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的幫助者還是控制者?

捫心自問,你是孩子的幫助者還是控制者?對孩子的瞭解就好像是一種第六感覺,讓你能够對各種情况作出預測和控制,從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煩。許多研究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表明,採用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寶寶較少哭鬧。照料孩子是對孩子進行管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捫心自問,你是孩子的幫助者還是控制者?

親密育兒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變得容易起來的

你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那些親密育兒的方法可以用來作為對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們確實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徑。親密育兒往往會使你的孩子將來對心理疾病具有免疫力。本節講述了親密育兒通過許多不同的途徑來改善孩子的行為和孩子體驗生活的管道。

吉娜是一個愛子情深的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告訴我們:“瞭解我的孩子們讓我在他們當中很有威望。”對孩子的瞭解就好像是一種第六感覺,讓你能够對各種情况作出預測和控制,從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煩。

我們的養女黛安向我們描述了她採用這種養育管道得到的經驗:“我在莉莉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對她有深深的瞭解,親密育兒讓我能够設身處地為她著想,我總是去猜想她需要我為她做些什麼。”

親密育兒促進相互間的敏感

6歲的時候,馬修常常會帶著懇求跑到我的身邊說:“爸爸,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但是……”由於我們之間有著很高程度的互相敏感和互相信任,他知道什麼時候我會作肯定的回答,什麼時候會作否定的回答。他是在試探我,實際上他知道我的回答是什麼。

關係親密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十分容易地交流彼此的感覺。只要你與孩子親近,你就能够讀懂他的肢體語言,能够正確地引導他的行為,你的孩子也將能够讀懂你對他的期待,努力地讓你感到高興。正如一個與孩子親密的大人所說的:“通常我只要失望地看著他,他就會停止調皮搗蛋。”

西爾斯養育手記媽媽的敏感力練習

由於受到了所謂的“專家”們的誤導,有些媽媽必須先“擦除”頭腦中“已經寫入的程式”,然後才能對寶寶作出自然的回應。這樣的媽媽可以來試一試下麵的練習:當自己或者別人的寶寶哭起來的時候,你觀察一下自己浮上腦海的第一感覺。正常的情况下,你會感到不安。你是否感到不安了呢?這種正常的不安有沒有難以抗拒地促使你親切地抱起孩子、給他以愛撫呢?寶寶的哭聲也有可能引起的只是麻木不仁的反應:“我可不想讓這小傢伙來控制我。”如果你的回應並不是急切地去照料他,那麼你與孩子之間將很有可能形成令人失望的養育關係,因而你就有必要更多地瞭解小寶寶們的需求,重新考慮你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比特到我辦公室來做產前諮詢的母親擔心她自己不會是一個好媽媽。我問她聽到嬰兒啼哭時會有什麼感覺,她回答說:“我决不會讓孩子去哭而袖手旁觀,我會趕緊過去把他抱起來。看到別的媽媽對寶寶的哭聲置之不理,我會感到不安。”我肯定地告訴這位女士,她在很大程度上會是一比特好媽媽,因為她有敏感的天性。寶寶的啼哭讓敏感的女士感到不安,當然也會令敏感的男士感到不安。其實,嬰兒的啼哭本身就應該讓我們感到不安。

親密育兒促使寶寶保持安靜的警覺

許多研究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表明,採用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寶寶較少哭鬧。那麼他們在空閒的時候都做些什麼呢?他們在安靜的警覺狀態中度過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清醒的時候,寶寶要做出許多類型的行為:啼哭、打瞌睡、警覺不安或者安靜地警覺。

在安靜的警覺狀態,寶寶對周圍環境的注意程度最高。由於很少焦躁不安和苦惱,他們保存了自己的精力,把它用在交流上,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大人更喜歡與他們在一起,同時也促使寶寶更長久地保持安靜的警覺。

親密育兒增進了親子間的信任

照料孩子是對孩子進行管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需要知道他們不僅僅需要依靠父母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且還需要依靠父母來幫助他們保持正確的行為軌道。在孩子面前有權威是管教他們所不可或缺的,而權威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要讓寶寶相信你能够帶給他安全,這一點至關重要。採用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寶寶會學著去信任與他十分親近的人。當寶寶能够相信媽媽會滿足他的需求時,他將期待媽媽對他的行為作出幫助。

親密育兒增强了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你對親密育兒是否會使你的孩子纏住你不放和具有依賴性感到疑惑,那麼你完全不必擔心。親密育兒實際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和獨立性之間的良好平衡。與父母親近的孩子相信他的父母能够幫助他更有安全感,囙此他更有可能安然地探索周圍的環境。實際上,研究已經表明:與媽媽感情安全可靠的學步期孩子和那些與父母的親密程度較低的孩子相比,在遊戲中往往更具有獨立性,也更能够適應新的遊戲環境。

1~2歲之間的嬰兒會完善他的一種被稱為“人物保持力”的認知能力——這種能力在腦海裏再造了一個人物的形象,即使這個人不在眼前。與照料者之間有著穩固感情的寶寶會把照料者在他腦海裏的形象帶到他不熟悉的場合。即使媽媽並沒有在那兒,在寶寶的心裡媽媽就在那兒,這就給了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周圍的環境。親密育兒幫助孩子在腦海裏建立起了親切的、可依靠的形象,從而能讓孩子感到自信和能幹。如果在孩子能够保持腦海形象之前就強迫他獨立,那麼他會焦慮不安,並且會十分纏人,或者表現得對什麼都沒有興趣。許多本該用於探索新環境的精力都被用在了對付這些不良的感覺上。

西爾斯養育手記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

假定父母由於擔心寵壞孩子或被孩子所左右而不對孩子的啼哭作出回應,因而形成了疏遠的、缺乏交流的親子關係,這會導致什麼結果呢?寶寶要麼哭得更響、更尖利,好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要麼停止啼哭,放弃自己的需求。不管發生的是這兩種情况中的哪一種,寶寶都會從中發現他周圍的照料環境是不敏感的。由於他發出的訊號都得不到回應,最終他就學會了不再發出訊號。他會意識到,他的生活中缺乏某些東西,因而內心充滿憤怒,產生出對別人的敵意,性情變得孤僻難處。如果發生的是第一種情况,寶寶會讓你覺得很煩人,父母會想方設法地躲避他。而如果發生的是第二種情况,寶寶就難以親近,因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就會相當淡漠。發生這兩種情况都會使孩子變得很難管教。他會逐漸建立起這樣的觀念:能給他帶來安全和保護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一個孩子在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可信賴的觀念中成長,那麼他與父母間的關係就會產生許多問題。由於缺乏親情的父母強迫自己不對寶寶發出的訊號作出本能的反應,囙此他們就會變得對孩子不敏感,並且會逐漸對自己的養育技巧失去信心,這是產生養育問題的另一個根本原因。

對於這種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你通過他的表情就能辨別出來,或者你通過他臉上的冷漠就能辨別出他。這樣的孩子不會主動與別人進行目光交流,不像與父母感情融洽的孩子那樣給別人以親切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通常聽到的描述是:“他看起來很失落。”你也可以通過一個寶寶呆板、執拗的行為表現來判斷他是否是一個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儘管他的肩膀還很稚嫩,但他看起來卻像他坐的嬰兒椅那樣硬邦邦的。

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不當的行為上,而且常常是人們指責的對象;或者他會表現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中。這樣的孩子會變得陰沉、憂鬱,大家會覺得他是滿腹怨氣的搗蛋鬼、壞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為實際上是他尋求親情的一種應對策略。由於缺乏對感情作出判斷的尺度,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重新獲得幸福感。他在尋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難,因為他對曾經失去的東西喪失了信心。這樣的情形會導致父母的養育變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費許多時間去諮詢專家的意見。

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較少主動去尋求歡樂,周遭很少有讓他高興的事。囙此,與孩子感情疏遠的父母在家庭環境中就體會不到成就感,這使得他們只有在職業或者不涉及孩子的關係當中去尋求滿足。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這樣慢慢地越來越遠了。與父母感情親近的孩子能給大家帶來歡樂、具有親和力。而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正好相反,小夥伴們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還會排斥那些能够幫助他產生親情的人。囙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通過向專家諮詢,這樣的孩子還是能够和父母親密起來的,他們之間能够出現給彼此都帶來最大益處的養育關係。當然,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為自然地形成最佳親子關係的時機已經被錯過了。新生兒比6歲或9歲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所接納。越早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感情,以後就越能保持這種親密。

小話題點:《變形計》中的很多少年都與父母感情疏遠,西爾斯博士說: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孩子確實容易出問題呀!所以,要想改變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要先改變自己,與孩子培養出親密的情感。

親密育兒有助於形成密切的親子關係

採用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孩子有一種特別的神情,讓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他們。他們看著別人時神情專注,他們由衷地對別人感興趣。我很喜歡與這樣的孩子進行目光交流,因為他們是那麼全神貫注。這些孩子會直截了當地看著你的眼睛,原因就在於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成長在與別人的泰然相處之中,他們與別人關係融洽。他們注視人的眼光既不是緊張、銳利得讓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氣,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別人關注的目光凝視。

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對配偶和工作的滿意程度)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與人親密相處的能力。我們訪問過的心理治療師都曾主動告訴我們,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治療對與人親密相處感到困難的病人身上,而且他們的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讓他們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愛。

受到父母親密育兒法養育的孩子是在學習與“人”密切聯繫而不是與“物”密切聯繫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而他們就把這種與人親密相處的能力帶到了成年。在許多夜晚我看到2歲的勞倫在床上一點一點地靠向瑪莎,緊緊地依偎在她的身邊。即使是在這麼小的年紀,勞倫都在學習著他終身受用的本領——讓人感到親近的能力。

西爾斯養育手記重新建立親情聯結

如果由於健康問題、家庭的原因或者由於接受了錯誤的養育建議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兩年中未能與寶寶建立起親密關係,孩子的養育出現了問題,那你該怎麼辦呢?

所幸人類天性中的一個優點就是具有樂觀向上的精神,能够從一個糟糕的局面回到正確的軌道,最終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重新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感情會由於時機不當而困難重重。當然,要建立親密關係,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無論你的孩子處於什麼年齡,挽回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就是仔細地考察你們之間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較弱,那就應該想辦法來加强。你要記住,孩子的態度不是在一天兩天裏形成的,他的行為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有所改變。重新建立感情的過程可能會花費你6~12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要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積極地參與孩子的各種計畫,還要頻繁地給孩子以關注。在很多時候,你只要與孩子在一起娛樂就夠了。我們認識的一比特母親在家裡教他6歲的孩子讀了一年書;另一比特父親在他頻繁的商務旅行中總帶著他7歲的孩子。一比特父親這樣描述與他執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過程:“就好像是與我5歲的孩子進行了一年的野營。”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盡力去做吧!由此,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順利地管教他。

時機的把握當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長的孩子在需要表現獨立性和感受獨立性的時候要經歷兩個發展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絕性的表現,會說:“我自己做這件事。”這個階段很有可能發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然後,孩子們又會往後退一步,進入第二階段——一個接受父母的階段,這時他們為了必需的情感充實又回到家庭的大本營。在這個階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與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進入這個親近階段:當你在躺椅上閱讀雜誌的時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邊,這時別再繼續讀雜誌,應該停下來閱讀你的孩子。已經長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時候睡覺前要你給他講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間裏“睡一個晚上”的心迹,你應該尊重孩子與你親近的要求。當孩子纏在你身邊的時候,你要把握這樣的良機重新與他親近。如果你選錯了時機,在孩子要疏遠你的時候去親近他,那麼結果往往是遭到拒絕。

忙碌的上班族媽媽回到家不要忙著洗洗涮涮,多關注下孩子的需求吧。如果他正在玩著自己的遊戲,你可以不必凑過去,但如果他有與你親近的表示,請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兒,給孩子以關注吧!

親密育兒幫助你管教執拗的孩子

親密育兒能幫助你瞭解孩子的行為,增强你對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新增你對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機會。

適應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據生活中的變化來調整自己,他們學習接受別人對他們錯誤行為的糾正,最終能够自己糾正錯誤。有些孩子生來就是刺頭,親密育兒能幫助你找到管教他們的辦法。

親密育兒有助於孩子對你順從

親密育兒的真正回報是孩子對你的順從。這種養育管道除了讓父母為寶寶的需求敞開大門之外,還讓寶寶為父母的期望打開了大門。

父母們常有的抱怨是:“我的孩子根本不聽話。”我們來考察一下“聽話”這個詞,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通常從依賴父母逐漸地變得獨立起來,尋求著自我,孩子聽從的是他自己的意志。囙此,你的孩子實際上是聽話的,但他聽的是他自己的話,而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會有多順從,這取決於他的禀性以及你與孩子的親密程度,他的禀性你無法加以控制,而你們之間的親密是你能够加以影響的。由於你和感情親密的孩子心靈相通,孩子會敞開心扉接受你的觀點,用你的想法代替他原有的想法,聽從你的話,不再對你封閉他的心。與父母感情親密的孩子相信父母對世事是最在行的,這樣的孩子總想讓父母感到高興。

即使是最執拗的孩子也會服從於父親或者母親的意願,只要父母採取“我的孩子越執拗,我就越要與他親近”的養育原則。盼望著取悅父母、努力地順從父母,這正是與父母關係親密的孩子的行為標記。

本文標題: 你是孩子的幫助者還是控制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90033167026
相关資料
爸爸究竟多愛孩子?看這30件事他做過沒
當爸爸後,這30件事情你都做過嗎?別等孩子說出這句話,好爸爸一定會陪著孩子慢慢長大,不是嗎?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性格決定命運?男孩女孩大腦的這些差別你知道嗎
男孩女孩自出生起就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質,你知道為什麼嗎?兒子女兒為什麼差別那麼大?因為你可能不知道,男孩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這使他們精力更旺盛,體力更出色。·女孩强大的感知能力能幫助他們記憶。對於男孩的大腦,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如何充分滿足您的孩子?
記得不到2歲,香香就開始看動畫片了。香香起先愛看的是《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還更喜歡《花園寶寶》,大點了,倒是更喜歡《天線寶寶》。對了,還有《喜洋洋和灰太狼》,估計全天下的孩子都喜歡。我們對香香的看動畫片的願望,幾乎是100%滿足。
標籤: 香香 動畫
2歲小娃也有心理壓力?
在我們大人整天的喊著壓力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通過一些管道來緩解自己的這些不良情緒,可是天天喜歡玩的寶寶也會有壓力,可能大人們覺得不太可能。其實則不然,小寶寶也會有壓力存在的,像生病、上學、搬家、父母離婚、電視裏的恐怖畫面、鄰居家失火等等,這些
標籤: 心理壓力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