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兩個選擇:
一個人有思想但表達能力差每次溝通都需要半小時以上
一個人平平無奇但溝通迅速get佔用時間不超過5分鐘
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二個做同事!
紮克伯格就曾經感歎:Facebook裡面有太多優秀的思想因為不善言談而被埋沒。
現代人的時間越來越緊張,人們對長篇大論的耐心越來越少,如果你的看法冗長、沒有邏輯,又缺乏吸引力,那麼你就很可能會被領導和同事嫌弃!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提高表達能力,讓自己看起來很有邏輯性、趣味性呢?
01
我來講三點
1871年英國經濟學家、邏輯學家威廉·傑沃斯說:「如果往盤子裏扔豆子,掃一眼就得報出數位,扔三個時你一定能數對,扔五個時你就會開始出錯,扔十個時數錯的概率有一半,扔到十五個時,你幾乎每次都數錯。」
“三”為什麼有這麼大魔力?
因為簡單好把控!
好多領導的口頭禪都是:我來講三點。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口頭禪,而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講話技巧。
任正非就很喜歡講三點,在一次華為季度區域總裁會議上上的講話:華為的勝利有三點保障,第一是形成了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第二是有嚴格有序的制度、規則;第三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勇敢的奮鬥群體。
他的觀點是不是一目了然?
但是「講三點」真的是這麼簡單麼?
我們繼續分析任正非的這段話,他的話其實是有一個表達邏輯的,從集團覈心領導層,下降到一般規章制度,再下降到普通職工,經歷了一個由高級到低級的表達順序。
這種三段論式的表達方式給人以很强的邏輯性,能够讓人在你的論述中迅速抓到要點。
當然這種講三點的表達方式並不適用於一切場景(比如談戀愛),但是勤加使用就一定能够提升你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講三點」的邏輯框架: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過去-現在-未來
高層幹部-中層幹部-基層員工
行業-公司-競品
首先-其次-再次
當然日常生活中需要鍛煉的遠不止這幾種框架,大家可以勤加發現和練習。
02
先講結論
我曾經寫過一篇《受益終生的說服技巧:跟馬雲共乘10s電梯,如何拿到投資?》。
大家認為標題的覈心在哪裡?
當然是「10s」!
現實中機會往往稍縱即逝,不管是電梯偶遇還是項目報告,高層領導願意聽我們長篇大論的機會幾乎沒有。
一個朋友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作為小有成就的專案經理,他對於向中層領導作提案這種事情可謂駕輕就熟。可是有一次向華潤作提案的時候,對方的高層領導突然主動要求參加。
朋友原本以為自己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PPT做得無比精美,準備的開場段子也是精妙絕倫。可誰曾想,段子剛講了一半,大老闆就手一揮:直接講主題!
可憐這個朋友準備的一切都沒用上,面露不耐的大老闆很快就抽身離場,剩下朋友和華潤的幾個中層面面相覷。
在很多以突出成果為目的(商務彙報、研究彙報、成果總結)、需要短時間說清楚問題的場合,都需要你先把强有力的結論告知對方。
如果對方對你的成果都不感興趣,那你連篇累牘的過程包裝自然也就沒意義。
那如何做到口頭表達時的「結論先行,條分縷析」呢?
第一,要點先行
在作口頭演講、彙報時,可以嘗試要點先行,把你要說的話歸納成一個一個的要點。
例如要證明我是一個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人(方法也可以用於面試),那麼我論證的要點就會有:
我的學習經歷(比如北大畢業,參加過xx大牛的研究專案);
我的閱讀愛好(歷史、文學、地理……並可以舉出相關書目,引用相關句子);
我的擅長(寫作、思維創新……可以拿手上的項目、作品佐證)。
這種口頭彙報很多是即興的,如果沒有充足時間來做要點總結,可以嘗試說一些用於過渡的場面話(例如很高興收到邀請……),或者嘗試多多與聽眾互動等等。
第二,一定要按順序說明
所謂的按順序說明可以參照前文的三段論式表達,用倒金字塔的表達方式,先說結論,再按照一般人習慣的表達方式進行表達。
例如在婚禮上的即興發言,首先可以說這是我最嫉妒XX的一天,因為新郎年輕有為又帥氣,新娘蘭心蕙質又漂亮,最後總結,他們兩個一定會幸福美滿。
這裡的順序是要考慮社會文化的,例如在東方社會一般要先說男方,再說女方;先說老人,再說小孩;先說高層,早說基層……
第三,多多嘗試書面表達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要有一個好的中心思想,同時還要有條分縷析分析事件的能力。
在書面寫作時,你往往可以有足够的時間打磨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充足的思考也有助你練習有條理的表達。
不過要注意,書面表達要嘗試刻意練習自己的條理表達,不然很容易成為流水帳。
03
閒聊鑄就完美人際關係
如果是工作溝通、彙報所用,上面的兩個方法已經基本够用了,但是一切跟職場相關的練習都是「功夫在平時」。
比如你很難讓一個平常對你沒有好感的人,願意聽你的簡報(哪怕真的很好),也沒辦法讓一個天天跟你抬杠的人輕易地認同你的觀點(即便很有說服力)……
那怎麼才能打造和諧的職場關係?
跟人閒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既可以交流感情,又不會涉及工作上的敏感話題,讓大家非常放鬆。
所以阿秀在這裡附贈一個僅供大家參攷的聊天方法,不僅可以用在同事之間,還可以用在新朋友、新客戶身上,效果賊拉好。
第一,如何展開閒聊並控制閒聊節奏
如果是對方拋出話題,那你就接招即可,但是拓展話題的管道是有技巧的。
比如:
歷史對比:對方說現在物價飛漲,你可以說過去物價如何低,未來還可能更高;
分析原因:對方說今天黃燜雞米飯好難吃,你可以接原因類閒聊,比如廚師失戀了,外賣小哥送餐慢導致飯凉了;
範圍擴張:對方抱怨北京房價過高太難過,你可以說一說北上廣,或者二三線房價並沒有漲;
具象化:對方描述一個大而化之的現象,比如微信好友都在佔領封面圖,那你也可以具象化到某一個人身上,講述某人為了佔領朋友圈把手機放在狗身上。
除此之外,想要做一個聊天的老司機,你還需要在閒聊中帶節奏。如果你想借助閒聊,做深入的合作,那聊得太快了不行;如果你真的只是閒聊,那節奏太慢了不行。
節奏的快慢除了聊天技巧之外,還要看聊的話題,大的、關係每個人切身利益的話題聊得慢,小的、無關緊要的話題聊得快。
例如學區房漲價是個很大的問題,關係到很多人切身利益,大家有一肚子話要說;一個便当好不好吃,大家就可以兩句話帶過。
第二,表達認同或反對
閒聊並不能够一下就决定你在職場上的生死,但是由於閒聊參與構建了職場關係,還是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閒聊就是閒聊,沒必要迎合認同,也沒必要針鋒相對。
認同:在對方表達觀點時,你可以通過表示認同來增進感情。認同的管道也不僅僅是語言,還可以通過表情、動作的配合。
但是你也不用一味逢迎,如果不認同,真誠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即可,但注意不要傷人。
反對:反對不是針鋒相對的辯駁,首先你要承認世界是多樣的,哪怕是你的另一半,你也不用强求她跟你喜歡一樣的東西;
其次是你要試著穿上別人的鞋子,只有嘗試角色扮演,才知道他真正的快樂和難處,才能知道他這個觀點的來由;
放下身段,不用把每一個問題都上升到新高度,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或許你到了對方的位置,你也只能提出對方那種辦法。
第三,學會講故事
故事能够抓住人的注意力,同時能讓敘述閒聊不再枯燥。TED演講嘉賓很多都是大科學家,講課往往枯燥,但是在TED上卻表現很好,據說是因為TED對他們進行了先期培訓:學會講好一個故事。
所以平常大家可以多留心身邊的段子、故事,同時多多練習,並嘗試運用到聊天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