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三大原因導致孩子與父母疏遠

教育專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語言溝通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無法探知孩子內心世界的苦惱。天津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小波分析說,有三個原因導致孩子與父母日漸疏遠。王小波說,做父母的以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正是這個“為孩子好”,讓孩子吃盡了苦頭。王小波認為,首先,父母要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要瞭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
“孩子越大越沒有意思了。小的時候多好玩,什麼話都和我說,現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沒話說。”類似這位家長的抱怨,如今,在我國許多家庭都普遍存在。孩子長大了,卻與父母疏遠了,難道父母與孩子真的沒有共同語言嗎?教育專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語言溝通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無法探知孩子內心世界的苦惱。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孩子和父母為什麼好似來自不同的星球?天津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小波分析說,有三個原因導致孩子與父母日漸疏遠。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王小波說,做父母的以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正是這個“為孩子好”,讓孩子吃盡了苦頭。一比特高中生在日記中寫道:“他們對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也不讓我幹,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幹的,他們並不瞭解,也不感興趣,他們只是希望我好好念書,除了念書什麼也不讓做。”而這種做法恰恰傷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渴望,而父母對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輕視甚至呵斥,這很容易刺傷那些正在長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視孩子學業之外的需求。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學習、學歷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學、選好專業,而對孩子學習之外的生活與情感需要,則採取忽視、漠然態度。這種態度漸漸造就了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可填補的鴻溝。

三、傳媒時代,網路語言流行,父母與子女無法共亯網路語言。不上網的父母當然聽不懂什麼是“美眉、青蛙、恐龍、大蝦”之類的詞,卻只覺得都是些貧嘴呱舌,對其不屑一顧。而孩子們呢?則覺得父母索然無味,只會嘮叨瞎操心。同時,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長,父母卻落後了;對新的語彙、新的興趣、新的焦點話題、孩子談話的興奮點,父母都很茫然,卻仍然每天絮絮叨叨,這必然導致父子、母女之間無話可談。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處聊聊天,就變得不可能了。孩子寧可與網友聊得火熱,也不願對自己的至親父母送上一個笑臉。

如何消除父母與孩子之間鴻溝呢?王小波認為,首先,父母要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要瞭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其次,要主動和孩子說心理話,與孩子建立一種朋友般的關係。第三,儘量養成家庭聊天的習慣。家人聊天不僅可以引導孩子養成傾聽與傾訴的習慣,還可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使每個家庭成員都更善於傾聽,彼此關心,父母就不會再覺得與孩子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早期教育
本文標題: 專家指出:三大原因導致孩子與父母疏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88736150390
相关資料
教育專家給青年父母的30條建議
1、任何時候都對孩子滿懷希望;2、經常瞭解孩子喜歡什麼,讓孩子感到在家裡很快樂;3、經常鼓勵孩子,當孩子遇到失敗時,不要潑冷水;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爭吵;6、不對孩子說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壞說;7、能向孩子承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專家:“幼小銜接”家長要比孩子先適應
孩子、家長裡應外合老師唱起了“獨角戲”走廊上,有家長對著教室裏的孩子招手,有家長拿著相機對孩子拍照。教室裏的孩子都把目光轉向了教室外的家長,有的還站了起來,老師好像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一樣。市教科院專家表示,這是幼小銜接階段的社會適應性
標籤: 幼小銜接 幼儿園 升學考試
專家:培養習慣比學知識更重要
教育專家表示,這是“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學習、生活習慣問題”,家長要協助老師幫孩子儘快適應,習慣比知識更重要。市教科院專家稱,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除了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鐘,可以在家刻意地強調一下時間的概念,比如,2點了,該睡午覺了;5點了,該吃晚
標籤: 升學考試
幼小銜接要從四方面過度
的確,幼儿園的小朋友成長為學校的小學生,角色變了,要求變了,家長的期望值也變了。■過渡期選擇學前班切勿盲目在假期悄然興起的“學前班”熱,實際上是一些家長為孩子做好從幼儿園向小學過渡的一種選擇。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幼小銜接的方法時,一定要選擇最
標籤: 幼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