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家長沒那麼癡迷早教(一)

在當今社會,幼稚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早教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國外,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早教機构,認為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純玩式家庭早教”很流行;即便有些國家的家長放心早教機构,也並不迷信早教非要各項全能,而是以孩子為中心,以玩耍為中心。

在當今社會,幼稚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早教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現在的早教被簡單解讀為多學知識,已經嚴重偏離了它原來的內容。很多早教機构,把嬰幼兒培育成長進行程式化、模式化、片面化、科技化。而從業人員的資質也良莠不齊,缺乏統一監管。

在國外,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早教機构,認為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純玩式家庭早教”很流行;即便有些國家的家長放心早教機构,也並不迷信早教非要各項全能,而是以孩子為中心,以玩耍為中心。也許,“幼稚教育”不如“幼兒養育”來得更健康。

北美:以孩子為中心,以玩耍為中心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青溪發自溫哥華

相比中國早教市場的熱鬧與喧囂,加拿大早教市場平靜很多,在媒體上難得看到以先進幼兒理念唬人的天價機构,也沒有所謂的“名牌幼儿園”。與其說“灌輸孩子文化知識”,不如說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做人”。

北美的初期育兒模式更關注個體學習、玩伴遊戲和小組項目,強調幼兒通過與場景互動獲得各種直接感性經驗以及通過主動索求運動獲得發展,而不是由老師通過“講課”管道使幼兒得到發展。加拿大教育專家指出:“成人尋求效果,而孩子尋求的是理解。不能由於要求孩子必須記住一些書本知識而褫奪他們索求事物的興趣。”

幼教老師講話時都會蹲下甚至跪到和孩子同一高度,以此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及師生平等的良好關係;他們更不會強制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相反十分尊重其個人意志,給予充分自由選擇的權利,所以同一主題的繪畫能被孩子們演繹得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老師經常採取的另一重要教學方式是讓孩子組成學習小組,對某一感興趣的題目展開鑽研與討論。加拿大的幼兒教師以激起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為己任:“我們不怕孩子出錯,相反激勵幼兒多走彎路,多犯毛病。常常做錯事的孩子,能從中吸取經驗。”

加拿大多數省份和領地都有兩套政府資助的自願性學齡前教育體系,非常成熟並且規範:一個是由學校委員會經營的適用於4~5歲兒童的學前班,教育局直接負責,屬國家義務教育;另一個是由省政府發放執照的日托中心,適合0~5歲的兒童。日托中心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私立又分團體和家庭兩種。無論哪種形式的幼儿園,都要先取得政府執照,遵守有關法規,除場所、安全、衛生條件達標外,幼教教師與幼兒人數比例有嚴格規定,教育局對教師要求也很高,幼稚園園長至少要上兩年以上大學並有相關教學經驗,老師也必須持有有效專業執照,並通過體檢和犯罪記錄檢查。

儘管加拿大早教對幼兒呵護備至,不少中國家長對加拿大幼儿園卻頗有微詞,認為成天讓孩子玩,什麼也不教,主要活動就是畫畫、做手工、進行一些室內和戶外遊戲,最多一周看一次電影;殊不知加拿大早教工作者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以孩子為中心,以玩耍為中心”,並盡力推行公平包容的教育理念,對孩子一視同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老師把教育重點放在禮貌、聽話、誠實、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如何面對困難和失敗等品德和性格的培養。可以說加拿大人的貭素就是從幼年期培養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西卑詩省有一種類似中國“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親子園”,是一個免費早教項目。該項目在公立小學設立早教中心—學校提供半天教室,同時配備一名具備專業幼師資格的老師,負責帶領學齡前兒童進行一些閱讀活動和遊戲,旨在讓孩子在身體、語言、社交、情緒、認知等方面得到發展,也讓家長掌握一些孩子早期學習、活動的各種知識,學習一些孩子情緒控制方面發展的指導原則,瞭解社區的各種服務,學習科學地為孩子提供家裡食用和上學時帶的零食,並和其他孩子家長建立聯系。若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從這裡開始”並不為過。

除此之外,有些省市還有一個父母熱衷的早教項目,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一些文化知識會把他們送到一種叫做預備班的自費學校,通常從三歲(不一定滿三歲)開始入學,一周2~3次,每次2~3小時,直到進入教育局負責隸屬小學的學前班為止。學費每月一百多加元(1加元約合4.97元人民幣),一般家庭完全有能力承受。孩子將在這裡學習英文字母認寫,簡單閱讀,科學知識,數學等科目,但是內容都相對簡單。這些早教項目作為孩子上小學前的緩衝,為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打下一定基礎。

歐洲:“純玩”教育理念盛行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劉佳發自布魯塞爾

歐洲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開始烦乱早教問題。到底幾歲才是接受早教的最佳年齡,選擇在家教育還是接受機构教育,雖然同在歐洲,但不同國家的家長傾向有所不同。例如芬蘭政府1996年通過授權孩子關護的法案,規定芬蘭6歲之前的兒童都應有權接受不同形式的看護。當然家長也可以選擇每月支付18~233歐元(1歐元約合6.73元人民幣,以家庭收入而定)送孩子去社區看護中心。如果是低收入家庭,這項費用還能免除。這種看護形式的“早教”基本也是以畫畫、音樂等為主的“各種玩”。在德國,孩子滿3歲前,必須由父母在家照看。德國家庭的傳統也普遍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應該在家教育幼兒直到孩子達到入學年齡。德國現狀也是如此,很多在職媽媽利用產假及臨時離職在家照看新生兒,“在家早教”一直被德國父母所青睞。

本文標題: 國外家長沒那麼癡迷早教(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5296394210
相关資料
為什麼美國孩子那麼自信?
美國的小孩,不管學習好壞、長得醜俊、高矮胖瘦,個個活靈活現的,誰都覺得自己很特別。換句話說,這些孩子都特別自信。中國的教師和家長,總是用一個孩子的長處比另一個的孩子的短處,因為比到最後,必然使一部分孩子自信心喪失!在美國,家庭、學校和整個社
標籤: 早期教育
美國孩子的閱讀能力為什麼是中國孩子的6倍?
有美國教育專家指出:一個中國普通家庭和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為孩子提供閱讀資料的經濟能力大體相當,但美國孩子的閱讀量卻是中國的6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國人是怎麼培養孩子閱讀力的。能够閱讀的孩子是能够學習的孩子閱讀這件事,在美國被提到非常
標籤: 中國孩子
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德國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標籤: 教育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起跑線 早期教育
2至8歲孩子都在想什麼?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不要輕易讓孩子討价還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5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6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