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早教認識的五大誤區

很多家長以為,上早教課就是把孩子扔到課堂上,去跟著老師學東西。其實,早教課,教的是家長,不是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前面我說,感覺上早教課我比孩子還累的原因。

人們對早教認識的五大誤區

誤區1.早教課的主體是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上早教課就是把孩子扔到課堂上,去跟著老師學東西。所以,自己心不在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一旁聊天或隨意走動或者打電話。其實,早教課,教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早教課的意義在於幫助父母建立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瞭解一些育兒知識,包括飲食、健康和開發智力等等;幫助家長及時把握寶寶的敏感期,協助寶寶一起感受新事物;讓家長懂得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興趣和能力;強調親子互動,使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同遊戲,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與技能,等等。這就是為什麼前面我說,感覺上早教課我比孩子還累的原因。因為,真正受教育的,是我啊。

誤區2.早教課的責任在老師

有些家長把教育的責任全部寄託在早教課的老師身上,以為早教課的老師就像幼儿園老師或者小學老師一樣,教書育人。其實,早教課的老師,主要是示範和引導,幫助家長和孩子進行互動遊戲。

很多家長花錢報了早教班,因為自己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來陪孩子參加早教課,完成“陪讀”的角色,心想反正有老師嘛。這都是不對的,最好由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參加早教班,才能起到受教育的目的。

誤區3.早教課是開發智力,能讓孩子更聰明

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上了早教課,我的孩子就會更聰明,就比其他孩子贏了一個起跑線。其實,早期教育不僅局限於智力開發,早教也不是培養“神童”,早教課的內容還包括為孩子創建一個成長環境,引發孩子的探索行為,促進孩子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能力、情緒和社會行為這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早教班並不是想像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過早教的孩子將來就有所作為,而沒上早教班的孩子就什麼都不是。

誤區4.早教=早學習

我曾聽一個反對早教課的媽媽說:“現在的孩子真是累,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就要到處上課?還在吃奶的小屁孩,就開始學習?”她對早教課產生了一個誤解,其實,早教課並不是讓寶寶來學習知識的。

很多家長喜歡用“會認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詩”、“會數幾個數”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然而,早教課的最大意義並不在於教會寶寶唱一首歌、認一個字或者背一首詩,而是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於樂,生動有趣,讓寶寶學的開心,在遊戲中提高寶寶的獨立性、想像力、記憶力、專注力、適應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誤區5.早教課的效果立竿見影

有的家長說,感覺寶寶上了早教課,也沒什麼改變沒什麼進步。其實寶寶的學習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特別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接觸的東西不會馬上表現出來,不可能上了課立即就有效果。而且,因為早教課更注重潜能的培養和開發,所以早教效果短時期內難以發現。

家長不能只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過分關注孩子是否有所進步。另外,也需要有心理准備,那就是:早期教育是有效的,但不等於所有的早教課程都是有效的。事實上,相當多的早教課程被染上了商業味,炒作成分多。

本文標題: 對早教認識的五大誤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83316797330
相关資料
公立幼儿園與私立幼儿園有何區別?
但是最最緊要的問題還是要確立一個方向:那就是公立幼儿園和私立幼儿園到底哪個更好,哪個更適合孩子,哪個更容易讓家長們接受呢?其實,公立幼儿園和私立幼儿園各有千秋,它們在教育體制、師資貭素和早教方法等方面有著各自的特點,家長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濟
標籤: 幼儿園
統一式教育有必要嗎?
上課有統一的坐姿、購買統一的文具、包統一的書皮、名字寫在統一的位置、穿統一式樣的舞蹈鞋、戴統一的小黃帽……剛剛開學,不少一年級新生的家長被這些事情煩惱著。這種整齊劃一的教育是否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
標籤: 王棟生 升學考試
幼稚教育:下一代社會資源提前競爭?
幼稚教育被稱為學齡前教育,不在義務教育之列。正是這樣的命名和政策導向,讓許多人以為,學齡前就是一個長身體、隨便玩玩的時期,不需要費勁思考教育的問題,在國家的資源配置上,這也是被嚴重忽視的部分。人們容易以為,幼稚教育是一個淺顯的教育階段,幾個
標籤: 幼儿園 階層固化 幼稚教育 社會問題
您教會孩子意外應急措施了嗎?
有資料表明,52%以上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裡,甚至就發生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所以,“家即將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一場所”的論斷,並不是危言聳聽的。正因如此,家長很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防範和處理意外傷害的方法。事後有人問孩子,怎會知道煤氣洩漏時不能開
標籤: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