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教育孩子可取嗎?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媽媽不耐煩地瞪了孩子一眼,說:“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個上幼儿園的孩子聽到媽媽說不要他了,他會當真,而不會想到那只是一句戲言。如果發現自己內心很煩亂,就不要忙著教訓孩子,請等自己平靜之後再跟孩子對話。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比特騎自行車的年輕媽媽在路口停了下來,車後座上是她的女兒,大約五六歲的模樣,媽媽左顧右盼,有點心不在焉,這時,女孩正在抹眼淚。

媽媽不耐煩地瞪了孩子一眼,說:“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低下了頭,還在哭。媽媽注意到周圍的人正在看她們母女倆,轉頭對女兒說:“再哭就讓警詧把你帶走!”

女孩强忍淚水止住哭泣,嘴唇抽搐著,驚恐不安地看著媽媽。恐嚇是一種“精神暴力”這位年輕的媽媽也許只是想管住孩子,讓她不要在大街上哭泣,但她顯然對這種方法的負面效應估計不足:孩子無形之中感受了精神暴力,相當於內心經受了一場拳打脚踢。

對孩子來說,成人說的話是無可爭議的。一個上幼儿園的孩子聽到媽媽說不要他了,他會當真,而不會想到那只是一句戲言。因為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父母說不要他了,就意味著他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的。這種意識一旦形成,會給他以後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他會不自覺地否定自己,貶低自己。

恐嚇不僅會令孩子變得拘謹、膽小、說謊,還會導致成年以後的心理障礙。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比特30多歲的男士,事業很成功,但每當堵車或在封閉的電梯裏時,他都會緊張、焦慮,以至於不敢一個人開車,不敢到外地出差。

原來,在他上小學前幾年,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為了管他,爺爺奶奶就對他說,你要再不聽話,我們也不要你了。使他覺得是自己不可愛,所以爸爸媽媽才“不要”他。為了哄他睡覺,就對他說,你再不睡覺,鬼就會來抓你……就這樣,他嚇得趕緊閉上眼睛,心裡卻在不停地想,鬼怎麼怎麼可怕……長大以後,這些童年往事漸漸淡忘了,但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卻無法抹去,每每遇到挫折,便會被激發出來,出現前面提及的那些症狀。

焦慮會“傳染”

成年人對孩子採取恐嚇、嚇唬等管道時,往往是自己內心最焦慮、最無助的時候。生活的壓力、內心的煩惱,常使成年人的內心失衡。這時,他們極易發現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

我們經常會見到,年輕的爸媽在那兒十分焦慮、激動地管教孩子。而孩子呢,爸媽講的“大道理”還沒聽懂,卻最先感受了父母內心的焦慮,因為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對情緒的接受速度要比“道理”快得多!

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父母是孩子心靈的守護神。孩子的心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關愛,恐嚇或嚇唬是一種笨辦法。

為人父母,有必要時常內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以“都是為了孩子好”為藉口,帶著憤怒或焦躁的情緒訓斥孩子?只有先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孩子眼裡的塵埃。

孩子情緒煩躁時,先不要急於壓制他,而應及時察看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平靜、祥和。如果發現自己內心很煩亂,就不要忙著教訓孩子,請等自己平靜之後再跟孩子對話。父母心平氣和本身就是一針鎮定劑,它有安撫孩子情緒的力量。

本文標題: 恐嚇教育孩子可取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71489813929
相关資料
你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嗎?
一些家長頭疼無法知道孩子為什麼大哭大鬧,不明白孩子為何特別淘氣,不清楚孩子為何忽然好動。從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現種種困惑,是因為家長沒有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在孩子語言能力尚未完全發育之時,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種行為語言。以上,我們分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幼儿園到星級酒店過聖誕?
近些天來,樂樂(化名)和小朋友們一直忙著排練聖誕節目,就等著即將到來的耶誕節表演了,可幼儿園發的一份通知卻讓樂樂的媽媽不太高興。幼儿園說,這個耶誕節要在一家四星級酒店過,晚會包括自助餐會、彙報表演和幸運抽獎,收費有198元和298元的標準。
標籤: 幼儿園
與寶寶一起分享閱讀的幸福
早期閱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書中得到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對書的有益的態度,養成一生的欣賞趣味。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個時刻和孩子共同進入閱讀時光。這樣有聲有色地給寶寶講書,寶寶有很强的參與感,閱讀成了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每天,我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2-6歲寶寶閱讀培養指南
尤其是想像能力。這就是和市場上獨立成書的“無字書”。我之所以把無字書列在這個時期可以重點提供的圖書,是因為此前,無論孩子的語言和想像都不連冠,知識有限,對故事的理解仍局限在每天的生活和重複內容中。無字書應該是提升孩子創造的方法書,它為今後孩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無字書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