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纏人背後的原因

獨生的兒童由於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以上都是纏人現象和現象的糾正。

獨生的兒童由於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幹,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其實,孩子纏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也會哇哇哭起來,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趕快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兒童纏人也出於同樣的道理,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當有人陪、有事幹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麼的時候,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强、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於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採取的一種發洩。挨駡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被動地穩定了情緒。這就是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因為經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駡之後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別對待。

首先,要使孩子不纏人,自己先不要撩孩子。這一點很重要,有的父母忙的時候恨孩子纏住自己不放。但仔細想想,當你和孩子一樣閑得沒事的時候,你是否主動先撩孩子呢?許多家長正是這樣幹的,這反映出你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够强的。這就形成了高興起來撩孩子磨你,不高興起來又恨孩子磨你。如果有這種情況,孩子纏人的情况就說不上改了,因為你們彼此都需要對方關注,都缺乏感情獨立。

如果孩子是缺乏與父母的感情交流,因孤獨而纏人的,需要父母從兩方面去做,一是注意安排出時間與子女講話,新增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教導孩子學會自己學習、遊戲,逐步使孩子感情獨立。因為要得到好處而纏人,要分清情况,應該滿足,或者認為孩子磨了之後可能同意的事,要乾脆俐落地早答應;如果是不能同意的事,從頭到尾態度要堅決,不給孩子有可趁之機。

以上都是纏人現象和現象的糾正。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於對兒童個性的培養。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幹這幹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本文標題: 孩子愛纏人背後的原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03752719594
相关資料
過分保護造成戀母心理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强的時期,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佛洛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戀母情結”,即男孩對母親的愛超過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帶著某種佔有欲。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只想圍著母親轉,他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嬰兒
關心孩子“同輩群體”關係
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的兒童心理發展專家雷特指出,從兒童早期階段與同輩群體相處所出現的問題,可預測兒童日後在人群中的適應情形。他提醒父母關心孩子的“同輩群體”關係,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兩種行為傾向:。因為攻擊性是兒童被拒絕加入同輩群體的主要原
標籤: 群體行為 親子成長 育兒
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
所以,請稍稍克制你“想幫他一把”的衝動,給孩子一個瞭解挫折的機會。6歲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的鋼琴比賽,但是媽媽告訴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們只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觀眾的時候演奏。”最後朋朋高興地去比賽了,而且成績還很好。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父母如何對待寶寶受挫折?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發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悶,情緒煩亂,行為出現偏差,甚至造成疾病。當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成人應該採取如下措施:。當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成人應引導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從中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