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適應幼儿園生活三個方法

“媽媽,我不想去幼儿園了,因為那裡沒有我的朋友。”囙此,家長在帶孩子入園之初就要幫助孩子建立“幼儿園腳本”,讓孩子在認知上接受幼儿園的一系列行為管道、行為模式及交往規則。

讓寶寶適應幼儿園生活三個方法

“媽媽,我不想去幼儿園了,因為那裡沒有我的朋友。”一句話反映孩子在幼儿園不適應的問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格裏尼博士認為,父母應該知道:現實的社會中,大人不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囙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鼓勵孩子適應環境。

對此,專家為家長提供了三條“錦囊妙計”:

妙計一:幫助孩子建立“幼儿園腳本”

專家表示:“腳本”就是指特定環境下的特定適應模式。“事實上,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就形成了有關事件的圖式。比如,孩子知道在休息日可以要求爸媽帶自己出去玩,但平時則會約束自己的這種需要;孩子知道在外婆家的表現和在自己家中的錶現可以有所不同;孩子也會知道進入幼儿園時的活動規則與其他地方不同。”

囙此,家長在帶孩子入園之初就要幫助孩子建立“幼儿園腳本”,讓孩子在認知上接受幼儿園的一系列行為管道、行為模式及交往規則。從而接受老師,適應與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動的生活場景,適應幼儿園的行為模式和行為規則,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規則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儿園以至將來學校的生活。

妙計二:調整好家長自身的情緒

當孩子在幼儿園面臨不適應的情况時,如果此時家長也表現出特別的關心或焦慮的態度,孩子的不愉快感反而會新增。“父母的難舍難離,焦慮的表情,擔憂的目光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傳遞給了孩子:上幼儿園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擔憂的,甚至是可怕的。”

據專家介紹,這種現象在兒童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e)反應。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對環境的判斷更多的是參攷父母的反應。所以,當孩子面臨對新環境不適應的時候,家長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免傳染給孩子,導致惡性循環。

妙計三:聰明引導孩子交朋友

專家提醒家長:當孩子在幼儿園“沒有朋友”的時候,父母要對其進行“聰明的引導”。“父母對孩子最初的友誼發展應該抱順其自然的態度。只要讓孩子學會友善待人就可以了,因為友誼是在自然而然的接觸中逐漸產生的。”

家長還應該認識到:對小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一起做”。因為他們的友誼概念還很淡薄,交往意識不强,較少感受到交往和維持長期友誼關係的樂趣,他們交往的樂趣更多的是在於共同的活動,而非感情的聯系。囙此,當孩子抱怨班裡沒有玩伴時,家長應該幫孩子找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感興趣的遊戲內容,引導孩子加入別人的遊戲中。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本文標題: 讓寶寶適應幼儿園生活三個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6901479880
相关資料
幼儿園老師最想告訴父母的話
你想知道幼儿園老師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嗎?來看看來自幼儿園老師的建議,這些都是他們最想讓父母知道——有些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如果你有不滿意的地方請告訴我們知道,不要在別的父母中抱怨。
標籤: 幼儿園
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的“作”
講過很多遍的故事,非要纏著大人講無數遍;喜歡繪畫,卻總拿著蠟筆要在牆上畫……孩子的很多表達方式,在大人看來是“作”。昨天,在思南路幼儿園舉行的上海市首届思南論壇上,一些幼教專家指出:對大人來說,孩子的“作”是無理需求,往往採取呵斥或置之不理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育兒 早期教育
如何幫寶寶順利入園
時下正是新學期開始,也是春季新生入園時刻,首先祝賀寶寶們又長大了一歲。三歲左右是兒童發展的轉折期,他們渴望與同齡夥伴交往,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從家庭生活進入集體生活,並愉快地進入幼儿園是成功的第一步。這種變化往往給孩子帶來失落感、孤獨感和陌生
標籤: 幼儿園 親子成長 育兒
讓孩子在幼儿園找到新的樂趣
作為家長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園,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去幼儿園的路上愁眉不展、哭哭啼啼,在幼儿園門口大哭大叫、滿地打滾。這既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傷,也給周圍的孩子也帶來負面的影響,使他們視幼儿園如洪水猛獸——在睡夢中驚醒,在上幼儿園途中恐懼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