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園音樂常態化教學中的常規培養
幼兒期正是良好行為規範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時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將影響到幼兒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個方面,囙此教師在幼兒一日教學活動中,都非常重視幼兒的養成教育。運用音樂藝術培養幼兒生活常規就是把音樂教育的美感藝術和的常規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把音樂藝術滲透在常規教育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當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規。
●運用優美的音樂旋律,使常規教育“藝術化”
在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時,可把“感覺藝術”與常規教育完美地結合起來,在教育的同時借助音樂中的旋律,運用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把音樂語言和生活常規教育結合在一起,給幼兒創造一個愉快輕鬆的心理環境,使常規教育“藝術化”。
◎組織教學活動音樂
在組織教學活動前,有時會配上一些幼兒喜歡的歡快的音樂,讓幼兒用肢體有節奏地模仿動作,大家一起做動作,自然而然地把幼兒帶入活動。還常給小朋友欣賞一些安靜性音樂。在音樂欣賞中編上一些情景指導性語言,如:小熊從森林裏走出來,你們聽……。這樣幼兒就和著歌曲的節奏開始一邊拍節奏一邊演唱。當幼兒跟著老師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後自然也就安靜下來了,很自然地過度到主題教學當中來。
◎排隊變換座位音樂
幼兒在集體活動的時候,老師會要求幼兒一切行動聽指揮,節奏鮮明的音樂是很好的指揮音樂。幼兒會隨著音樂的變化,在音樂的指令下進行踏步走、對齊、坐下、拍手等,有時在音樂中加入了一些指導語用語,這樣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够迅速地把隊伍排好,並能在音樂的指揮下變換隊形。
●運用豐富有趣的音樂節奏,使常規教育“遊戲化”
當今的幼稚教育都在提倡教育的個性化,給幼兒提供輕鬆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常規培養的活動中,我根據常規培養的目標,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如在組織培養幼兒集中注意力的環節當中,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節奏遊戲:聽著小鈴拍拍手(即模仿小鈴節奏、强弱拍手、變化小玲節奏),從而讓幼兒感受不同節奏帶來的新鮮感覺,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當小鈴敲很强的節奏時,幼兒跟著有力地拍手,當小鈴敲很弱的節奏時,幼兒就輕輕的拍手,隨之也就慢慢地安靜下來了。這組遊戲的技能要求並不高,目的是讓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輕鬆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樂教育手段培養幼兒的常規教育以體驗成功的喜悅。
●不斷提高幼兒音樂貭素,使常規教育“簡單化”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有著淺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作用。囙此,在常規教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音樂語言完美地相結合。以至於在教學中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能很快的傳遞給幼兒正確的資訊,讓幼兒很快就能理解老師心中所表達的意思。如在排隊集合的環節中,我先讓幼兒學會欣賞《進行曲》。理解旋律中音樂的感覺,知道旋律中描敘的是革命军叔叔在行進時的動作是非常的敏捷,迅速。在講述的過程中,給幼兒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如:拍手、跺脚——快速排隊,雙手放在胸前——隊伍排直,招招手——開始行進等等,每次集合的時候,就請幼兒來學習革命军叔叔,看誰學得最好,動作做快,合著旋律的節奏排隊集合。老師在組織幼兒排隊時不需要大聲地說話,使用以上編排的肢體語言就可以輕鬆的把隊伍集合好。大部分幼兒在有節奏的踏步行進的同時,把整個周圍的氣氛給調動起來了,潜移默化的帶動了其他的幼兒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把隊伍拍好。這種良好的生活體驗欣賞教育對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