保健”著眼於保護,“身體運動與發展”著眼於鍛煉。

“身心保健”子領域下轄5條關鍵經驗:“情緒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身心保健與心理、社會性、認知相聯系,然後分別展開。

“身體運動與發展”子領域關鍵經驗特點:1.依據兒童運動發展理論,按“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到“體質描述(力量、耐力)”再到“空間知覺和身體控制”的順序進行架構,體現了動作發展從移動能力到非移動能力再到操控能力的規律性和系統性;2.將動作分成“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兩類,既與其他多國發展名額的分類一致,也符合幼儿園教師以往的思維習慣,便於他們在實踐中對照操作;3.將“保持正確的姿勢”作為“運動與發展”下首條關鍵經驗,因為正確的姿勢既是運動發展的基礎,也凸顯了健康教育創造兒童身體美、有助於兒童感知和體驗身體美的作用;4.沒有保留《指南》裏的“平衡能力、協調靈敏”這條發展目標,而是按體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將之歸人體質健康而不是動作發展,分散在“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能力描述中;5.忝列“空間知覺及身體控制良好”這一條關鍵經驗,因為“空間知覺”屬於動作發展範疇,也是對兒童發展來說很有必要的內容。

(四)主要特點


1.保健與鍛煉先行融合。

在以往的健康領域中,身體保健與身體鍛煉是分開的,這往往導致幼兒運動與鍛煉偏向純技術性發展。本研究將二者緊密相連,宣導在日常保健活動中進行體育鍛煉,強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從一日生活環節中提煉關鍵經驗,並將日常生活活動作為兒童主要的學習途徑和管道,如“能用抹布按一定方向把桌子抹乾淨,用小掃帚和拖把掃地、拖地”,學習“剝豆子”,“調拌蔬菜沙律、塗抹麵包”,“包餃子、洗切山芋、擇菜,使用簡單的工具”等,既關照了日常保健又鍛煉了身體。另外,本研究還注重在保健和鍛煉中養成良好習慣。習慣是兒童健康行為的重要保證,兒童不像成人一樣具有很强的健康動機,只能靠習慣約束,而且年齡越小,某些健康行為越易形成,囙此我們把“稍加提醒自己洗手並且把手擦乾”列為3~4歲階段的關鍵經驗,並在4~5歲、5—6歲年齡段持續給出相似的要求。

2.運動與發展緊密聯系。

本研究與《指南》相比新增了許多動作發展的內容,體現了運動促進學習與發展、學習促進運動發展的觀念。如在內容設計中融人了國內外健康領域對運動的新理解,強調了身體發展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途徑之一,設計了諸如“能熟練地玩釘板、雪花片等穿插類遊戲資料”等涉及認知發展的運動關鍵經驗,同時十分重視基礎運動能力(FMS),抓住3—8歲這一學習基礎運動能力的重要年齡段,設計了一系列走、跑、跳、鑽、攀爬等運動關鍵經驗,為兒童今後的體育活動和運動能力打基礎;運用多種運動刺激培養兒童的運動能力,設計了“能以匍匐、膝蓋懸空等多種方式鑽爬”等關鍵經驗;強調對兒童的自然運動給予科學指導,設計了“準確地用脚尖踢絨布球或其他適宜脚踢的東西”等定向鍛煉的關鍵經驗;依據“器官的結構和效能不僅依賴於遺傳,它首先和負荷的數量以及質量緊密相關”,設計了“用小水桶拎大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等內容;運動行為總是與情感、認知以及社會性緊密結合在一起,由此設計了“喜歡玩、會玩、與同伴玩木頭人遊戲”等內容。

3.注重感受,體驗運動。

本研究尤為關注在活動中增强兒童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為此,在“身心保健”方面,在每個年齡段都加入了“人園不過分焦慮”“開學不焦慮”“開學愉快”的內容。依據兒童以顏色區分食物的認知特點,利用兒童對食物唯美的感官認識,設計了“根據食物顏色、葷素搭配食物,合理進食,細嚼慢嚥”的關鍵經驗,在保證膳食營養的基礎上,培養兒童對食物的感受和體驗。在“身體運動與發展”方面,一是重視兒童自己對於運動特性的領悟,提供了盡可能多的運動類型和感受體驗;二是關注運動體驗對兒童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的影響,正如諾伊鮑爾(Neubauer)認為的,兒童的身體征狀和肢體能力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定位變數”,運動體驗是兒童同一性發展的基礎,據此設計了“能够指揮同伴做出某個動作,能够選擇身體的某個部位做出某個動作”等內容;三是考慮到運動給兒童帶來的樂趣,依據精神運動學的研究成果,兒童的運動是和他們對物體的認知、體驗結合在一起的,由此設計了“在運動中感知環境比如空氣的變化,注意到身體的感覺”等內容。

4.關注空間知覺及身體控制。

空間知覺及身體控制和兒童的生活息息相關,兒童需要通過身體來探究空間、適應環境。“學前幼兒的空間學習包括:各項與自身相關事情的學習——身體各個不同部位能做什麼,它們之間如何聯結,以及發展他們對身邊的物體及這些物體與其他物體間關係的瞭解。”壓縮兒童的動作和感覺發展空間,使他們遠離感性經驗和物理實在,會在相當程度上剝奪他們通過動作主動建構自身經驗的機會。多個國家的兒童發展指南裏都關注到了空間意識與身體控制,如英國的《兒童早期奠基階段》指出兒童對自身和他人所需要的空間應有所瞭解,《基礎階段課程指南》身體發展領域也包括了空間感覺發展(如空間意識、瞭解自己與他人的空間關係、知道上下左右等)。義大利的《國家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南》也提出兒童要認識空間位置等。可見,兒童的空間知覺和身體控制能力需要得到練習和發展,囙此本研究專設了“空間知以及身體控制良好”這一關鍵經驗,下含3條具體的內容。

5.注重兒童整體、全面發展。

身心保健和運動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格養成、全面發展。健康領域的關鍵經驗體現了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不著重於單一方面的發展,而是根據兒童的生活情境來定學習情境,包含了交往、遊戲、生活的機會,關注兒童表現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引發教師觀察和思考每個兒童的經驗水准和發展可能性,具體來說包括以下發展目標:一是培養兒童快樂、好奇的探究意識。兒童行為的動機被厄爾特(Oerter)歸為第一動機體系,是由本能和需求驅動的。對兒童來說,行為的直接動因是快樂,兒童做出健康行為的動機完全出於純粹的快樂,而不像成人可以附加减肥等外在目標,囙此本研究設計了“玩串珠子、套杯、剪紙、粘貼、魔方、拍打揉制粘土等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滿足兒童的本能欲望,並進一步激發其探究的好奇心,讓兒童在快樂中獲得經驗生長;二是培養幾童的合作與責任意識,為此我們設計了“能參與討論有關醫生、交警工作的重要性,知道配合他們的工作”“能够指揮同伴做某個動作”“能參與收拾玩具和圖書,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內容;三是培養兒童的自主和自立能力,為此我們提供了大量讓兒童自己動手的機會,以此激發兒童的主動性和自我效能感,而不同年齡的分階設計更是可以讓兒童體會到長大了的感覺,如“如廁後能自己擦拭乾淨並把內衣塞進褲腰,整理好衣褲”“能自己穿脫衣服,會系鞋帶,能根據冷熱增减衣服”“能把鍋碗瓢盆等廚具歸類放在生活區域或生活室等合適的地方”“能用抹布把桌子抹乾淨,用小掃帚掃地”等;四是培養兒童的判斷和處理能力,提供了危險情境下的經驗指導,如“有人蕩秋千時能避開秋千前後的區域”“知道打110、求助警詧”“能自覺遵守基本的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並通過運動培養兒童快速反應和果斷行動的能力,設定了“能躲避他人滾過來的球或扔過來的沙包”“能在跑的時候很快停止、轉彎而不撞到別人”等內容。

6.內容豐富翔實,可操作性强。

與《指南》的籠統性相比,本研究設計的關鍵經驗更加全面、具體、貼切,且經過多年的觀察研討以及為期一年的課程實施驗證,內容具有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關鍵經驗“情緒安定愉快”下麵的三個年齡段裏都設計了對開學情緒的關注內容,因為這是幼儿園裏一個切實、普遍且容易反復的問題。同時,還關注到了兒童刷牙、洗手、如廁後整理衣服、收拾玩具等日常行為中的關鍵經驗。又如,我們對《指南》中原“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的發展目標添設了明確的溫度內容,將“較冷”“較熱”的說法具體化;對兒童上下樓梯的經驗進行了詳細描述,3—4歲“能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4~5歲“能一隻手拿著東西,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5—6歲“能兩隻手拿著東西,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在拍球的關鍵經驗中詳細列出了不同年齡段可達到的拍球經驗水准,在精細動作的發展裏具體列出了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積木壘高的具體塊數等。再如,我們設計的分階遞增的難度使得目標定位更加切合幼兒實際。如在3~4歲年齡段設計了關鍵經驗“能為自己扣扣子、解扣子、拉拉鍊,能一遍一遍地嘗試完成”,在4—5歲年齡段設計了“能自己扣鈕扣、拉拉鍊、穿脫衣服和鞋襪”,在5—6歲年齡段設計了“能自己穿脫衣服,會系鞋帶,能根據冷熱增减衣服”等內容。

此外,我們還增强了可行性,如在3~4歲年齡段設定了說出“至少一比特家長的電話號碼”,在4—5歲年齡段設定了“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在5~6歲年齡段設定了“不跟陌生人走”。這些新增內容都是根據相應年齡段的兒童實驗所反映的真實問題設計的,具備年齡適宜性。再如,“自己把茶壺裏的溫水倒人杯子,把大量杯裏的水或豆漿倒入用漏斗的瓶子裏,能擰開和旋緊瓶蓋”等,也都是在實驗園裡開展過的活動,兒童表現得非常專注並有興趣,是適宜兒童掌握的關鍵經驗。



三、實施路徑

(一)在課程理念中嵌入健康領域關鍵經驗

首先,教師頭腦中要有健康關鍵經驗的意識。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如果教師自己沒有健康的意識,就不可能提醒幼兒遵循和養成健康行為。例如關鍵經驗中有一條“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如果教師自己看書寫字時就沒有“一拳一尺一寸”的意識,就不會提醒孩子保持正確的姿勢;再如帶領幼兒去量販店買麵包的活動中,如果教師自己就沒有洗手的意識,也就不會提醒幼兒洗手後再吃麵包。

其次,要捕捉兒童關鍵經驗的發展機會。無時無刻不是教育契機,教師要提升對兒童發展的敏感體驗,視線與兒童對接,而不是追隨課程文字,圍繞關鍵經驗生成課程,抓住健康問題的特殊時點,有的放矢地進行隨機健康教育和及時行為培養。例如學習“不在馬路上奔跑”這個關鍵經驗,可以利用離園時機提醒兒童耐心等待家長和紅綠燈,不能歸心似箭地奔向馬路對面。

再次,用關鍵經驗掃描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對關鍵經驗的理解來蒐索、選擇、發掘課程資源,然後將關鍵經驗分解到具體的課程資源設計和提供上,實現課程資源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例如發展精細動作時,可以利用身邊的多種物品,讓兒童把茶壺裏的溫水倒入杯子,讓兒童開啟各種瓶子或盒子的蓋子等,這些都是鍛煉兒童手眼協調能力的極好機會。第四,圍繞關鍵經驗創設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資訊環境。物質環境的佈置應從兒童的已有經驗出發,心理環境應匹配兒童的內心情境,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和傳播媒體創設資訊環境,避免環境創設流於形式、停於感性,以促成交互作用為效度,以生成關鍵經驗為目的。如水池處張貼洗手順序圖來幫助兒童對照學習與自我指導,給兒童留有足够的運動空間來經驗和體認自我,用多媒體動畫來幫助兒童瞭解換牙的過程及有效刷牙的方法。

第五,在各領域中滲透健康關鍵經驗,進行領域綜合發展。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綜合是必要的,因為“學前兒童健康的價值和學前兒童成長的特點决定了托幼機構在進行任何領域的教育時都必須將維護和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放在首位”,這需要教師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自然地將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進行本質性融合。同時,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綜合又是最可行的,因為“幼儿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囙此各領域的目標實質上是協調統一的,差异僅僅是側重點的不同”,這需要教師從關鍵經驗出發尋找各領域間的必然聯系,為綜合提供立足點。如提醒兒童遵循“打噴嚏或咳嗽時轉過頭去,不對著食物和人”的關鍵經驗,就既是一種健康習慣,也是一項良好的社交禮儀。

(二)在領域內將關鍵經驗做深做透

首先,關鍵經驗與主題內容有機結合。關鍵經驗是領域教育的基礎,主題活動是經驗群的集合,教師在明確和把握健康領域自身固有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主題發展促進兒童關鍵經驗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理解關鍵經驗的生髮特點,以關鍵經驗的發展路徑為基礎,根據關鍵經驗的認知地圖來設計主題路徑展開圖,以關鍵經驗為經線,以兒童現狀為緯線,交織互動,相互促進,循序漸進。如在中班“好鄰居”主題裏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兒童討論醫生、交警工作的重要性,從而知道配合他們的工作,獲得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其次,將關鍵經驗融人生活中。兒童健康教育的發展歷史經歷了由單一的日常生活教育或單一的健康教育活動向日常生活教育和健康教學活動相結合的發展,可見健康領域關鍵經驗的落實離不開日常生活。“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應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煉、遊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應讓兒童在生活中鍛煉自己,如如廁後整理衣褲、收拾玩具和圖書、掃地抹桌椅、使用廚房用具等,既是健康領域的關鍵經驗,也是兒童生活的必備技能,對其大、小肌肉以及心理發展都有鍛煉價值,需要教師給予機會,耐心等待,不能包辦代替。

第三,教育途徑多樣化。教師要採取適合兒童的教育管道,將關鍵經驗嵌入合適的教育活動中,高效而全面地帶動兒童發展。“學習標準和具有發展適宜性的教育實踐事實上是可以同時實現的,教育實踐無須為學習標準的達成而改變,學習標準可以被綜合到遊戲、生成課程及項目、小組以及集體活動中去。”如除了健康教學之外,日常活動、區域活動、小組活動、家園活動、遊戲、個別交流等任何活動都可以實現健康領域關鍵經驗的發展,延續兒童的經驗生長,增强教育的過程性和有效性。

(三)通過具體活動形成結構網點

首先,在活動中落實。活動是發展兒童關鍵經驗的重要通路,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到活動延伸,都要緊緊圍繞兒童經驗,教師不僅應保證教案實施的完整,更重要的是應對兒童的現有經驗和促進經驗生長。“通過觀察生活豐富兒童的直接經驗,通過反映生活讓兒童運用經驗,通過創造表現讓兒童整理經驗,通過激發動機讓兒童養成健康行為”。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情境表演、移情練習、感知體驗、同伴示範、電化教育、小團體教學等激發兒童的認知和內化。例如學習關鍵經驗“自覺遵守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將多個雞蛋分別放入網兜裏,裝進窄口瓶,讓兒童設法把它們拎出來,通過不同的嘗試,兒童可以深刻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其次,在活動間落實。如可以利用活動間隙,針對個別兒童的問題進行差异教育,支持和保護兒童關鍵經驗的連續性。教師不僅要重視活動環節的過渡,更要重視兒童的即時狀態。以兒童為出發點,對照關鍵經驗判斷每一個教育活動對兒童發展的價值,客觀’、科學、準確地評估兒童,並據此進行個別指導和教學規劃。如中班剝蝦活動,個別兒童由於精細動作發展較慢,不能在活動結束時完成,就應在活動間隙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而不能一刀切強制結束。此外,還可以利用關鍵經驗設計减少等待時間,提供其他活動替代靜坐,避免讓兒童長時間坐著不動。如活動間可請兒童幫忙遞東西或傳話,讓兒童活動起來,同時學習“在教室裏走動不碰到桌椅和其他設備”等關鍵經驗。

第三,拓展活動空間,進行活動綜合。讓每個活動成為一個結構網點,以點帶面,撒網式鋪設,正如陳鶴琴所說,“在孩子生活中結成教育的網”。有利性是兒童健康行為最基本的特徵,任何健康活動除了有利於健康,也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有利於他人和社會,囙此健康活動可以自然地進行經驗綜合。沒有一條關鍵經驗只能在一個活動中進行,也沒有一個活動只能發展一個領域的關鍵經驗,一個活動中達成的關鍵經驗可以是跨越多個領域的,有效的活動可以包含若干個關鍵經驗,眾多活動覆蓋領域各層面的關鍵經驗,而關鍵經驗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從而可以帶動兒童整體、全面發展。比如包餃子活動,通過設計可以將兒童的動手能力、身心保健、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親子互動等聯系在一起,多方面促進兒童的發展。

本文標題: 3~6歲兒童健康領域的關鍵經驗與實施路徑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35609789326
相关資料
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我認為,孩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靈和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於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
標籤: 親子成長 海帶 育兒
淺談幼儿園常規教育與自控能力的培養
在普通的教育中,有些幼儿園將常規教育的目標鎖定在保障教育環境的有序化,重視以形成表面秩序為唯日的的外在紀律訓練,由於外在紀律凸現的是維持教育秩序與便於幼儿園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囙此往往會以犧牲幼兒的內在發展為代價去換取教育環境表面上的整齊劃一
標籤: 幼儿園 教育 自製力 幼兒心理 幼儿園教師
會跳舞的跳跳糖
小班幼兒特別喜歡蹦蹦跳跳,為了鍛煉幼兒有節奏的蹦跳,同時鍛煉幼兒蹦跳的能力,我設計了本節課。注意提醒幼兒要用各種跳的動作表現跳跳糖的舞姿。
標籤: 跳跳糖 舞蹈
合理利用狹小空間開展體育活動
既然擴建現有的幼儿園不太現實,國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一大筆財力來重新興建標準的園舍,那麼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積極挖掘潜力,提高體育活動質量,便成為當前集中研究的問題。
標籤: 幼儿園 幼儿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