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前兒童的入學準備

教育工作者們指出,幫助學前兒童做入學準備的成年人應當意識到,影響兒童入學準備的因素有多種。獨立——孩子應該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動力——要培養學習動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

學齡前兒童如何做好入學準備,是學前教育中貌似簡單實則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美國的兒童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未來學校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體質,語言能力,解决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對周圍世界的基本知識,對外界環境較成熟的適應能力等。教育工作者們指出,幫助學前兒童做入學準備的成年人應當意識到,影響兒童入學準備的因素有多種。首先,學前兒童的能力發展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不是平衡的,大多數孩子總有某個方面强於其他孩子。同時,入學準備也受到學校辦學思想的影響,有的學校就是要求學生聽話,好好從字母學起;有的學校更看重孩子能否與別人友好相處。所以,家長應該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並到學校瞭解校長、教師的要求,與之討論存在分歧的地方。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歸納出了入學準備的幾大要素。

健康的體質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新生活的起點上,格外需要科學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環境以及定期的身體檢查,這將有助於减少以後疾病等影響學習的因素。事實上,兒童的健康始自他們的胚胎期,孕婦應該定期進行檢查,並保證飲食的營養與充分的休息,杜絕烟酒和有害藥物。孩子出生以後的健康同樣依靠合理的飲食等來維護,如果學齡兒童保持數量和營養合理的進食,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專家建議的營養飲食包括麵包、穀類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魚等以及相關的替代品(雞蛋、豆製品),牛奶、起司、酸嬭等,應避免過多的脂肪和糖。除了必須的營養,學前兒童需要經常鍛煉以促進身體的協調能力,可通過投擲、跑跳、攀登、隨音樂跳舞等運動鍛煉大肌肉;可通過蠟筆繪圖,做拼圖遊戲,學用平頭剪刀和拉鍊等,增强手的靈活性。這些技能通常在幼儿園是可以得到訓練的。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某些功能异常或殘疾表現,應立即帶孩子就醫,要知道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治療往往能避免許多悲劇的發生。

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齡前兒童對於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通常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的確,一旦走進校園,他們面對的是不同於家庭或幼儿園的陌生環境。

學校的常規往往不同於幼儿園,大多數5歲的孩子入學時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或較穩定的情緒,形成這一切需要時間和訓練。如果他們在幼儿園階段就有機會培養相關的個性品質的話,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就會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總結了學前兒童需要培養的個性品質。

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再做努力。

獨立——孩子應該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動力——要培養學習動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須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够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

毅力——使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約束——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某些行為如打人是不對的,他們應該學會區分正確和錯誤的表達憤怒的管道。

關心他人——孩子應該學會關心別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養學前兒童的這些個性品質時,家長的作用不容忽視,甚至超過了幼儿園,因而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為家長們提出了建議。

1.讓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關注。研究表明,當孩子得到別人的注意和鼓勵時,他們會激動、興奮;感受到被愛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喜歡對所見和所聞進行模仿,家長尊重他人、與人分享的行為都能影響孩子;要使孩子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3.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和學校。孩子是懷着發現和探索世界的强烈願望來到這個世界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保持這方面的好奇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報以熱情,如當孩子畫了一張畫的時候,可以鼓勵說:“你畫得很棒!”家長的每一份鼓勵都有助於孩子對自己的勞動產生自豪感,對學習和學校產生强烈的嚮往。家長可在去幼儿園或學校的路上,給孩子講述即將開始的各種有趣的活動,如手工課、野遊,還可以熱情地講述孩子將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如讀書、量測、稱重等。

4.創造讓孩子重複的機會。孩子在學習滾爬、發音等過程中需要反復練習。事實表明,孩子們並不會厭倦重複,相反,當他們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練,能够用以幫助更年幼的孩子時,他們自然會更自信,對學習新東西躍躍欲試。

5.使用適度的紀律加以約束。那些受到家長紀律約束的孩子通常更易與人相處,在學校中比那些家長一味嚴厲或溺愛的孩子表現好。

要做到這點,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學會指導孩子的活動,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試圖進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最好說出理由,例如,對孩子說“請把玩具車從樓梯上搬走,這樣別人才不會被絆倒”,而不要說“照我說的做”。

・傾聽孩子的話,瞭解他們的感受,看看他們是否需要特別的幫助。

・家長生氣的時候,別忘了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和尊重,責備應針對孩子的行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對孩子說“我愛你,可你在牆上畫面是不對的,你這麼做讓我生氣”。

・幫助孩子作出選擇,解决問題,可以問4歲的孩子:“我們怎樣做才能不讓凱文推倒你堆的積木?比如這樣……”

・對孩子抱積極鼓勵的態度,對他們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讚揚。微笑和鼓勵永遠比粗暴的懲罰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

6.讓孩子自己動手。毫無疑問,小孩子需要家長的格外照看,但他們更需要學會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這樣才能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自信。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們作决定,而要引導他們自己進行選擇。

7.鼓勵孩子與他人相處。學前兒童需要接觸社會,開始瞭解他人的觀點。事實證明,小孩子上學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兒童接觸,上學後更容易和老師、同學相處。

良好的語言和認知能力

學前兒童在幼儿園階段就要參加多種活動,這些活動要求他們使用語言並解决問題。語言能力較差往往對他們入學後產生不良影響。

家長可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孩子學會交流,瞭解世界,以促進日後學校學習的良性迴圈。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為孩子提供遊戲的機會。孩子們發現世界,發展創造力和積累生活知識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過遊戲。如,當孩子堆積木時,就形成了幾何圖形、物體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遊戲,則有助於孩子懂得怎樣協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們有著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隨著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要鼓勵他們說話。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以瞭解其心理活動,發現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麼想的和怎麼學的,並且讓孩子感到家長對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視。家長還要主動與孩子說話,詳細地講解一些日常活動如吃飯、洗澡的過程。

學會與孩子交流之中的問與答。家長面對孩子不應該只是說“是”或“不是”。提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比較和識別事物。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則要儘量周全,可能的話,應鼓勵孩子試著回答自己的問題。如果家長不知道答案,就要對孩子坦言,然後和孩子一起嘗試找出答案。

每天為孩子大聲朗讀。為孩子朗讀可以從孩子出生時起,並在整個學前階段持續不斷。雖然孩子在開始時可能聽不懂這些故事或詩歌,但是孩子可在聽的過程中知悉家長的聲音,和家長產生親近感。此外,孩子的身邊經常有些閱讀資料,可使其對語言和閱讀的興趣較快增長。

控制孩子看電視。電視是孩子身邊僅次於家長的最具影響力的老師。好的電視節目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促進學習,壞的節目或過長時間觀看則適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客觀評價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一方面,家長要為孩子確定高標準,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壓力過大,總被要求做一些不感興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會感到難過和沮喪。家長不要盲目指責孩子“笨”、“傻”,那樣會極大地挫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響他在學校中的表現。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長則要予以表揚。

多為孩子提供接觸外界的機會。孩子的多樣化經歷將有助於他們瞭解這個世界。無論家居何處,周圍環境都蘊含著新的體驗。可帶孩子到周圍散步,坐公共汽車,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動物園等公共場所。還可依孩子的興趣,讓他欣賞和學習音樂、舞蹈、繪畫。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育兒
本文標題: 美國學前兒童的入學準備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6795018005
相关資料
國外教育的五個典範
(二)恰當應用期望效應教育典範: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標籤: 教育 國外教育 早期教育
法國孩子的幽默創意
C從法國捎來電郵,附上她七歲兒子YY寫的一首詩,是為了父親節,老師讓每個小朋友寫給爸爸的。像許多法國孩子一樣,他相信只要把自己脫落的乳牙放在枕頭底下,睡覺的時候,老鼠嬤嬤就會把乳牙搬走,還會賞一個銅錢。我們都喜歡YY,我們都喜歡他的幽默創意
標籤:
法國重視幼小銜接
另外,由於法國小學男性教師所占的比例比母育學校高許多,所以應鼓勵男性進入幼教機构擔任教師。
標籤: 幼儿園
海外幼儿園教育綜覽
在英國幼儿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標籤: 幼儿園 幼儿園設備 親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