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應注重孩子學習過程的體驗

從幼儿園放學,不是回家,而是趕往各種興趣班、學習班,這已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態。但專家認為,“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早期教育不應只看結果,而忽視孩子學習過程的感悟和體驗。

從幼儿園放學,不是回家,而是趕往各種興趣班、學習班,這已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態。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近日發佈的一項關於幼兒參加興趣班情况的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家長認為幼兒有必要參加興趣班,五成以上家長認同“幼兒不參加興趣班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為孩子不止報名參加一種興趣班,有的甚至從週一到週六每天都排得滿滿的。但專家認為,“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早期教育不應只看結果,而忽視孩子學習過程的感悟和體驗。

“贏在起點”教育可能欲速不達

調查顯示,正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送孩子去興趣班作為“贏在起點”的重要砝碼,但現實生活中“欲速不達”的例子並不鮮見。一些孩子在學前參加英語、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等興趣班,能熟練背誦唐詩,會100以內加減法,但進入小學卻成績平平,甚至發生學習困難。“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桑標非常贊同這一說法。“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有序地開展智慧開發,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適合其年齡和個性特點的早期教育環境。”

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結果上

鋼琴、珠心算、英語、識字,是最受家長歡迎的早教項目,這些項目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教育效果明顯,家長們很容易囙此獲得鼓勵,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家長“隨波逐流”。桑標認為,家長們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的結果上,而應當更關注兒童在早期教育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他以孩子學習鋼琴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應著眼於孩子對音樂的感悟及音樂素養的培養,如果只關注彈琴的技能、技巧訓練,一味追求考出“八級”、“十級”,而忽視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那很可能會使孩子“痛苦地彈奏《歡樂頌》”。

興趣班學習佔用孩子休息遊戲時間

興趣班學習一般被安排在每天放學後,一些家長為孩子不止報名參加一種興趣班,有的甚至從週一到週六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從調查數據來看,幼兒一周參加興趣班學習平均次數是2.6次,一次平均用時110分鐘。如此算來,一周幼兒參加興趣班的時間占到286分鐘,平均每天40.9分鐘。調查還顯示,80%左右的幼兒回家要完成與興趣班相關的工作和練習,如做數學題、練琴、畫畫等。過於密集地參加興趣班學習,勢必導致幼兒調整休息的時間被佔用,遊戲和交往活動時間也相應减少。

早期教育未必都要上興趣班

在一些家長看來,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類專業培訓機構。桑標對此並不認同,“其實親子同樂的過程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國內曾有心理學家對父母的教養管道與孩子學習成績的關係進行研究,發現優等生與差等生的父母在教養管道上有明顯差异:前者偏愛溫暖與理解,後者偏愛懲罰與干涉。而這種差异引起的結果是,優等生有信任與安全感,並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學習習慣;而差等生有逆反與自卑心理,他們更多厭學和缺乏自信。

本文標題: 興趣班應注重孩子學習過程的體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4684246505
相关資料
塗鴉――孩子另一種情感符號
最近,濟南的大、中、小美術班都异常火爆。記者從山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濟南市少年宮等瞭解到,一個20多人的美術班,每次招生基本上都爆滿,有的孩子從學齡前一直學到國中。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李女士,有一個四歲的兒子元元(化名),頑皮淘氣,正在上幼
標籤: 美術 親子成長 藝術 早期教育 王芳
孩子學三年樂器認知能力更强
樂器只學3年,在很多人看來,會覺得是半途而廢了。但近日,美國MSNBC網站報導稱,科學家發現,只要學習同一門樂器超過3年,就能在認知能力方面優於那些沒有接受過樂器訓練的孩子。不過,李新影也指出,這並不代表學樂器的孩子智商一定高。此外,兒童學
標籤: 樂器
讓孩子在“趣”味中學琴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學琴的隊伍,但能够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家長與教師在教琴過程中重技能,追進度,忽視學琴過程中趣味性和情感因素的培養,是造成孩子不願練琴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麵筆者從三方面談談如何激發、培養幼兒對學琴的興趣。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蠟筆是2~3歲孩子繪畫的好幫手
孩子到2歲左右就開始喜歡塗塗畫畫了。從下麵幼兒專家對2~3歲孩子使用蠟筆的數量和顏色的研究實驗報告中,可以給你一個滿意的回答。從三次結果表明,給2~3歲孩子繪畫,給3支蠟筆效果最好,而3支筆中,一支必須是暖色調的,如大紅、玫瑰紅或黃色的,因
標籤: 蠟筆 育兒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