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校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在美國,對學生是否該著校服上學一直存有爭議,但絕大多數州的中小學依然堅持“校服制”,而且贏得了八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們並非認為身穿校服能强化集體主義精神或愛惜學校榮譽,而是認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儘管從表面上看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但卻成功地避免了貧富孩子在服裝上的優劣差別,避免了對窮孩子自尊心損傷的可能。

在美國,對學生是否該著校服上學一直存有爭議,但絕大多數州的中小學依然堅持“校服制”,而且贏得了八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們並非認為身穿校服能强化集體主義精神或愛惜學校榮譽,而是認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儘管從表面上看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但卻成功地避免了貧富孩子在服裝上的優劣差別,避免了對窮孩子自尊心損傷的可能。從這一點看,利大於弊。

日本的中小學都明文規定:禁止學生穿名牌服裝或名牌運動鞋來學校,並對何為“名牌”作了嚴格、具體的限定。據調查,此舉也得到了九成富裕家庭父母的歡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學要求男生剃光頭上學———為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頭至少讓人一下子難以分辨出誰是富家子弟,誰出身於貧寒之家。

在加拿大,中小學大多向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當然午餐的檔次完全一樣,因而孩子無論貧富,吃的完全相同。

即便在貧窮的肯雅,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學,也會給每個孩子發放一份救濟品(如寒衣或食品)———不論孩子是貧是富。有人有疑問:富家子弟也許並不缺這份救濟品,“照發”是否意味著一種浪費?而學校堅持認為,讓大家都能領到一份,窮孩子便會大大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資料標籤: 校服 學校
本文標題: 國外學校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5776051375
相关資料
看紐西蘭的幼兒音樂教育
家長經常鼓勵孩子探索身邊的物品,看它們能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裡,在孩子手中,都會成為神奇的“樂器”。通過對各種物品的擺弄敲打,孩子便會對不同音質的强弱、高低、長短有了切身的體驗。鼓勵孩子親手製作“樂器”。通過自製“樂器”,孩
標籤: 音樂 藝術 早期教育
奧巴馬媽媽的育兒經
奧巴馬剛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奧巴馬獲得了兩個求學機會,一個是紐約新學院大學提供的足够一家三口在紐約生活的优渥獎學金,一個是去哈佛大學讀經濟學博士,老奧巴馬對奧巴馬媽媽安說:“我怎麼能拒絕最好的教育呢?”這是1961年,而1964年,安提
標籤: 奧巴馬 國際社會
美國幼兒的地理小遊戲
在美國,很重視寶貝對外在世界的興趣。為了樹立全球觀念,專業地理工作者根據寶貝的年齡特點,圍繞一些主題來設計了活動和遊戲。地理中運用最多的一個概念就是地方。當寶貝瞭解了當地的樹木、道路、建築,也就知道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很特別的。爸爸媽媽可以
標籤: 地理
美國小學引進浸入式中文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小學引進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將中文作為教學語言,讓孩子們盡可能地在中文環境中學習,以便更熟練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國孩子約有5000名,今年這一數位接近6萬人。明尼蘇達州的英華學院就是這樣一所
標籤: 美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