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運動器材擺放的三次調整

本階段觀察即通過運動器材擺放的三次調整,探究運動器材的擺放與幼兒運動心理的關係,以此作為尋求小班運動區創設的依據之一。從以上運動器材的三次調整可以看出,資料的擺放位置與幼兒的心理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系。

小班運動器材擺放的三次調整

近幾年,我園一直關注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在創設適宜的運動區環境上作了相應的努力,如改造和利用幼儿園環境,設立“小山坡”、“樹墩”、“石徑”等充滿野趣的環境;創設適合於中大班幼兒運動發展需求的“挑戰區”、“探險樂園”等。這些環境創設更多地關注環境是否有挑戰性、是否有特點,提供的運動器材能否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而對於運動環境是否真正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水准缺乏系統思考。

囙此,在實施我園《小班運動區環境創設與實踐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我們將小班運動區創設的著眼點從幼兒出發,充分瞭解幼兒的心理需求。本階段觀察即通過運動器材擺放的三次調整,探究運動器材的擺放與幼兒運動心理的關係,以此作為尋求小班運動區創設的依據之一。

第一次調整:讓視覺變寬

調整前

場景:一座高35釐米、寬21釐米,由3張板凳組成的“板凳橋”。


觀察對象:小班剛入園幼兒。

幼兒表現

有幾個孩子大膽走過,速度較快;有一些孩子略微緊張,眼睛緊盯著木橋慢慢走;個別孩子慢慢彎腰走過“小橋”。

分析

孩子們均能完成這個動作,但表現不一。

從活動狀況來看,板凳雖有一定的高度,但這個高度孩子們是可以完成的,但不少孩子動作不够協調,比較僵硬,沒有完全放鬆。孩子們為什麼緊張?是否因為板凳比較窄,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有一定心理上的挑戰性。如果視覺上有變寬的感覺,幼兒的運動行為會如何?帶著這個問題我進行了相應調整。

調整後

場景:將上述“板凳橋”移至水池旁。


觀察對象:同上。

幼兒表現

孩子們的表情是放鬆的、歡愉的,有些孩子一邊走一邊回頭和我聊天,脚步快了一些;而之前彎腰走、脚步踉蹌的孩子,也能自然地、慢慢地走過“板凳橋”,並且不斷反復魚貫進行。

分析

“板凳橋”的位置發生變化之後,孩子們的表現大相徑庭,很明顯,他們喜歡後者的環境。分析原因,“板凳橋”移至水池旁後,水池旁突起的圍欄像是一座“石橋”,而且“石橋”幾乎和“板凳橋”同高,通過資料擺放上的調整讓視覺變寬,孩子們心理上有安全感了,自然便不再緊張,動作也不再拙笨。從很多孩子臉上的表情及不時回頭和我說上幾句的狀態來看,他們十分享受這個過程。對於他們而言,運動中的安全感和樂趣最重要。

可見,在考慮運動器材設定擺放時,我們應關注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尤其是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在活動中及時發現孩子們的運動困難,如擺放平衡木這些有一定高度和寬度的器材時,可通過“讓視覺變寬”這樣的管道幫助其解决運動困難,讓幼兒獲得自信,愉悅地參與活動,建立最初的運動興趣。

第二次調整:安全舒適的場地

調整前

場景:磚地上由兩張高28釐米、寬21釐米的板凳,及一張高35釐米、寬21釐米的板凳架空組合成的橋。

觀察對象:小班上學期幼兒。

幼兒表現

幾個孩子雙手持平向前走,動作自然、協調;部分孩子走到“橋”的最高點尤為小心,緩慢走過;另有部分孩子表情緊張,有的停住不動,一會兒繼續向前;個別孩子到“橋”的最高點時主動伸手向我求助,或走幾步後手撐在板凳上不動,一會兒向前爬行。

我始終站在一旁,鼓勵這些孩子,並雙手打開作保護狀,這些緊張的孩子相繼獨立、動作緩慢地過了橋。

分析

這個組合對小班孩子來說有一點難度。從完成的情况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只是部分孩子顯得比較緊張。在得到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之後,孩子們也大膽地邁出步伐,不再爬著、彎身過橋,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的緊張。孩子們在擔心什麼?我詢問原因,有孩子表達:“我怕摔倒,很疼。”我不禁自問:我設定的運動場景是否適宜?什麼位置更適宜,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解除擔心摔倒的緊張情緒?帶著這個問題我作了進一步調整。

調整後

場景:將上述組合設定的橋移至草地上。

觀察對象:同上。


幼兒表現

大多數孩子雙手持平向前走,動作自然、協調;之前那部分緊張的孩子也放鬆了很多,除了眼睛不離“橋”之外,其他的小動作沒有了,動作較放鬆、協調;極個別孩子仍需要老師作保護狀。

分析

活動前我引導孩子們觀察“橋”搬到了什麼位置,進而引導孩子說說如果從“橋”上不小心摔到草地上會不會疼。孩子們的答案是:“不疼,媽媽說草地是軟軟的,可以打滾。”“很好,所以小朋友們可以放心地過橋了。而且老師也會在旁邊保護你。”同樣的“橋”,由於放置場地的不同,孩子們的運動行為有了變化。原本情緒緊張擔心摔倒的孩子們在確認即使摔倒也不疼的結果後放鬆了很多,動作也較之前協調了很多。可見,在創設小班運動區環境時,我們應考慮將運動器材設定在什麼樣的場地適宜,什麼樣的場地是安全舒適的、是孩子們不害怕的。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草地、防護軟墊等較為適宜。

第三次調整:感覺到强大的依靠

調整前

場景:兩張高35釐米、寬21釐米的板凳及小木樁組合成的橋。

觀察對象:小班上學期幼兒。


幼兒表現

活動前我將小木樁比喻成“正在睡覺的大灰狼”,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跨過“大灰狼”時幾乎都露出緊張的表情,很多孩子嘴裡還不停地說:“噓,別吵醒大灰狼。”一部分幼兒動作協調,在木樁前稍作停頓,順利跨過;有些孩子在木樁前停頓一會兒,慢慢跨過;另有些孩子跨過木樁時有些踉蹌,便馬上打開雙臂,我也在一旁作保護狀;有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是彎腰前進,過木樁時停住不動;有個別孩子主動伸出手搭住我。

分析

對於運動能力較弱的孩子而言,要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跨過障礙有一定的挑戰,同時我也看到,只要是搭著我的手指孩子們便能順利過關。可見,如果運動環境本身可以對有運動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則是較為適宜的,也可以幫助老師從繁忙的指導中解脫出來。由此,我進行下一步調整。

調整後

場景:將上述橋移至靠牆的位置。

觀察對象:同上。

幼兒表現


活動前我告訴孩子們,如果你覺得站不穩的時候可以輕輕扶住“牆壁媽媽”。孩子們在這樣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得令我有些出乎意料,絕大多數的孩子是張開雙臂往前走的,一旦不穩便扶住牆;那些之前有困難不敢前進的孩子也能扶著牆壁參與活動。

分析

絕大多數孩子張開雙臂進行活動,說明孩子們覺得手可以馬上觸摸到牆壁是安全的。同時,老師的確不需要時刻站在一旁,只要關注個別運動困難的孩子即可。可見,運動器材所包含的基本動作難度較大時,可以借助於靠牆這樣的管道進行擺放,讓幼兒覺得有個强大的依靠,幫助幼兒解除緊張、畏懼的心理。

從以上運動器材的三次調整可以看出,資料的擺放位置與幼兒的心理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關注運動環境中的這些因素,給予小班幼兒心理安全感,從而激發小班幼兒熱愛運動、享受運動。

本文標題: 小班運動器材擺放的三次調整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35389050739
相关資料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儿園戶外活動
幼儿園戶外活動是指在教室外組織的幼兒活動和園外安排的活動,戶外活動都是需要在室外進行的。其目的是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標籤: 幼儿園 戶外運動 幼儿園教師
讓教師學會創編幼兒基本體操
基本體操是幼儿園體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身體鍛煉的重要手段。基本體操包括徒手操、姿態操、禮儀操、藝術性體操和輕器械操等。本期雜誌附送的光碟中的輕器械操都是我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創編的。這一組輕器械操有一定的動作難度,運動量適中。
標籤: 體操
讓制度保障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面對這一難題,我園以教研組為組織,以體育遊戲大會活動為切入點,著力研究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並逐步將戶外體育活動的研究和開展形成制度,從而保障幼兒體育鍛煉的時間和質量。戶外體育活動制度的調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標籤: 戶外運動
民間遊戲如何在幼儿園“重現”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一些經典的傳統民間遊戲面臨“缺場”的窘境,這不能不說是社會快速發展導致的不當遺棄。教育要顧及民族承前啟後的責任,吸取傳統思想文化精髓,讓民間遊戲“重現”。首先,成立專門民間遊戲活動小組,發動教職工、家長、退休教師及社區
標籤: 民間遊戲 幼儿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