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師急匆匆跑來向我訴苦:“J老師,這些孩子沒法教了……”“怎麼回事?”孩子就是這樣淘氣又可愛,有時候他們往往聽不懂大人生氣時候說的反話,鬧出不少笑話呢。對孩子說反話,也會造成孩子懷疑一切的陰暗心理,認為大人們說話真真假假,難以捉摸,不能相信。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師急匆匆跑來向我訴苦:“J老師,這些孩子沒法教了……”“怎麼回事?”“剛剛進入午睡室前,有兩個孩子做壞事,我就說把他們送到小班去好好學習一下。本來我以為他們會害怕,會記住這個教訓,沒想到我一轉身的功夫,兩個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樓的小班去了,你說這怎麼教啊?”孩子就是這樣淘氣又可愛,有時候他們往往聽不懂大人生氣時候說的反話,鬧出不少笑話呢。

故事2:XX班有個非常調皮的男孩子,真是讓老師傷透腦筋。一天,小傢伙又出狀況了,老師對著他直搖頭說“我真是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啊!”小傢伙認真的回答“老師,那你就再想想辦法吧!”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故事,會心一笑,可愛的孩子總是讓我們覺得那份天真、燦爛與純真,那種早已離我們遠去的優秀品質。

可再一想,我開始覺得苦澀,這個故事就像個冷笑話,就像一個墨西哥人說,“上帝很愛美國人,撒給他們廣闊的領土,很愛中東人,撒給他們烏黑的石油,很愛俄羅斯人,撒給他們豐富的礦藏,很愛中國人,撒給他們勤勞的雙手,很愛日本人,撒給他們無邊的海洋……上帝最愛的還是墨西哥人,每樣都撒了一點,但忘記撒給他們腦袋”(《吳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個國家被隔離》)。好笑嗎?可樂嗎?答案是否定的。

育兒專家認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反話正說,是一種藝術,正話反說,是一種不幸。對小孩子說反話,會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們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對孩子應該是真誠的,純真的,就像一杯開水一樣,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顆心。

反話,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下的語言形式,對於低齡孩子不能理解反話,囙此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不適合用否定的管道來教育孩子。

學齡前期的學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習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麼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移自己的行為。下麵給出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的類似問題。

對孩子說反話,也會造成孩子懷疑一切的陰暗心理,認為大人們說話真真假假,難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於對周圍的人產生敵意,輕則疏遠親人,冷漠朋友;重則心靈扭曲,仇視社會。

本文標題: 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87564251307
相关資料
孩子被打,應該還手嗎?
很多家長朋友在部落格、論壇裏抱怨說,孩子被人打了,想告訴孩子,被人欺負了應該還手,又怕孩子就此成為小霸王;想告訴孩子,忍氣吞聲吧,可在今天遍地是“豺狼”,充滿了競爭與弱肉强食的社會裏,長大後懦弱的性格,會被人欺負。一個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著要接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專家解讀兒童常見三大“病”
解析:3—6歲孩子家長普遍反映,孩子脾氣壞,一遇到不高興就會哭鬧、罵人、摔東西,甚至打人踢人,講道理根本沒用。發生衝突之後,碰到壞脾氣的家長或大人心情不好,會被孩子的行為激怒,用權威去鎮壓孩子,結果沒有贏家。更多家長找不到有效解決辦法時,通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孩子應當經歷的10件事
能感受父親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成人的信任感,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體驗和理解成人的視野,體驗視角轉變的樂趣;適應爸爸身體的移動、晃動,挑戰孩子的平衡能力。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專家花了近兩年時間,研究出0-3歲嬰幼兒應當經歷的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令人激動的童心童語
做了父母,在付出的同時,雖然不希求回報,但總是有那麼幾個瞬間,是孩子,讓我們的心被觸動。有時,感動是一句話,一個動作,或僅僅一個眼神。於是她先軟硬兼施地勸說外婆不要喝她的橙汁,又不斷跑到我身邊央求我帶她走。容嘉1歲零8個月的一天,正在家裡喝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