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對父母直接說的話

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在想些什麼,孩子要求什麼。’我知道,您是在責怪我期中考試沒能拿到前三名。您們想過沒有,這樣的‘疼愛’,只會新增我的壓力,對我的成長,對我的未來生活有什麼好處?

話題:如何减少或消除兩代人的隔閡?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在想些什麼,孩子要求什麼。

以下是幾比特小學生通過寫信的管道,說出他們平時不願意直接面對父母說出的話:

第一封信:“你們能理解我嗎”

“剛進入畢業班,你們就給我‘約法三章’:一不准看電視;二不准玩電腦遊戲;三不准外出玩耍,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允許。這是什麼法呀?我心裡雖然憤憤不平,也只好忍氣吞聲了。從此我就成了可憐的籠中小鳥,每天除了讀書、做作業,還是讀書、做作業,一直提不起精神來,終於有一天,你們的朋友請你們去吃飯了,而你們走的時候,還忘不了關照兩句,好好做作業。當你們走出門的那一刻,我一蹦三尺高,‘萬歲,解放了!’隨即打開電視,真好!是我最愛看的《猫和老鼠》。一樁樁有趣的故事,一個個滑稽的動作,逗得我捧腹大笑,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然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突然,隨著電視機‘哢嚓’一聲響,傳來了一聲怒吼:‘不好好學習,看什麼電視!自覺性太差了!’隨後,我的耳朵上留下了一道紫色的痕迹。你們殺了個回馬槍,我看著你們,眼淚流了下來。

記得去年冬天,我生病了,發燒到38℃,深更半夜,打不到車,你們走一段歇一段把我背到了醫院,身上都濕透了。經過幾天的治療,我漸漸康復了,當爸爸用手撫摸我的額頭時,我的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

爸爸媽媽,我兩次哭的心情截然不同。你們希望我成才,這我能理解,但我還是想告訴你們,我畢竟是兒童,難道除了讀書做作業外,就不能有其它的興趣和愛好嗎?你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你們能理解我嗎?”

第二封信:“請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

“你們自己省吃儉用,卻捨得花錢為我請家教,買大量的輔導書,在無數個夜晚,你們為了陪我學習放弃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對此,我既感動又覺得壓力很大。其實,我覺得挺委屈的,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卻得不到相應的成績。可是,現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我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老師常告訴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激發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好動腦筋,專心致志,適時複習。要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離不開勤奮,需要反復多次複習,積極主動去學,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培養概括、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靠請家教不斷地輔導。

爸爸媽媽,我沒有責備你們的意思,請你們答應我一件事,以後不要省吃儉用,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也不要放弃你們喜歡看的電視劇。我希望你們相信自己的女兒,她已經長大了,已經懂得了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問題。她會加倍努力,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們,你的女兒是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第三封信:“那4元錢真的不是我拿的”

“媽媽,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您的愛比海深。在生活上您無微不至地關心我,您知道我不吃肥肉,您就自己吃肥肉,把瘦肉全部讓給我吃。寒冷的冬夜,當我寫工作時,您怕我著凉,就在我的腿上蓋上小被子……也正是由於您對我的愛,我才大膽地提筆向您傾訴我許久以來埋藏在心裡的一件事情。

那是上次,我向表哥借了4元錢買杯子。等了一個小時後爸爸回來了,我又向爸爸要了4元錢還給了表哥。表哥把錢丟在桌子上,就給我手機玩,玩完以後就回家了。然而沒過幾天,表哥怒氣衝衝地對我說:‘是不是你拿了桌子上的4元錢?’我說:‘沒有!’媽媽,您過來了,聽到我和表哥在吵架後,您還幫著表哥指責我,我說不過你們大人,只好被逼無奈承認了,之後我還被您痛打了一頓。但是,媽媽,錢真的不是我拿的,我很冤枉。

我多麼想跟您說清楚,可每次話到嘴邊又沒有勇氣說。這件事我一直憋在心裡,您知道我有多委屈嗎?您知道我有多痛苦嗎?我希望您相信我,這是我的願望。您能答應我嗎?我會感謝您,做一個好孩子。”

第四封信:“謝謝你們的‘悔改’”

“因為偏科的原因,我的數學很差。記得五年級期末考試,我的數學只考了60分,你們知道後便大發雷霆,不停地罵我。我的眼淚就像小溪一樣流個不停,我不敢說話,生怕吭一聲,爸爸你就會向我來一巴掌。我的心被擊碎了,爸爸媽媽,你們可曾知道,在你們‘洩恨’的同時,已經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傷疤。

但是,到了六年級,你們的態度突然來了個大轉彎,不僅沒有因為我的數學成績不好而罵我,也沒有給我新增壓力,反而經常鼓勵我,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想,也許是你們‘悔改’了,想給我一個輕鬆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吧。雖然我的數學成績一時還提不上去,但是我會努力,爸爸,您不是說過嗎?‘只要努力,就沒有什麼事做不到。’我相信,只要努力,我的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我真的很高興,我一定會在今年的小學昇國中考試中以優异的成績報答你們!”

第五封信:“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

“媽媽,我多麼渴望依偎在您身旁同您說說心裡話,但是我沒有這個勇氣。

有一次,我從您的衣袋裏拿出100元,去吃喝玩樂。回來時,您問哥哥和我誰拿了錢,哥哥說不知道,我也說不知道。您說:‘你們不說,都別吃飯。’但是,您還是到廚房做飯去了。飯做好了,您並沒有不讓我們吃,還說:‘那100元就當丟了吧,剛才我發那麼大的火,實在是不應該。’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來想去,我是不是應該說出實情呢?但是想起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我於是打消了向您認錯的念頭!一拖就是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今天我才鼓起勇氣寫下這封信給您,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

第六封信:“這樣的‘疼愛’,只會新增我的壓力”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奇怪,為什麼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女兒還要給父母寫信呢?我想,有一些話不好當面說出口,以書信的形式更能讓我敞開心扉,說出心裡話。

爸爸媽媽,你們為了讓我一心一意地學習,總是不讓我幫你們做家務活。記得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媽媽您買回了很多菜,我高興地去幫您洗菜,可您卻說:‘放下吧!我自己洗,只要你下次測試的時候多考幾分就好了。’我知道,您是在責怪我期中考試沒能拿到前三名。聽了這話,我放下手中的活,跑到自己的房裏,傷心地哭了。您還記得嗎?在我8歲那年,學校要大掃除,這點活對我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可是您為了‘疼愛’我,硬是讓我在家裡學習,您還親自去幫我請‘病假’。您可知道事後同學們怎麼議論我的嗎?您們想過沒有,這樣的‘疼愛’,只會新增我的壓力,對我的成長,對我的未來生活有什麼好處?文化知識很重要,但也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啊。媽媽,我像一隻小鳥,終究要離開您的懷抱去獨立生存,可您不讓我學‘飛’,不讓我‘獨食’,那我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呢?

爸爸媽媽,您們的女兒多麼希望能得到您們的理解,多麼希望您們不要像保姆那樣關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們豐富的生活經驗來為我指導方向,讓我奮鬥、成長!”

理解孩子順應孩子的天性>>>

讀了這幾封小學生寫給父母的信,內心很不平靜。

他們在信中提及的讓他們流淚、讓他們覺得委屈的事情,在父母看來,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理所當然。當父母的有誰知道,聽到父母的一聲怒吼,孩子內心會怎麼想?又有誰知道,孩子雖然對家長的言行忍氣吞聲,但內心卻“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父母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所以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為孩子請家教,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為孩子包攬了一切,只要孩子專心讀書,將來考個好學校。家長們不知道,這樣做,反倒讓孩子在巨大的壓力下度過沒有快樂的童年。

父母們也常感困惑迷茫甚至痛苦非常,為什麼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總要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大道理,甚至一怒之下動手給他一耳光……

誰也不否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只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為孩子所接受?父母苦於不被孩子理解,可自己又能否真正理解孩子?

沒有一個當父親或母親的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當好父親或母親這個角色,大家都在邊做邊學。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當父母的不妨低下頭、彎下腰,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試著瞭解自己的孩子。

泰戈爾有句名言:“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孩子的天性,包括遊戲、模仿、好奇,等等,如何順應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進行教育,也許是值得父母思考的問題。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孩子不願對父母直接說的話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302382113154
相关資料
教育中的神奇心理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
標籤: 心理學 心理學效應
不再分離焦慮,讓孩子愛上幼儿園
馬上,又到了幼儿園入園的時候了。對幼兒而言,幼儿園是一個充滿陌生的環境,心理上的殺戮戰場。因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是在幼儿園產生的。有些小兒不願意入託,總是哭鬧甚至拒食,家長怕委屈了孩子,結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長期不
標籤: 愛上幼儿園 親子成長 育兒
兒童心理:2至8歲孩子在想什麼?
2歲孩子:“不”字當頭,打滾耍賴,一意孤行,佔有欲强,自私霸道。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不要輕易讓孩子討价還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會更好地探索世界。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正常情况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