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遊戲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

教師要善於將規則滲透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活動特別是區域活動中學習和體驗各種規則。如幼兒通過遊戲“紅綠燈”,瞭解“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充分認識不遵守交通規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一)融規則於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和感知各種規則

幼兒的遊戲內容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縮小了的社會。教師要善於將規則滲透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活動特別是區域活動中學習和體驗各種規則。如幼兒通過遊戲“紅綠燈”,瞭解“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充分認識不遵守交通規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再如在棋類遊戲中,瞭解象棋、跳棋、圍棋等各種棋類的不同下法與規則;在“銀行”的遊戲中,顧客取錢需要排隊;“圖書館”內須保持安靜,不能大聲喧嘩及借閱圖書的規則;在建築角內與人合作搭建及整理玩具的規則,等等。幼兒通過遊戲相互交流著彼此的經驗,明確所學到的各種規則都與自己密切相關,明白規則不僅約束著別人的行為,同樣也約束著自己的行為。

(二)增强遊戲規則的靈活性,變他律為自律

教育工作者對規則的最終期望是規則能成為孩子行為的內部參照,囙此孩子對規則的理解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灌輸。引導幼兒參與遊戲規則的製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增强其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如在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中,按照規則應該是老狼抓住誰,誰就當下一輪的老狼。可由於幼兒都想當“老狼”,於是出現了“老狼”抓、沒人躲的現象,孩子們失去了興趣,也達不到鍛煉幼兒奔跑的目的。於是教師請孩子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最後確定“誰最先跑回動物的家,誰當老狼。”這樣就調動了幼兒奔跑的積極性,遊戲又恢復了生氣。

皮亞傑認為遊戲規則是由兒童們自己商定的,一旦確定了規則,參加的人就有義務遵守它。區角活動以其較高的遊戲自主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活動中,每個遊戲的參與人數和規則都是由孩子和老師一起製定的,並在遊戲中不斷修改與完善。例如,在遊戲“娃娃家“活動中,開始時孩子是漫無目的地各自玩耍,一會兒就覺得沒有意思,於是幾個人凑在一起商量最初的遊戲規則:“媽媽”幹什麼,“娃娃”幹什麼。一個生動的“娃娃家”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還新增了送寶寶上幼儿園、和寶寶一起做親子遊戲等情節,豐富了遊戲內容。在遊戲中,孩子們自己確定規則,自己解决問題,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他們相互影響,不斷磨合,以自己的管道構建著遊戲的程式和規則,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性、創造性。[4]由於規則是孩子們自己製定的,就更具約束力,其規則意識也得到了發展。

(三)注重交流與合作,提升規則執行力

幼兒生活在集體中,就要與同伴進行交往,遵守集體的規則,懂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知道自己對集體的作用。為此,我們特意設計了一些讓孩子之間有交流、有碰撞的團體遊戲,而盡可能避免以個人為組織的個體活動。如在手工區編織彩帶的活動中,為了新增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一人編織、一人幫助,不僅加快了編織速度,還培養了相互配合的能力。通過遊戲,幼兒知道集體的榮譽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知道遊戲的快樂是由大家創造的,要想快樂遊戲就必須遵守規則。幼兒通過遊戲與他人交往,學會合作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如在搭建“動物園”的遊戲中,“動物園”的工程還沒有完工,忽然有一個孩子提議改搭汽車,這個建議馬上遭到其他人的反對,經過協商,孩子們决定先搭完動物園,再搭汽車。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謙讓,學會了使用規則來减少衝突。通過遊戲中的衝突與合作,孩子們體驗著規則的公正與互惠。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創設滿足幼兒交往需要的活動空間,鼓勵幼兒在遊戲中主動與同伴和成人交往,提升規則的執行力。

(四)完善遊戲評估,讓幼兒參與

遊戲活動評估往往以結果為主要內容,忽視了遊戲過程中的其他教育價值,如孩子行為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等。幼兒正處在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自律,必須讓幼兒掌握判斷是非的標準。參與活動的評估,以規則來評估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能有效提高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在遊戲過程中,除了要定好規則,要求幼兒自覺遵守外,更重要的是在評估環節強調規則的執行情况,讓幼兒理解遵守規則是保證遊戲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學會依據規則來評估遊戲的效果。例如在體育遊戲“奧運之星”中,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規則要求幼兒必須先完成一個墊上前滾翻,然後跨躍障礙、舉起重物,最先到達的隊為勝。教師引導幼兒一起來評估,強調規則的遵守情况,結果發現幼兒評估內容豐富,對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能够明確指出。可見,讓孩子們參與遊戲的評估,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克服自己的衝動,在評估他人的過程中也教育了自己,體驗到遵守遊戲規則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誠實、質樸的品質。另外,加强家園聯系,重視幼兒的實踐活動也很重要。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的知識以及習得的規則,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强化。家長是最有機會帶幼兒到社會實踐中進行真正鍛煉的人,囙此家長要善於為幼兒創造實踐的機會,注重對孩子的隨機教育,强化自身的規則行為,為幼兒做出好的榜樣。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幼兒通過遊戲及各種活動,多角度多管道地進行反復實踐,不斷內化,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並鞏固,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貭素基礎。

資料標籤: 規則意識 老狼
本文標題: 運用遊戲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80002082457
相关資料
清華教授:孩子最應該學好的課是體育
大多數西方,尤其是美國領導人都有體育上的一技之長。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我的分析是,運動員出身的人,一定具備有特殊的心理素質。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貭素。
標籤:
家庭教育的五大盲點
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別人行,你為什麼就不行”,“你看看XX家的小朋友”……這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口頭禪。教育孩子不僅要發展他們的智力,還要培養他們的品德。
標籤: 家庭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電子產品上癮會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一些年齡稍大的兒童由於長期依賴電子產品而無法使用筆或在紙質試卷上答題。英國公共衛生部門指出,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時間太久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孤獨、失落和焦慮等。王彥玲表示,電子依賴的產生是由於人的本身人格方面的不足,在整個社會環境的
標籤:
專家羅列十大溺愛做法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寶媽寶爸們,跟隨爸媽搜來看看哪些屬於“溺愛”呢?
標籤: 親子成長 溺愛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