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翹首以盼的快樂暑假即將來臨,兒童身心健康話題再成家長關心的熱點。有的家長容易忽略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异常動作和不良習慣,如頻繁做“鬼臉”可能是抽動症,屁股坐不住可能是多動症,長時間宅家不與人交流有自閉傾向……這些病如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小病變大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成長版與廣大家長共同關注小朋友的健康熱點,讓你的孩子健康無憂過暑假。本期關注焦點為抽動症。
動不動扮“鬼臉”為哪般
8歲的星星(化名)聰明可愛、活潑好動,但有兩個毛病讓家人頭痛,一是特別愛皺鼻子,尤其是人多的時候更是頻繁皺鼻。二是會不由自主地歪嘴,且說話結巴越來越嚴重。看著孩子的小毛病越來越多,星星媽媽的心裡也越來越著急。
無獨有偶,因珠心算成績突出曾被稱為“天才兒童”的琳琳(化名)一段時間以來突然出現擠眉弄眼、歪鼻斜嘴等怪動作,家長起先以為孩子在做“鬼臉”,後來居然發現是孩子的不自覺行為,且無法控制。
上海鴻慈兒童醫院發育行為兒科史積善主任提醒,當孩子在沒感冒的情况下,頻繁做“鬼臉”,如眨眼、擠眉、吸鼻、噘嘴、張口、伸舌、點頭等,這可能是患了抽動症。對這種疾病,家長不必過於擔憂,更不能對孩子進行呵斥或打罵,因為這樣可能使病情加重,或傷害到孩子的心理。
擠眉弄眼或是抽動症前兆
一個原本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間頻繁地眨眼,該去醫院看什麼科呢?絕大多數家長可能會帶孩子去眼科。如果孩子突然間總是清嗓子或者喉嚨裏發出呼嚕嚕的怪動靜,要看什麼科?很多家長會誤認為這些是哮喘的症狀,要看呼吸科。實際上,這兩種貌似不相干的症狀很有可能源於同一種病:多發性抽動症。
上海鴻慈兒童醫院抽動症治療專家李麗娜副主任醫師指出,多發性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絕大多數孩子在21歲前發病,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2-15歲。患兒常表現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複的肌肉抽動。動作從簡單性運動抽動逐漸發展為複雜抽動,自身不可克制,抽動在入睡後消失。發聲抽動可以為首發症狀,也可在運動抽動後出現,或兩者同時出現。李麗娜副主任醫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最好到專科醫院去就診。
上海鴻慈兒童醫院中醫腦科主任肖麗教授指出,小兒抽動症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有些與孩子平時的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例如孩子經常愛吃零食,不吃正餐,這樣會引起缺鋅,血鉛高;有的孩子愛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並且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致使眼部疲勞、精神高度緊張等。其中,精神壓力過大是孩子患上此病的誘因之一。現在的孩子較上一代人精神壓力大很多,好多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人生目標强加在孩子身上,學習上要求很高,業餘時間全都安排了課外輔導培訓,孩子每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加速了抽動症的發生發展。所以在治療上,希望家長能够調整孩子的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利用暑期的時間,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大自然。並做好全面體格檢查,治療各種小毛病。
給孩子創造寬鬆環境
上海鴻慈兒童醫院的專家們指出,多發性抽動症對患兒的健康、學習、社交和生活等方面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有上述病症的患兒要多加檢查,注意與“慢性咽炎”、“結膜炎”、“鼻炎”等病相區別,應考慮是否為兒童多發性抽動症,如確診要及時治療,多數患兒經過治療可以緩解。
史積善主任告誡,防範多發性抽動症,首先要注意為孩子在家庭內外創造輕鬆愉快的環境;其次家長要監督孩子不宜長時間看動畫片、情節刺激的影視劇、玩遊戲機等,避免孩子過度興奮;在飲食方面,應避免辛辣油膩,少喝含有咖啡因及帶色素的飲料,少吃速食麵、膨化食品、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劑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服藥期間注意儘量少吃薑、葱、蒜、羊肉、牛肉、海鮮、生冷食品等。
李麗娜副主任醫師指出,心理調節和治療對多發性抽動症的患兒也非常重要。不明就裡的家長或老師會把抽動症孩子的行為當成壞習慣,甚至用過激言行訓斥孩子,結果使患兒心理壓力加大,精神更加緊張,病情進一步加重,有的學齡兒童還出現成績下降等問題。囙此家長不能任意訓斥打罵孩子,也不要時時刻刻過於關注有無抽動症狀,以免新增孩子心理負擔,加重病情;其次,對孩子的考試分數不必過於苛求,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一兩種興趣活動,培養興趣專注度,有進步要多表揚,要减少患兒焦慮、抑鬱的情緒,增强患兒的自信心。
後期危害不容忽視
抽動症不僅僅是一些小問題,其後期危害不容忽視。肖麗教授指出,抽動症會造成以下幾點後期危害:
1.個性發展問題。抽動症會對兒童自我意識和個性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這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駡、老師責備、同學嘲笑,會對兒童心身發展產生巨大傷害。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覈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症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
2.繼發學習困難。患兒的抽動和不自主發聲會導致注意力分散,嚴重抽動會使患兒的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有些患兒上課時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學習成績一般較差。同學、老師的歧視或嘲笑,使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翹課。
3.社會退縮和社交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範圍逐漸擴大,會產生一些高級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抽動得不到控制,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
囙此患抽動症兒童還是要及時去醫院診治,不管孩子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有陰影,選擇治療措施不當也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給孩子感覺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病,不利於病情的恢復,反而加重疾病。
受訪專家
史積善發育行為兒科主任。
擅長APS生物靶向治療兒童多動症、抽動障礙、學習困難、血鉛超標、偏食、口吃、注意力缺陷、感統失調等疾病。在幾十年從醫生涯中,相繼在國家專業期刊發表具有重要影響的專業論文十餘篇,參與編寫《兒童少年精神醫學》、《幫助兒童走出學習困境》《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推理研究》等專著。曾受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第六届名醫論壇會議,受到有關領導人的接見。
李麗娜副主任醫師,現任上海鴻慈兒童醫院醫療院長。
兒科學專業,擅長兒童抽動症、多動症、學習困難等發育行為疾病以及兒童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從事兒科臨床醫教研工作19年,先後於中國醫科大學、首醫兒研所等國內頂級兒科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對兒童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抽動症、學習困難等臨床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肖麗主任中醫師/教授。
中醫腦科專業。擅長兒童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智力低下)、兒童腦癱、兒童面神經麻痹(面癱)以及兒童抽動障礙、自閉症等各種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現任上海鴻慈兒童醫院中醫腦科主任。擅長治療本科系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尤其是對兒童弱智、面癱、抽動症、自閉症及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