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不認真”,這往往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成績不理想的總結,而隨著暑期來臨,不少孩子都有閱讀、聽寫之類的學習任務,這些粗心、不認真的壞習慣讓不少家長操心不已,也有家長專門向@揚晚名醫團求助。對此,專家表示,孩子不專心、粗心、不認真未必是養成的壞習慣,因為“發育缺陷也會造成孩子學習障礙”。
A家長憂慮
“從小就特別馬虎,狠話、好話怎麼說都沒用,每次看著她可憐兮兮的樣子又捨不得打,我跟她爸都頭疼死了。”暑期以來,高郵郭集樂家後為即將上一年級的女兒操碎了心。原來,樂家後的女兒從幼儿園開始,就表現得十分“粗心”,大人說話她只能聽前半句,老師教的兒歌,總是唱錯歌詞。“一開始以為孩子調皮搗蛋沒在意,後來發現她不管做什麼都這樣,眼看著馬上就一年級了,萬一學習跟不上不是要急死人嘛?”
B語言閱讀障礙
究竟是啥原因造成的?
“這可能是語言閱讀障礙,”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生科科長孫玉葉表示,臨床上的確存在這樣的孩子,但由於症狀表現並沒有獨立代表性,囙此常被忽視。
孫玉葉介紹,所謂的語言閱讀障礙,其實是指智力正常兒童在閱讀、書寫、拼字、表達、計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過程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特殊性障礙。“儘管現時發病原因還尚無定論,但推測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某種功能障礙所致。患兒主要表現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有困難。”簡單地說,就是無法把看到的資訊寫出來或讀出來。
通過蒐索,有相關資料顯示,讀寫障礙在剖腹產兒中的發生率達40%,但對此,孫玉葉表示,從理論上講,從孕前、圍生以及產後都有可能存在影響因素,“如果要確定某個單一因素,現時還缺乏一定的權威研究。”
判斷“語言閱讀障礙”咋判斷?
據介紹,家長和老師眼中的這些“粗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讀寫障礙。“如果意識不到,孩子非常容易被貼上‘不努力’的標籤,儘管這種障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改善,但對孩子的心靈上的傷害卻可能是長久的,所以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存在就一定要及時矯治。”
據介紹,語言閱讀障礙不單純是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不可能藥到病除。“作為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標準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語言閱讀障礙,比如學齡前的兒童,觀察孩子的平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注意力持續時間的長短;而到了小學階段,就要留意孩子會不會出現漏字增字、倒反念、混淆相似字、無法理解閱讀內容等。”孫玉葉介紹,如果家長能够早期發現孩子的語言閱讀障礙,是可以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和糾正來改善的。
治療“語言閱讀障礙”咋矯治?
“3歲之前,對於發育落後的矯治效果是最好的。”
對此,家長更關心的是有“語言閱讀障礙”怎麼矯治?孫玉葉表示,即使存在語言閱讀障礙,家長們也不要過於擔心,反而較於普通孩子,他們在音樂、繪畫、設計等其他方面具備超出常人的天賦。“一般在門診這邊檢查出有這方面障礙的孩子,我們也不會輕易地下結論,都是通過鼓勵家長、孩子,發揮自己特長的同時,通過一些矯治訓練來改善不足方面。”專家提醒,家長們在家也可以通過正規的訓練幫助孩子矯正。
據介紹,手眼協調中的劃消實驗實際操作性最强、效果也比較好。“簡單說,就是一張紙上印有字母或數位,讓孩子劃掉其中相同的字母或數位,複雜一點可以新增難度,比如劃去某一數位後一比特是偶數或奇數的數位。”專家表示,對於孩子最好的是預防,從孕前、孕中到產後,及時做篩查、體檢,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有利,於孩子的整體發展也能起到整體規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