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中資訊交流的指導策略

資訊交流是指幼兒所獲得的有關周圍的資訊,以語言的或非語言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和交換。在幼兒學科學的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大量的有關客觀世界的豐富的資訊。在科學活動結束前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幼兒記錄等。

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幼儿園錢亞娟

資訊交流是指幼兒所獲得的有關周圍的資訊,以語言的或非語言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和交換。在幼兒學科學的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方法,獲得大量的有關客觀世界的豐富的資訊。他們需要以各種管道(手勢、動作、語言和圖像)向老師、同伴、家長表達、傳遞自己的感受,告知觀察周圍世界的過程和結果,提出疑問,抒發愉悅、驚奇等情緒,和小夥伴們分享所得的成果,評估別人的科學探索的結果等。幼兒通過資訊交流,使感知周圍世界的第一印象在腦中形成表像,又通過語言或其他管道表達出來,這樣不僅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更清晰,也有助於幼兒語言的發展;既促進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交往,也使師生之間得到溝通;更重要的是使老師及時瞭解幼兒的學習情况,使教學及時得到迴響。那麼如何指導幼兒的資訊交流呢?

一、語言管道的指導。

1、給予幼兒充分的描述、討論的機會,及時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所獲資訊。

例如,在幼兒觀察物體後,允許幼兒進行交談、討論。教師應與幼兒平等的身份參與交談和討論。在交流中,既可以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也可以幼兒提問題,教師回答。有時教師可以扮演一名忠實的聽眾,以鼓勵幼兒的交談和討論。

2、指導幼兒學習用簡單明確的語言表達、描述有關科學的發現。

如:在科學《風的探索》活動中,幼兒在水盆中利用各種資料使紙船動起來,一幼兒經過觀察,問另一幼兒:“這裡有兩隻紙船,一隻用吸管吹的跑得快,一隻不動,為什麼?”這是幼兒之間發現現象的交流。又如,科學《沉與浮》幼兒描述發現的交流:“我看到了石子沉在水杯底下,泡末、木制積木浮在水面上……”和表達情感的交流:“我喜歡……”。

3、培養幼兒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正確地運用詞。

反映科學的詞是很豐富的,只有當幼兒掌握了足够的詞彙,才能運用確切的詞語來表達對物體和現象的認識。所以,首先要在幼兒充分感知物體與現象的基礎上,豐富相應的詞彙,然後幫助幼兒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掌握運用詞。

4、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面對誘人的大自然,往往不會用語言表達,只會用表情動作來示意。如:幼兒觀察銀杏樹後,幼兒只會用動作表達銀杏樹的又高又大,粗粗的樹幹,用動作描述樹葉的飄落等,老師結合動作幫助幼兒逐步用連貫、完整、通順的語言表達,提高觀察的質量。

5、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

不同的語音代表不同的詞,如果語音不准就很難使人理解原意,

這將直接影響語言交流在認識中的作用。如:《有趣的磁鐵》,有的幼兒把磁鐵發成了“citi”結果別人理解為“此地”,“硬幣”發成“隱蔽”,影響了交流。囙此,要重視培養幼兒的正確發音。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發難發的音,幫助幼兒及時糾正錯誤的發音,掃除交流中的障礙。

二、圖像記錄管道的指導。

1、要在幼兒獲得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

要使圖像記錄具有較好的效果,必須要在幼兒獲得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讓幼兒在對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後,用各種不同管道記錄下他們的發現與認識幾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使幼兒的圖像記錄真實、豐富。如:《蠶與絲織品》,先通過養蠶,觀察,讓幼兒瞭解蠶的一生,幼兒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再引導幼兒用記錄的管道把蠶的一生記錄下來,幼兒就很容易。

2、圖像記錄的形式可多樣。

可以做連續的觀察記錄,也可以做單獨的、個別的觀察記錄。如:連續性觀察記錄“種子發芽”。記錄管道也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用繪畫、粘貼、鑲嵌、印章、泥塑、數位等管道記錄他們自己的發現與認識。如有需要,教師可在幼兒的圖像記錄上用文字作簡短的說明。以使記錄更明白易懂,並具有保存、研究價值。

3、為幼兒提供圖像記錄的條件。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圖像記錄的時間和資料,如:提供一些紙張、畫筆。在科學活動結束前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幼兒記錄等。

資料標籤: 科學
本文標題: 科學活動中資訊交流的指導策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35235024601
相关資料
幼兒教師語言技巧淺論
幼儿園相對於其它階段的教育來說,最大的特點是教師的口語使用特別多,這是由於幼兒階段獨有的特點决定的。在幼儿園教育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主要有兩條途徑,即言傳和身教。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的前提。
標籤: 幼儿園 幼兒心理 幼儿園教師
幼兒的分組
體育活動《小熊蓋房子》,我提出讓幼兒自由分組來玩這個遊戲。有的孩子則挑選了一些他認為比較有本領,能够奪第一的夥伴成為一組。有的孩子嘗試加入隊伍,卻屢屢被拒絕出來。這是幼兒常用的分組管道,也是較自然的一種。這些幼兒會根據不同任務,不斷變換小組
標籤: 親子成長 早期教育
論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對大多數兒童而言,行為習慣的養成本身是枯燥的,我們知道斯金納的理論發現是從動物學習的實驗開始的。在這裡,取到食物就是對老鼠操動控制杆的一種强化。隨後,斯金納重複對鴿子、猫等動物進行類似的實驗,都證明,及時地給予報酬、强化、是促進動物學習的主
標籤: 幼兒心理
老師,這是我的
見認識我,他哭著回答:“老師,這是我的。”“是呀,你的風鈴很漂亮,掛在這給其他的小朋友看不好嗎?”“你的老師來了,快下來”一聽說老師來了,他不再掙脫,我也就趁勢抱下這個孩子。這時候,帶班的蔣老師見了走了過來,我簡單地把事情告訴了她,只見她拉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