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玩伴鍛煉社交能力

早期的兒童教育家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提醒孩子們要‘運用你們的語言’而不是打鬥與搶奪。四歲大的凱特很喜歡她的朋友奈爾。甚至她們不在一起的時候,凱特也會時不時地跟“想像中的奈爾”說話,假裝她的小夥伴正在和她一起玩。

導讀:衝突的爆發是因為孩子們仍不具備調和爭執的能力。早期的兒童教育家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提醒孩子們要‘運用你們的語言’而不是打鬥與搶奪。家長們在監督學齡前兒童的友誼時也經常要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準備好時刻看著你的小孩吧。

四歲大的凱特很喜歡她的朋友奈爾。非常幸運地,她們的母親也彼此有好感,囙此她們兩家經常在一起聚。但凱特仍然對此不滿足,她每天早上都問她媽媽:“奈爾今天會來嗎?”甚至她們不在一起的時候,凱特也會時不時地跟“想像中的奈爾”說話,假裝她的小夥伴正在和她一起玩。

凱特的母親艾莉森·斯威特驚訝於她女兒的第一份友誼是如此强烈:“她一年前並不怎麼關心其他的小朋友,但是現在奈爾對她來說卻是如此重要。”

溫尼伯大學發展學教授黛布拉·邁爾認為,儘管明確地意識到周圍有其他小孩的存在並且會模仿他們的行為,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通常還是喜歡一個人玩。“但是當他們長大一些後,他們開始一起玩耍,並開始建立起真實、堅固的友誼。”

假想遊戲的開始似乎標誌著孩子的互動能力正在逐步培養起來。“一些孩子會玩帶有角色(你來當小孩,我來當爸爸)和情節(我們正要去商店去買一把錘子)的假裝遊戲。在表演一個故事時假想旁邊有一個朋友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她自己,以及她和她周圍的人的感受”,邁爾解釋道。

“並且不要低估這些早期友誼的價值。”邁爾說:“它對孩子們感情和社會意識的發展以及瞭解周圍的世界很有幫助。”

當然,這些好處有時並不顯而易見,尤其當你的孩子的玩樂包含了許多關於玩具的爭吵,以及你的孩子因為不肯讓出玩具卡車而跟別的孩子爭吵時。但是邁爾建議家長們應該把這當作是學習的機會:“衝突的爆發是因為孩子們仍不具備調和爭執的能力。早期的兒童教育家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提醒孩子們要‘運用你們的語言’而不是打鬥與搶奪。”家長們在監督學齡前兒童的友誼時也經常要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準備好時刻看著你的小孩吧。

對於正在瞭解社會的學齡前兒童的家長,邁爾另外推薦了一些有用的方法:

教育你的孩子在加入一個遊戲前先問一問“我可以幫什麼忙嗎?”或是“我可以一起玩嗎?”有些孩子對於自己正在玩的遊戲有非常明確的想法,他們會因為其他孩子的突然加入而不高興。

教導孩子輪流玩的概念。對於一些沒有耐心的孩子來說,在其他孩子騎著小三輪車的時候幹等是十分痛苦的。囙此他們或許需要一些你的幫助:“還有一分鐘就輪到你了。你打算在哪裡騎?”

為了减少爭執,在開始玩之前問一問你的孩子,哪些玩具是他特別喜歡的。並且儘量準備兩倍的玩具。(例如,你可以把積木分別放進兩個箱子裏。)

“許多善於交朋友的小孩都很有禮貌——經常說‘對不起’和‘謝謝’,”邁爾說,“其他一些讚美的話也很有效,比如說‘我很喜歡你的洋娃娃’或者‘你蓋的城堡好大啊’。你可以訓練你的小孩用這些話來和他喜歡的孩子交朋友。”

準備好坐在地上和你的小孩以及他的朋友一起開始遊戲。當遊戲步入正軌,孩子們都投入進去之後,你就可以悄悄地離開了。

儘量期待同性之間的友誼。儘管一些孩子會同時有同性和异性的朋友,通常來說男孩還是喜歡和男孩玩,而女孩則喜歡和女孩玩。

尊重個人的性格。邁爾說:“某些孩子只是比別人更善於交際。”而有一些孩子則需要大量“單獨玩”的時間來平衡他們與朋友的相互影響。他們確實更喜歡只交一或兩個朋友,或是僅和一個表親或者嫡親小孩一起玩。

邁爾說:“孩子們正是通過這些早期的友誼學到了協商,合作和交流的美感和技巧。”

本文標題: 找玩伴鍛煉社交能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67573838082
相关資料
如果你的孩子有意說謊
父母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誠實做人。如果一時失信於孩子,應向孩子說明原因、虛心承認錯誤並改正。常常跟小朋友誇口說自己家裡沒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了家,卻說是別人給的;把媽媽的項鍊弄壞了,卻矢口否認……當你發現家裡那個天真
標籤: 親子成長 玩具 育兒 早期教育
育兒要盡心盡責
如今患孤獨症兒童增多,除了可能由母親懷孕時過多接觸電磁波等先天因素外,還與嬰幼兒的家庭氛圍有關。據專家調查,患孤獨症的兒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經常訓斥孩子或家裡只有老人單獨帶孩子。
標籤: 育兒 親子成長 孤獨症
責備引起病
因承受不起責備而生病,聽來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確是事實。
標籤: 親子成長 癔病 育兒
育兒測評白領父母很“濉
早期教育這所學校只可能出現失敗的老師,絕不應該出現“失學的孩子”,孩子教育的起點高低與家長重視程度、家庭環境等因素休戚相關。囙此,此次測評的設計者,外研社兒童發展中心的眾多早教專家表示,測評的覈心就是考察父母對於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能否給予
標籤: 育兒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