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走向成功:情商培養最重要的六個方面

朱莉為女兒講述了她的經歷:在一次班幹部競選中,朋友請求她投自己一票,但這不是她的初衷,暗中投了另一個同學一票。朋友因失去這一票落選了,但這一切朱莉並沒有告訴朋友。朱莉慚愧地說道:從那以後我發誓,只要自己堅信正確的就要勇敢地說出來。女兒被朱莉的一席話感染和激勵著,她知道該如何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了。

“EQ熱門”的六大揭秘

EQ:Emotion Quotient,情商,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這個詞,因為從0歲-100歲,高EQ能讓人生更加完美、充實和具有成就感。那麼國外寶寶的熱門EQ都是什麼呢?我們來學習一下。

1、同情心和愛心

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個9個月的嬰兒在看到另一個嬰兒啼哭時也會觸景生情,毫不吝嗇地落下眼淚,這是同情心最簡單、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你應該幫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進一步培養這種好的品質。你可以不定期地問孩子:為了讓其它小朋友開心、快樂,你該怎樣做?今天你怎麼惹小朋友生氣了?你為什麼會這樣做?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融洽關係,培養孩子不斷為他人付出愛心。

2、理財習慣

阿嵐(化名)决定通過帶孩子一起購物來讓他潛意識中懂得每一元錢的價值,開始孩子還驚訝錢消失的那麼快,現在他會明白並很高興錢幫了他們這麼多忙!另外,你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至少8歲的兒童),並讓他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孩子第一次成為錢的主人並親自支配它,定會不知所措,你可以為他做一些精心的場外指導。告訴他如何合理地計畫、支出這些錢。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會使他終身受益。

3、專注與責任心

鼓勵並儘量讓孩子全身心地專注於一項愛好或課外活動,如果這星期各種活動蜂擁而至,她既要練芭蕾,又要彈鋼琴,還要畫畫,孩子會身心疲憊,力不從心,結果是她可能什麼都學不好,相反,如果你只為她精心挑選一項她喜愛的課外活動,她不但會精力充沛地用心學,而且還會培養一種對自己所從事活動、對自己所在集體的强烈責任感。

4、學會理解別人

一天,雅麗(化名)發現,由於自己6歲的兒子嘲笑並且沒有邀請同班的一個同學參加他的生日派對,致使這個同學傷心地哭了。

雅麗沒有直接指責自己的兒子,而是引導他說:如果沒有被邀請的是你,你有什麼感受?兒子馬上意識到由於自己的行為而給同學造成的傷害,他立即邀請這個同學參加了他的生日派對。通過一件看似微小但卻能使孩子受益菲淺的小事,啟迪他如何理解、善待他人。

5、誠實做人

孩子難免會說一兩句謊話,這時你要耐心地教導孩子。6-7歲的兒童能很快意識到他們說了謊話,並感到很內疚、慚愧,卻又不知所措,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擺脫一切心理壓力,讓他們放心地感到你不會責駡他們。當孩子能坦白地指出他人的錯誤行為時,你要對他的勇敢、正直行為進行鼓勵、表揚。

6、不要拒絕勇敢

今天女兒憂心仲仲:她認為一個同學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但又不知該不該說。朱莉為女兒講述了她的經歷:在一次班幹部競選中,朋友請求她投自己一票,但這不是她的初衷,暗中投了另一個同學一票。朋友因失去這一票落選了,但這一切朱莉並沒有告訴朋友。朱莉慚愧地說道:從那以後我發誓,只要自己堅信正確的就要勇敢地說出來。女兒被朱莉的一席話感染和激勵著,她知道該如何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了。

本文標題: 從小走向成功:情商培養最重要的六個方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0053884244
相关資料
簡單妙招提高孩子情商
美國心理學家近日研究發現,能够心存感激,經常說“謝謝”的孩子情商更高:機靈、熱情、堅定、細心而且更有活力。而且,這些孩子也更樂於幫助別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分享內心的感恩之情,並將這種心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也是一種快樂。同時要注意的是,即使孩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如何提高孩子情商的六點建議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高智商能讓孩子取得優异的學習成績。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或者是運動技能,都被認定為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徵,不能被列入衡量智商高低的範疇。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商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得到提高。為提高孩子的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寶寶情商培養的3個工具箱
很多家長只注重對寶寶的智商教育而忽視了對寶寶的情商教育,其實寶寶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許你的寶寶是很聰明,但同時可能會造成寶寶以後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這不僅讓孩子自己難過,還會影響同伴對他的態度。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溝通在孩子情商教育中最重要
讓孩子學會自我提問,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這麼做對我自己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結果為導向”式的自我溝通。對於早戀、沉迷網絡、厭學的孩子更要多引導他設計這樣的提問。問完問題,再用記錄的管道,把得到的結果寫出來,經常“複習”自我反省。其次,對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