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注重全面培養

在日本,為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強調對孩子進行“四重”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應試教學”的弊端,向培養“創造型”人才方向發展。日本家庭教育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創新人格的培養,重視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情神,鼓勵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

在日本,為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強調對孩子進行“四重”教育。

一是重禮儀、孝親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孩子離家回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為培養孩子的體貼、感動之心,父親和母親將自己的生活態度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影響。比如,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会了”。另外,“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二是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們信奉這樣的理念:只有讓兒童經受一定的以忍耐為內容的身心訓練,而不是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才能培養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堅韌和頑強的品質。為了形成兒童堅韌和頑強的品質,日本人非常重視對兒童進行忍耐的教育,並且將其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日本,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沒有成人帶領的情况下,面對艱苦的自然環境,安營紮寨,尋覓野果,撿拾柴草,尋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難,進行自救活動。日本家長讓孩子冬季也穿短裝,洗冷水澡,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家長把這看作是一個經受挫折的訓練,是讓孩子具備接受挫折的經歷,也是人能否正確履行其生活職責的必備條件。這些看上去的一件件小事實際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

三是重自立、自信教育。乘火車、輪船旅遊時,常常發現跟隨父母旅遊的日本孩子不論年齡大小,每個人身上都無一例外地背著一個小小背包。背包裏裝的都是些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品。為什麼要他們自己背呢?日本孩子的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背。”哪怕是象徵性的,這對於養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參加勞動掙錢。日本教育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學生做家務勞動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如果孩子幹活要付錢的話,這就是對家庭關係的扭曲,有的家長因孩子學習成績好而賞錢,這無疑是一種賄賂。日本的家長認為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囙此,他們還注重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吃苦能力。

四是重創造、創新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應試教學”的弊端,向培養“創造型”人才方向發展。日本家庭教育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創新人格的培養,重視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情神,鼓勵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參觀,鼓勵孩子到社區圖書館去看書,借閱圖書,玩各種創造性遊戲,發展孩子的想像力。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孩子買來組裝玩具,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組裝各種各樣的模型,培養該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家庭教育
本文標題: 日本的教育注重全面培養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5916223985
相关資料
塑造孩子獨立性的美國
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獨立性。在美國,幾個月的孩子就要獨自喝水喝奶,1歲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飯,2-3歲便已獨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著孩子的美國人,他們主張孩子要儘早地獨立行走。美國人在家庭教
標籤: 美國工作 美國教育
從《灰姑娘解讀》看美國教育
中國和美國的教育管道和教育理念有著很多的差异,並不一定美國的教育方法事事處處比我們高明,不過在有些時候,他們的教育管道也的確有令我們借鑒的地方。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僅僅給老師,也給中國千千萬萬的家長們。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
標籤: 舞會 灰姑娘
英國人的實用育兒主張
英國人主張寶寶和父母分開睡。只不過半歲前,寶寶的搖籃在媽媽的床邊,方便餵奶和照看。半歲後寶寶就可以單獨睡在自己的小床裏了。英國提倡培養孩子正常的睡眠習慣,就是要讓孩子定時上床睡覺和整夜睡眠。英國主張每個家庭都設一個懲罰調皮孩子的角落,讓他自
標籤: 育兒 親子成長 早期教育
美國父母如何與孩子輕鬆交流
12.對他們擁有的物品同樣應予以尊重。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