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努力,最壞不過大器晚成

之前,我還會勵志一把,鼓勵他們說:只要努力,一切都來得及。我也點點頭,因為,既然沒退路了,就只能往前了,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於是,我說了這句話:從現在開始,不留餘力地努力吧,結果不重要,大不了大器晚成。最差的結果,不過是晚一點看到路上的風景而已。

1

我教了許多年英語,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每次在上課報名前,都會有無數個學生問我,老師,現在報名還來得及嗎?

之前,我還會勵志一把,鼓勵他們說:只要努力,一切都來得及。

後來,直接變成了巴掌:孩子,我說來不及了,你還會繼續學嗎?

孩子點點頭,說,反正沒退路了,只能義無反顧了。

我也點點頭,因為,既然沒退路了,就只能往前了,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2

去年的5月底,還有十幾天四六級考試,一個孩子在微博上跟我私信,說:老師,馬上還有十多天就考試了,我真題還沒做完,單詞還沒背完,現在還來得及嗎?

當老師這些年,我隱隱約約地知道來不及。因為都快考試了,單詞還沒背完,這不廢了嗎?

我本來想語重心長地跟孩子說,重在參與。可是,他焦慮的語氣讓我下不了嘴去刺激他。於是,我說了這句話:從現在開始,不留餘力地努力吧,結果不重要,大不了大器晚成。

那十幾天,他每天背幾個小時的單詞,然後做幾個小時的真題。後來出分,果然和勵志故事不一樣,他差了40多分。

他留言給我,說自己心灰意冷,失去希望,不想再考了。我問他,上一次考了多少,他說,差了80多。我笑笑,說,至少進步了。那你還考嗎?

過了一段時間,他回復我,考。

3

後來,我在網路課堂上看到了他的ID好幾次,他幾乎每天都在跟教學直播,也時常課後問問題。這一次,他從7月份暑假就開始準備,一直跟到了12月最後的模考班,五個月,大汗淋漓。

後來,成績出來,他考了550分。這個分數,就算拿到英語專業中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很難想像這一路他有多麼努力,也很難想像他遭遇第一次挫折後如何調整好狀態重新備戰。我只知道,他給我曬英語成績時的喜悅。

現在,他養成了每天讀英語的習慣,養成了每天背單詞看美劇的習慣。四級剛過,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開始了六級的備考。

我讓他寫幾句話給學弟學妹們,他說,早點準備,多給自己點時間,還要相信自己沒問題。他接著說:其實,只要開始,永遠不晚,因為大不了大器晚成咯。

4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會不停地焦慮,而打敗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刻著手去幹,不拖延地邁出第一步。該出發的時候,一定要出發;該行動的時候,絕對不要拖延。只要你想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尤其是正處在最青春年少的時光。

這世界總是這樣,當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沒有行動,拖著拖著,就變成了夢想。其實,只要開始去做了,很多事情,哪怕這次不成功,畢竟還有下次。你要相信,命運總會給努力的人一個恰如其分的安排,大不了,不過是大器晚成。

所以,想見一個人,就打電話給她;想學英語,就開始背單詞;想去旅遊,就從今天起存路費……

對於每個人來說,最早的日子就是今天,最早的時刻就是此時此刻。沒時間去抱怨,更別問來不來得及,很多地方,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其實也並沒有那麼難以到達。

最差的結果,不過是晚一點看到路上的風景而已。何况,上天又怎麼會辜負一個努力的人呢?
資料標籤: 英語
本文標題: 你只管努力,最壞不過大器晚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77746123628
相关資料
孩子,我一直愛你,但從不“欠”你!
他坦言,父母不配擁有他這樣的好兒子!遭到孩子如此嫌弃,他的父母聽到後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千辛萬苦,卻把孩子培養成了白眼狼。悲哀的是,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真真的存在,而且不是少數。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不會用腦的孩子最吃虧!大腦的9個使用規律,讓你學習效率高到爆!
認為自己已經努力了,能做的都做了,可成績還是起起伏伏,差强人意。學習超過30分鐘會累的呐,一定要休息一下才能緩解;熬夜超過10點會困的呐,一定要睡飽了才好。打住,控制不住你的大腦,還談什麼學習。垃圾食品、劣質食品、所有化學製品和防腐劑,不僅
標籤:
性格好的孩子,父母都先這樣做丨爸媽必看
安安是個聰明的小男孩,平時挺乖巧,可一旦家裡來了客人,就變成了一個“人來瘋”。另一個小女孩斯斯人如其名,她無論在家裡或者幼儿園都很聽話、乖巧,安安靜靜,很少調皮搗蛋。你別以為斯斯是一個聽話盲從的孩子,相反,她是一個很有主見,喜歡思考的小朋友
標籤: 親子成長 幼儿園 家庭教育 育兒 早期教育
叛逆期也是重要轉捩點,這3個年齡段,爸媽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科學的家庭教育。之前家庭教育觀念意識淡薄的家長,現在為了第二個寶寶,也在積極做功課,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名健康快樂,聰明可愛的寶寶。下麵,陳老師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一講,怎樣把握孩子的轉捩點,進行科學
標籤: 家庭教育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