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都已經退休了,朱元璋為什麼還要殺他?

看到李善長的悲慘遭遇,我們不禁會問,李善長退休之後無權無勢,70多歲了也不想造反,可為何朱元璋還是要殺他呢?不過後來在胡惟庸案發之後,便有人上奏朱元璋要求處死李善長,但是朱元璋以念及舊情為由給拒絕了。不過在後來,李善長援救自己被胡惟庸案牽連的黨羽,徹底激怒了朱元璋,從而導致了自己的殺身之禍。

李善長都已經退休了,朱元璋為什麼還要殺他?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李善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輔佐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因能力强,且深得朱元璋信任被任命為宰相,敕封為韓國公。按道理來說,李善長本應該憑藉著自己的勞苦功高與尊崇的地位安享清福,頤養天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昔日的明朝開國元勳,卻在人生暮年的時候被朱元璋以“有星變,須誅殺大臣”為藉口送上了不歸路。

幾百年來,李善長之死被認為是明朝歷史上最大的政治冤案,而李善長本人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典型的政治犧牲品。看到李善長的悲慘遭遇,我們不禁會問,李善長退休之後無權無勢,70多歲了也不想造反,可為何朱元璋還是要殺他呢?

關於李善長之死,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它和胡惟庸案聯系起來。但其實這並不嚴謹。要知道,從胡惟庸被殺到李善長自殺,時間跨度長達十年之久,如果僅僅是從此案本身來解釋李善長的死因的話,則無法解釋李善長在胡惟庸死後如此之久才遭此劫難的。

當然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朱元璋為了剪除功臣,從而好讓自己的皇位得以順利繼承下去而已。此外,還有人將其歸結為是朱元璋的病態心理和雄猜好殺的性格特點。但是這些說法,個人主觀因素比較强,確實不够準確嚴謹。

在筆者看來,李善長之死主要和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與李善長為代表的開國文臣集團的互動關係有關。而正是這種所謂的互動關係,才是胡惟庸案和李善長之死的真正原因的關鍵所在。那麼,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互動關係呢?

我們知道,在明朝的眾多開國文臣集團中,宋濂、劉伯溫和李善長一直以來都處於領袖地位,但這三個人的命運卻有所不同。其中,宋濂為人低調,很少在朱元璋面前詆毀參奏其他的大臣,也不會任意向外界說起自己與朱元璋之間的談話。此外,宋濂還是一個飽學之士,在明朝建立之後主要負責《元史》的編撰工作,還負責教授太子讀書。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宋濂也沒有什麼政敵或者是黨羽。按理來說,像這樣的大臣應該是不會對朱元璋造成任何政治上威脅的,但即便如此,宋濂還是遭到了朱元璋的監視,並且還對他實施了打擊。後來還因受到胡黨的牽連,慘遭流放,最後死於流放的路上,可謂是下場悲慘。

而與宋濂相比,劉伯溫為人就要稍微高調一些了。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問劉伯溫:“我朝文章,何人為首?”劉伯溫回答說以宋濂為第一。接著朱元璋又問誰是第二,劉伯溫則答道:“則臣不敢多讓!”劉伯溫的意思就是自己排第二。

所以我們會看到,劉伯溫這種當仁不讓的性格,註定他不會甘心於像宋濂那樣要遠離政壇,但是這也使得他在後來明朝的政治鬥爭中越陷越深。

而相比這兩人來說,李善長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經掌握了人事大權,他不僅經常協調武將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向內廷推薦了像大儒宋濂等人。所以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李善長在眾多開國功臣的人脈功底還是挺深厚的,而他的地位也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和忌憚。特別是在李善長擔任丞相期間,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皇帝朱元璋,就是李善長地位最高了。在這個時候,中書省已經盡數落到了李善長手中,朝中大權也盡歸李善長之手。

對於朱元璋來說,這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於是便開始提拔胡惟庸,來牽制李善長等人。胡惟庸自認為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於是便開始利用朱元璋賦予他的權力來結黨營私,而最終也落得像楊憲一樣的下場。

雖然說胡惟庸勾結李善長謀反一事並不屬實,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是非常之密切的。胡惟庸是經過李善長的推薦之後,才從原來的甯國知縣晋昇為太常少卿,後來才遷任到丞相之比特的。李善長與胡惟庸關係密切,兩人不僅是遠親,同時也都同屬於淮西集團,囙此朱元璋也才會重視兩人的往來,並且想著自己隨時可以借打擊胡惟庸來將李善長給牽扯進去。

不過後來在胡惟庸案發之後,便有人上奏朱元璋要求處死李善長,但是朱元璋以念及舊情為由給拒絕了。此時的朱元璋想通過和平的管道來解决他和李善長之間的衝突。不過在後來,李善長援救自己被胡惟庸案牽連的黨羽,徹底激怒了朱元璋,從而導致了自己的殺身之禍。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朱元璋與李善長長期的緩和關係,促使李善長放鬆了警惕,囙此便自覺不自覺地動用起了自己的政治資源,庇護自己的黨羽,從而觸犯了朱元璋的神經。隨後,朱元璋便以“肅清餘黨,榜功臣五十七人”的殘忍管道,徹底解決了這場長達二十多年之久的政治鬥爭。

其實總的來說,李善長和朱元璋的衝突,從本質上來說是由於兩者擁有的行政資源不對等造成的。身為國家的統治者,朱元璋自然希望自己能够盡可能地將大權全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手中擁有者豐富政治資源的李善長自然也不肯善罷甘休。不過,資源不對等所引發的首先是造成對抗,而不會產生衝突,但等到對抗到了一定限度,便就會造成衝突了。

明朝建國後,李善長雖然和朱元璋一直都處於權力對抗狀態,但說到底並沒有形成衝突。不過在後來的時候,由於李善長的錯誤舉措,徹底激化了君臣之間的衝突,從而便將自己推向了滅亡的深淵之中。綜上便是朱元璋為何要殺李善長的原因所在了!

本文標題: 李善長都已經退休了,朱元璋為什麼還要殺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28855919078
相关資料
夏桀在位期間有哪些魏征舉措?後世是如何評估他的?
夏桀,姒姓,名履癸(一名癸),夏後氏,夏朝末代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在交換中奪取大量的財富,在戰爭中擴大權力,最終轉變為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完全佔有生產者本身的奴隸主階級,成為社會的統治者,上古文獻中的“奴隸主”指的就是這一階級。奴隸
標籤: 夏王桀 歷史 軍事歷史
桀:夏朝末代君主,他將夏朝推向了滅亡的境地
夏桀,姒姓,名履癸(一名癸),夏後氏,夏朝末代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帝發之子,桀是其諡號,故史稱夏桀。帝發死後,桀繼任夏朝君主之比特。桀在位時,各國諸侯已經不來朝賀。夏桀聽了,非常生氣,下令將關龍逄殺死,這樣,夏朝朝政更加腐敗,夏桀
標籤: 夏王桀 歷史 君主 商朝
三國時期被列入廟享名單的蜀漢將領都有哪些人?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其中,就三國時期的武將來說,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在此基礎上,就魏蜀吳三國中的蜀漢,只有關羽和張飛這兩位名將上榜
標籤: 三國時期 張飛 關羽 劉備 三國人物 周瑜
道光帝選擇奕詝為皇位繼承人到底是因為什麼?
清朝的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會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於是道光將奕詝交給了奕欣生母靜貴妃撫養。道光皇帝聽到了這段話特別的高興,認為奕詝有仁心,决定立奕詝為繼承人。道光皇帝認為奕詝非常的孝順,所以對於奕詝非常喜歡,再次堅定了
標籤: 道光 道光帝皇后 清朝 歷史 杜受田 清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