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顯然並非所有人都能學好數學,很多人甚至對其望而生畏。英國《衛報》稱,全世界約1/4的人患有“數學焦慮症”。從現在開始,要想讓孩子成為數學“學霸”,家長們自己得先對“數學焦慮感”說不。
一項新研究顯示,“數學焦慮症”居然是會遺傳的。
遺傳的管道?幫孩子做功課。
根據一項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調查研究表明,那些自己患有“數學焦慮症”的父母的孩子也會學不好數學,並且也患上“數學焦慮症”,尤其是在父母經常幫他們完成數學工作的情况下。
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中西地區的29所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438個孩子,在學年的始末分別測驗了他們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焦慮感。而這些孩子的父母也要完成有關數學焦慮感和幫孩子完成工作的頻率的問卷。
調查結果非常引人關注。那些自己患有“數學焦慮症”的父母越想幫他們的孩子,孩子的數學越差,甚至和同齡人的水准相差1/3之多。而正因為孩子成績差還會進一步惡化尚處於初期階段的“數學焦慮症”。
“家長們顯然不是想害他們的孩子,”芝加哥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有關焦慮和表現的《窒息》一書的作者SianL.Beilock說“但我們必須保證他們的投入是真正有效的。他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數學焦慮症,而且對孩子說什麼話其實很重要。”
舉個例子,她說,要安慰一個對做作業感到很痛苦的孩子,如果對他說,“我也不擅長數學,這也沒什麼,”這就並不是一個良好的資訊。
這項研究結果對來自賓州阿斯帕的四個孩子的母親JenniferHare來說一點都不意外,在大學裏,她的父母也患有數學焦慮症,所以她當時也果斷為了避免上數學必修課而改換了專業。
一比特“足球媽媽”(非常重視小孩休閒活動,親自開車接送小孩參加運動,活動的母親)仍在努力地幫助她患有數學焦慮症的孩子。為了掩飾她自己在面對那些擬代數問題的痛苦表情,她用一張紙擋在自己臉上。但這糊弄不了她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她經常會突然憤憤地說:“這些老師在想什麼?他們是瘋了麼?”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關注數學焦慮症的影響,一些研究顯示,10%到20%的成人備受數學焦慮症的困擾。數學焦慮症不僅影響到考試成績還會影響自信心和日常的計算能力。(例如:塗客廳的兩面牆需要多少加侖的塗料?你能够用製作兩層蛋糕的食譜配比來製作三層蛋糕嘛?)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數學焦慮症專家MarkH.Ashcraft解釋這個現象非常好理解,“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需要大腦中很多工作記憶的空間,而患有數學焦慮症的人無法達到這一水准,這部分空間被焦慮和擔心佔據了,所以他們也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去解題了。”
很多成年人把國中代數視為數學焦慮症的源頭。而研究顯示這一現象可能開始得更早。
在一項2010年的研究中,Beilock的團隊發現了一個導致數學焦慮症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小女孩的影響尤為顯著,那就是:她們同樣患有數學焦慮症的國中老師,而且90%的人是女性。
不過患有數學焦慮症且老是要幫孩子做作業的父母的因素是一個新發現。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HarrisCooper在研究了工作的影響後指出,每當學校引入新的數學學習方法後,父母的數學焦慮症就會加劇。
在紐約時報的臉書主頁上,來自愛達荷州桑德波因特的TheresaEllson在回應一條標注時描述了她在幫她女兒應對共同覈心數學測試的焦慮:“我把數學工作的難度標記為我需要在幫她做完以後喝幾杯紅酒。例如長除法就是兩杯紅酒的難度。而這只是四年級孩子的數學工作。”
如果這個研究有什麼安慰之處的話,那就是患有數學焦慮症的父母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負面的作用。
那麼這些父母到底該如何幫他們的孩子學數學呢?
Cooper教授建議年紀小的孩子父母應該為他們的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學數學氛圍,指出一些正確的數學行為的範本。可以是這樣的在玩中學,告訴你的孩子“你有數學工作,我也我的數學工作”,然後在你算找零,計算晚餐什麼時候好,在雜貨店比價的時候都和他們強調這一點。
下麵就是一比特母親TaraSweeney的例子:
來自紐約花卉園的Sweeney到現在還記得自己三年級的時候在全班面前背誦乘法口訣表時的焦慮。所以當她自己的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她會仔細看他的數學工作,並且發郵件抄送給她在歐洲工作的老公。
“他會和我們開電話會議因為我實在是對數學感到太焦慮了,”Sweeney說,“我會大吼著說我受夠了,我做不出。”
而最後她還是不得不妥協,“數學是必須要學的。”
所以她開始仔細地研究學校的數學課程。她向老師討來教學手册和課程大綱,她還觀看授課視頻。
“班上孩子的媽媽有時會很煩我,”Sweeney說,“但我不介意花費那麼多時間,因為我需要變得自信。我不想讓我兒子也和我一樣對數學感到如此焦慮。”
而且她還說,“在過去的這一年中,我已經開始覺得數學沒那麼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