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輕鬆地帶孩子出門

父母帶孩子出門是常有的事。面對帶孩子出門的煩惱,浙江大學附屬幼稚園的家長朋友,有許多經驗與我們分享。常帶孩子外出能增長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父母的共識。在出門前,先讓兒子認識到他不是媽媽的“小跟班”,而是可以幫助媽媽辦事的小幫手。

主持:杭州一比特讀者向大家討教:“每次帶女兒去銀行、郵局、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辦事,女兒總會不耐煩地吵鬧,還爬到椅子上跳、跑去玩自動門,對我的斥責充耳不聞,甚至還跑到外面去……”

義烏讀者韓萍也為此煩惱:“有了孩子我就怕出門,每次到市場、銀行、公園等公共場所,兒子就開始奔跑追逐,讓我疲於應付。結果是乘興去敗興歸,真想發誓再不帶他出門。但一來放假時孩子沒人管,二來書上說,多帶孩子出門有利於孩子發展。我該怎樣做,才能輕鬆愉快地帶孩子出門?”

父母帶孩子出門是常有的事。面對帶孩子出門的煩惱,浙江大學附屬幼稚園的家長朋友,有許多經驗與我們分享。

觀點一:把外出當成瞭解社會和環境的課堂。

我喜歡帶兒子出門辦事,這是一個教育的機會,因為幫助孩子瞭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豐富他們生活的經驗,是父母的責任。為了避免好動的兒子不合作,我事先就讓孩子知道我要去哪,去辦什麼事。以去銀行為例,通常我一開口,好奇心極重的他就會問:銀行是什麼、在什麼路、為什麼要領錢、為什麼要存錢……我的解釋,不僅增强了他的社會觀念、新增了詞彙量,也讓他對我要辦的事有參與的感覺,而不是“陪大人辦事真無聊”。到了銀行,我會給他問題,讓他找答案,如爸爸排隊的櫃檯是幾號、一號櫃檯在哪、誰為爸爸服務等等,培養觀察力。現在,兒子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快熟悉所處的環境,如在這裡辦公的有11人、叔叔都打領帶、阿姨穿藍制服、警衛系皮帶、有4人排隊……我認為促進兒童社會化,讓他們熟悉所處的社會環境,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辦到的好方法。(5歲男孩父親付承興)

觀點二:變“小跟班”為小幫手。

常帶孩子外出能增長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父母的共識。可一邊辦事一邊要兼顧孩子,確實是件頭痛的事,幾次經驗後,我改變了做法與態度。在出門前,先讓兒子認識到他不是媽媽的“小跟班”,而是可以幫助媽媽辦事的小幫手。當兒子有了肩負重任的感覺時,就不會只顧著玩,而不聽勸告了。例如在銀行,我填表格時,就讓兒子先排隊等候;在郵局,我給他奶奶寄包裹,就請他在信上貼郵票再投入郵簡內;同時不忘以讚賞的口吻鼓勵他。路上或回家後,我順便告訴他一些有關銀行郵局的基本常識,若他還感興趣,就和他一起看書找資料學習更多的知識。

孩子精力充沛,東跑西跳,大多是出於好奇,所以,何不將他們這種好奇心帶入學習的領域,把您身邊的“小麻煩”,變成您最好的助手。說不定你還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更獨立也更有責任感了。(6歲男孩母親邵紅)

觀點三:不能改變孩子,就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吧。

原先我和許多父母一樣,通過和孩子“約法三章”再帶他出門,可一出門大多數孩子就一副“將在外軍令不受”的樣子。分析原因,雖說通常3歲的孩子已懂得“談條件”。但很多父母會和我一樣,一著急就用“不乖就不帶你回家”之類無法做到的條件來作約定或要脅孩子,結果因言而無信,而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先前的約定不見得能信守到底,昨天能做到,並不表示今天也能做到。後來,我採取主動的管道:第一,改變外出辦事的時間,避開人流高峰;第二,估計辦事時間會較長,給他選一本故事書、迷宮畫或玩具,以備他不耐煩或無聊時用。他的基本要求(水、零食)也事先準備好,免得臨時要不方便。小孩子的忍耐度低,餓了渴了都對大人會造成無謂的困擾。總之,不能改變孩子,就改變我們自己吧。(4歲男孩母親程浩)

觀點四:用社會公德和安全意識約束孩子。

大人辦事,孩子的眼睛忙著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在門診掛號大廳,當他的眼光停留在椅子上又叫又跳的小朋友時,我讓他看椅子上的鞋印,他會說:“小朋友把椅子踩得很髒,都不能坐了。”在銀行裏,他看到差點被自動門夾住或被行人撞上的小朋友,我就問他:“這樣是不是很危險?”當小朋友被人群擋住了視線,看不見媽媽大哭時,兒子說:“他真可憐,找不到媽媽了。”我趁機稱讚他:

“你一直陪伴媽媽,沒亂跑真乖。”

孩子好奇,難免好動,但如果為此不帶他們出門,就不能讓他們知道規矩,也沒有機會去觀察、去弄懂心中的疑惑,那他們又如何成長呢?我帶兒子出門,特別注意培養他的公眾意識,如讓他懂得在公共場所喧嘩或亂跑,不僅有危險,還會打擾別人的道理。在公園和遊戲場所,不能亂扔東西,愛護花草和公共設施等。因為讓孩子瞭解社會、融入社會,首先要學習規則、共存知識。(4歲男孩母親汪新昀)

觀點五:做遊戲,學規矩。

每次帶女兒去銀行辦事,總見她跳上跳下,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她才4歲,在心理學上仍屬“他律期”,僅以勸導管道難收其效,囙此我想出兩個方法,實施後女兒表現不凡,有如脫胎換骨一般。(l)排隊遊戲。要求她先幫我排隊,我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等,待她數完100或背完兩首古詩後,再換我去排,依此類推。如此,女兒不但有幫了大人忙的成就感,也建立起基本的責任心。(2)事先選一兩樣玩具(或圖書),如果她能乖乖坐在椅子上拼完簡易圖或看完圖書,辦妥事情後,便帶她去買樣小禮物表示嘉獎。如表現不佳,則罰她當天不准再玩喜歡的玩具。如此,女兒有了良好的表現。其實小孩對環境所表現出來的活動興趣,沒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只有成人引導對待得法不得法之別,我的觀點,供大家做參攷。(4歲女孩父親中珩)

觀點六:明確的訓示和規定,可為良好行為作保證。

4歲的兒子已經能接受明確的訓示與規定,如“不可以圖書館亂跑,這是規定。”“路上要和媽媽牽手,這是規定。”等等。我喜歡帶兒子出門辦事,我認為這能讓他見多識廣。每次外出前,我會把前往的地點、性質、重要性以及他被允許的行動範圍、音量等說明清楚,獲得承諾後再出門。經驗告訴我,孩子是重承諾的。囙此,一旦越軌,我只要提醒一句:“剛才是怎麼答應媽媽的?”就萬事OK。利用外出機會,通過訓示和規則,幫助孩子學習適當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益的。(5歲男孩母親鄭玉鶯)

本文標題: 怎樣輕鬆地帶孩子出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88789630507
相关資料
如何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
幼兒對動畫片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幼兒對世界的理解與看法。對幼兒而言,這兩類動畫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教師或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敘事型的動畫片時,應該將重點放在要求幼兒有序、完整地複述整個故事上,從而達到訓練其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目的。
標籤: 第二世界 動畫
家庭教育的誤區
家庭對孩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終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與影響了孩子日後發展的潜力與趨勢。比較美國與中國的早期家庭教育,我們很容易從兩者的差別中發現出一些問題。現時全國上下正在大談特談素質教育,這是黨和國家從社會發展進步與持續性的高度審視當前
標籤: 家庭教育 教育
如何對孩子說不
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有沒有尊重孩子父母的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儘量不要當著許多人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父母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仔細觀察發現,不是小孩不聽話,而是做父母的不會說孩子能聽懂的話。那麼,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說,兩三歲的孩子才會聽話呢?此後,每當睡覺時,只要媽媽說一句“蚊子又要出來找吃的了”,冬冬就會主動地蓋好被子。也就是說,與小孩接觸親密、關係親近的人的態度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