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幼兒音樂啟蒙教育

“美好人生從音樂開始”,這是音樂教育專家許卓婭教授對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理解。因為父母在利用音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時,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價值期待,從而導致父母對兒童不同的音樂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評估。柯達伊先生的回答表明,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起點並不是兒童本身,而要追溯到其祖輩的祖輩。

“美好人生從音樂開始”,這是音樂教育專家許卓婭教授對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理解。

為什麼要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讓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用音樂來進行兒童的啟蒙教育,首先要從觀念層面來闡釋。

因為父母在利用音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時,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價值期待,從而導致父母對兒童不同的音樂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評估。

對於0-3歲的兒童來說,什麼是合理的價值期待呢?

父母不能完全用功利的眼光來看待音樂啟蒙。早期嬰幼兒的音樂啟蒙更多地是在生活中,由父母隨時隨地進行的,其目的不是為了讓他掌握一種科技、學問或生存本領,不是兒童或者父母以資炫耀的資本,而是通過音樂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利用音樂進行交往的能力,是為了讓兒童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什麼時候開始音樂啟蒙教育?

從祖母的祖母開始……

這是匈牙利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先生的一句話。有一次,一比特家長問他:“教授先生,您認為我何時開始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比較合適呢?”柯達伊問:“請問您的孩子現在多大了”,這位家長回答說:“我的孩子就快滿六個月了”。柯達伊不無遺憾地對他說:“太晚了,從孩子的祖母的祖母就應該開始音樂教育了。”

柯達伊先生的回答表明,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起點並不是兒童本身,而要追溯到其祖輩的祖輩。

從準備要寶寶開始……

寶寶的音樂啟蒙越早越好,如果祖輩沒有一定的音樂素養,父母要從準備要一個寶寶的時候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尤其是胎兒時期,母親要經常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情並經常哼唱一些歌曲給寶寶聽。

用什麼樣的音樂作品進行啟蒙?

歡快、輕柔

適中的音量

父母的聲音

給寶寶聽的音樂要選擇一些歡快、輕柔的歌曲或樂曲。太熱烈、金碧輝煌的不行,描寫戰爭殺戮狂暴的也不行,迪斯可音樂、有很强烈、狂躁、尖銳聲音的音樂都不行。

歡快、輕柔的歌曲或樂曲的選擇,要從節奏、旋律、歌詞方面加以適當的注意。

在播放給寶寶聽時,音量要加以控制,不能太大,否則會傷害寶寶嬌嫩的聽覺系統。

但我還是更推崇父母用人聲、用充滿愛與想像的聲音,通過親子的身體的有節奏拍打來哼唱給寶寶聽。

哼哼唱唱

拍拍打打

搖搖晃晃

0-3歲的寶寶有很多機會呆在父母的懷抱裏。當寶寶完全依賴父母的時候,父母對他哼哼唱唱,同時要顛簸、搖晃、拍打、撫摸寶寶的身體,如手心、脚心、臉蛋、屁股等。伴隨著哼唱或者念兒歌,還可講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溫柔的聲音,充滿了感情和愛,這是無論哪個父母都能做到的,也是寶寶最好的音樂。

寶寶小的時候以此為主,即使寶寶稍微大一點,還是應該創造很多機會讓孩子和父母有一種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只要孩子有機會坐在你身上,父母便可顛簸、搖晃、拍打、撫摸其身體。這些東西都在傳達一種愛。寶寶耳朵聽到的是一種節奏,身體感覺到的是一種運動,這種節奏和運動本身也是充滿愛與想像的。而且這還不單是一種節奏,它還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調韻律的變化。這種搖晃、顛簸對於兒童的抗搖晃、抗顛簸的感覺統合也有很大幫助。現在有的父母把寶寶局限在小床上、小童車裏,缺少搖晃和顛簸的刺激,導致一部分孩子感覺統合失衡,這是很得不償失的事情。

而且,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是你主動,寶寶大了一點以後,可以讓他主動,讓他來拍打你,搖晃你。等到寶寶會走路了以後,可以和他做音樂遊戲,邊念兒歌邊相互追逐,用身體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速度、高低等。Part2爸爸媽媽還應該知道的:

音樂能使寶寶更聰明嗎?

這首先要看如何理解聰明這個概念,如果僅把聰明界定為智力的發達,那麼,我不敢確定,因為這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證實。但如果我們把聰明理解得多元一些,音樂是絕對能使寶寶更聰明的,因為音樂中充滿了愛與想像,充滿了親情,充滿了秩序,而這些都是寶寶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父母需要用語言表達出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嗎?

專門的語言描述是不必要的,你不一定要把你從音樂中理解到的東西告訴孩子。孩子和成人的經驗不一樣,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音樂對孩子的影響是整體的、全方位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言說的。對於寶寶而言,唱詞是一種刺激,哼出的旋律、節奏是一種刺激,音樂裡面既包括了愛與想像,又包括了秩序,雖然孩子不一定能清楚地表達,但他在聽,在感受。父母實際上是用音樂在和寶寶進行交流,你向他傳達的是一種交流的管道。這種交流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互相關懷的教育。

3歲前有沒有必要進行專業的音樂教育?

這很複雜,不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孩子還小,可能更多的時候是父母的選擇,而父母的價值傾向會影響選擇,所以父母的選擇有時是盲目的,有可能完全出於一種功利性的需要,或是對父母自身幼年生活的一種補償,覺得自己曾經沒有機會學習的,現在一定要讓孩子學會,這樣在和別人的孩子比較起來,才不會覺得有失面子。

除非孩子表現出對音樂的特殊興趣,同時又有天分,也未嘗不可儘早讓其接觸專門的音樂教育,是所謂“早定性,早成功”。但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家長還是要客觀一些,不要代替孩子作選擇。除非孩子無所事事,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然後,家長有必要介入,著手培養他某一方面的興趣。可以讓3歲以前的孩子學習樂器嗎?

前幾年,鈴木教學法曾經很流行,也囙此掀起了一股學習樂器的熱潮。其實在我看來,鈴木教學法的覈心,是為了在學小提琴的過程中,培養兒童一種克服困難的精神,而且孩子在做出選擇以前,成人要經常帶他去看別的孩子拉琴,使他逐步產生了學的願望後,還要給他一個考驗期,因為一旦做出選擇,就是絕對不能更改和放弃的。其實鈴木學校具有法西斯性質,是很不人道的。

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賦,家長可以讓寶寶學習玩玩樂器,但要對學習樂器的目的有一個客觀的期待,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學出個子醜寅卯,而更多的是一種修養、一種陶冶,在乎的是學習過程中人的交往,人生價值的獲得,及如何學習其他人的長處,如何克服自己在認知、情感上的困難。

不進行專門的音樂教育的孩子照樣可以擁有燦爛的人生,音樂和生活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音樂不是一個科技,而是一個媒介,一個交往的媒介。家長要參與孩子的音樂活動,和孩子共亯音樂,使音樂成為家庭生活的背景,成為共亯交流的一個資源和話題。非洲人都是天生的音樂家,而他們的音樂教育都是在生活中進行的,音樂就是生活本身。

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對音樂是否有興趣或天賦呢?

家長可以經常放一些音樂給寶寶聽,觀察他是否表現出高興,是否能模仿再現,是否要求成人重複等。這樣可以看出孩子對音樂有無興趣。

至於寶寶是否有音樂方面的天賦,則要經過專家的鑒定。

父母要具備什麼樣的音樂素養呢?

關鍵是愛心,這是最重要的,而且父母要自始至終參與到寶寶的音樂活動中去,要用自身對音樂的敏感和理解去引導寶寶喜歡音樂、感悟音樂。父母本身的音樂素養在早期並不是最重要的,父母只要不是純粹的音盲,就都能够用自己的愛心,用飽含情感的自然人聲來給寶寶哼哼唱唱。到了寶寶正式學習的時候,父母完全可以和寶寶一起學習。

資料標籤: 音樂 育兒 寶寶 柯達伊
本文標題: 揭秘幼兒音樂啟蒙教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4405044162
相关資料
家庭教育中應避免的十大禁忌
採用恐嚇的管道來管教孩子,也會减弱他的自我觀念。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及其人格的薰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把培植健全人格當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視和加强對孩子進行良好道德的培養,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建構兒
標籤: 家庭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如何為孩子選擇音樂家教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素質培養,尤其是在音樂方面。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已成為很多家長的共識。這一現象僅從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和各地音樂家協會以及各音樂院校主辦的業餘音樂考級的火爆場面就可見一斑。囙此,正確的選擇適合孩子
標籤: 音樂 樂器 藝術
電子琴不宜作為寶寶入門樂器
電子琴有著豐富的音色,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自然界各種聲音,並且具有自動節奏、自動和絃等常規樂器所沒有的特殊功能,許多好奇的孩子們很自然地會對它產生興趣。學習了電子琴如果再想學鋼琴或手風琴,除了識譜能起點作用外,觸鍵的感覺幾乎等於零,還得從頭學
標籤: 樂器 育兒
孩子拍皮球會好過彈鋼琴?
拍皮球會好過彈鋼琴,這樣的說法會讓不少家長大跌眼鏡吧!沒錯,從促進身心發育角度,拍皮球一點不次於彈鋼琴,甚至某些方面好過彈鋼琴。在孩子能彈出十分優美的曲調之前,沒完沒了的練習會讓孩子感覺枯燥,如果家長再引導不得當,彈鋼琴對孩子來說就成了一件
標籤: 音樂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