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師們大多手上功夫(程式碼)過人,但嘴上功夫(表達)欠佳。對於程式師來說,建立個人品牌、協調同事關係、溝通薪資調整都非常重要。如何針對程式師群體,提升表達能力?一起來看!本文由極客時間App授權發佈。更多相關文章,請下載極客時間App,訂閱一元特價專欄“如何做好一場科技演講”。
無論今天公眾演講有多麼重要,未來只會更加重要。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TED的掌門人克裏斯·安德森說的。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音樂與語言是兩樣最美好的事物。音樂傳承了人類基因中最觸動人心的東西,上天選擇了極少數人類精英來創造曼妙的音樂,然後給了全世界所有人欣賞音樂的能力。而語言和文字則記錄了一個時代人們的情感,正是對這些情感和生活經歷的記錄,形成了一個民族留存到今天的最大依據。到了現代,語言變得更加重要了。
以前資訊的傳播效率太低,你在大街上喊一嗓子,最多傳一個街區就銷聲匿跡了,這還得是大嗓門。到了互聯網時代,無論是音訊還是視頻,都可以在瞬間傳遍互聯網。在這個時代,說話變得如此重要,如果你能够在公眾面前當眾演講,並且感染現場的聽眾,進而把內容和情緒通過互聯網傳播出去,那就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技能。
科技人常常說,我寫好程式碼做好科技不就行了,講什麼講,讓產品經理去講。科技固然重要,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如果能够通過演講和寫作的管道把好的科技和產品傳播出去,不僅可以幫助別人,還可以收穫個人影響力,並傳播好的科技產品。這些東西與你的科技能力同樣重要,有時候甚至更重要一些。
那我沒有演講的天賦怎麼辦?別著急,我給你舉兩個例子,他們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和我的工作生活有過一點點交集。
第一個例子就是微信的龍哥,張小龍。我看過張小龍的產品演講視頻,也去廣州現場聽過他老人家現場發佈微信小程式。龍哥演講可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他的演講技巧就是沒有技巧,一般都是語調平緩,邏輯清晰,平鋪直敘,姿態也很單一,右手插兜,左手偶爾比劃一下,有時候還拿出手機看一下後續要講什麼,但他的每一句話都會清晰地傳遞到每個參會者的耳中。比如龍哥會輕描淡寫地說,微信日活到了8億的規模,那聽眾除了鼓掌就不知道該怎麼配合了。
由於微信和張小龍舉足輕重的江湖地位,他的演講不需要技巧,也不講究姿態,他只要能把想要表達的東西清晰地講出來就可以了。
另一個例子是錘子科技的羅永浩,老羅。錘子科技是個“發佈會驅動”的公司,演講和Keynote自然是重中之重。老羅是演講領域的頂尖高手,他的基因裏似乎充滿了講故事的DNA,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羅是個天才的演講家,他的巔峰狀態在做英語培訓的時候,高校巡講環節他可以全程脫口秀,掌控全場,讓你安靜,讓你大笑,讓你傷感,一切盡在掌握。後來做錘子科技之後,一年就發佈會講幾次,加上身體疲勞,水准反倒不如當年了。但是老羅超凡的演講能力無疑是錘子科技的文宣和市場推廣利器。
如果你具備龍哥的影響力或老羅的演講天分,那麼好的演講必然不期而至。如果不是,別擔心,普通人通過一系列技巧和刻意練習,也能獲得一個不錯的演講效果。
我會結合自己的經驗,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做個好的演講。
以講故事的管道組織演講內容
對於傳遞資訊來說,講故事是最强有力的工具,比其他藝術形式都好。每個人從小都是“聽媽媽講遠方的故事”長大的,故事總是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用生硬的道理去告訴一個人怎麼做,遠不如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或類比的案例效果好,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共情作用,也更容易理解你想要表達的資訊。
當然,演講並不是純粹的講故事,尤其是科技演講,那就成故事會了。演講介於講故事和報告之間。報告更傾向於精確的資訊和枯燥的細節、事實和圖表,做季度或年度彙報的時候用這種管道會比較好,公開演講則更適合講故事的管道。故事強調說服和感染,用資訊喚起聽眾的激情。
那怎麼講個好故事呢?
給聽眾一個期望,然後用你講的故事填滿這個期望,讓人們採用你的建議和陳述,這就是故事的覈心。比如當年約伯斯發佈第一代Macintosh的時候,他充滿自信地在舞臺中央踱步,引用鮑勃·狄倫的歌曲《變革的時代》中的一段歌詞,把Macintosh描述成大膽、反叛和充滿創意的產品,把IBM描繪成壟斷、獨裁、缺乏變革精神的老大哥,而Macintosh充當了挑戰者的角色,向IBM這個龐然大物發起衝擊,試圖改變個人電腦的格局。然後Macintosh用機械聲開始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Macintosh,我終於從包裏出來了”,然後全場陷入瘋狂般的掌聲中。儘管第一代Mac問題多多,但是毫無疑問,這次發佈會約伯斯的講故事能力把產品的發佈推上了情緒的高峰。
講故事的典型管道就是營造氛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後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偉大的演講與電影劇本常常很類似:
清晰的開始、過程和結尾;
具備有章可循的結構;
通過某個情節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起承轉合;
開始和結束比中間部分短。
有了講故事的結構,用什麼管道把這個故事講好呢?其實很簡單,古人不都說了嘛,賦比興。什麼是賦比興?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事物細節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或渲染氣氛和情緒。我們在做科技演講的時候,常常會從某一個科技細節或者解决的具體科技問題入手,由點到面,層層展開,最後形成我們想要傳遞給用戶的完整資訊,就是這種管道。
比就是類比,以彼物比此物,由一件事引入另一件事,通過形象的類比讓人們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類比思考幾乎是跨越已知和未知鴻溝的唯一手段,也特別容易讓聽眾產生代入感,並為你的演講營造出跳脫和畫面感。用好類比是非常難的,你需要有足够的知識儲備,長時間的積累和優雅的表達方式,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絕妙的類比。作家村上春樹是這方面的大師,無論是小說還是隨筆,他的類比和隱喻都是隨手拈來,讀著極其過癮,比如他在耶路撒冷獲獎致辭中寫的高牆與雞蛋:
假如這裡有堅固的高牆,而那裡有一撞就碎的蛋,我將永遠站在蛋這一邊。
村上在自傳體隨筆《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裏也有這種細膩的隱喻。他在描寫七十年代生活的時候說:
整個世間好像還有不少類似“縫隙”的地方,只要走運,找到適合自己的“縫隙”,總能生存下去。那是一個雖然事事粗枝大葉卻也不乏樂趣的時代。
善用類比,會讓你的演講脫胎換骨,增色良多。
興是托物起興的意思,加以聯想和展望,引出演講者最終想表達的事物、思想和情感。這種表達手法一般用在演講的結尾。一個公開的演講,要麼是推介好的科技和實踐,要麼是發佈自己的產品,要麼是傳遞某種思想和方法論,到了演講的最後,要把整個演講的內容做個昇華,賦予演講內容更高級的主題和思想,引發聽眾的聯想。演講結束,餘音嫋嫋,引發聽眾的討論,效果就達到了。
有了好的故事還不够,你還需要有好的姿態。在公眾演講的時候,好的姿態會為你帶來自信,也會把你的感染力傳遞給聽眾。
演講中的姿態
談到演講姿態,估計很多人會想到正裝、酷、有獨特的風格,比如冷冷的演講或熱情洋溢地開始自己的表演。
不用這麼浮誇,一眼就讓人看出你是個新手,都不用線上等。姿態其實是用一種很自然很舒服的交流態勢向台下的聽眾傳遞資訊的管道。所謂最好的設計就是讓人感覺不到設計的存在,如果你的姿態讓人感到做作和不自然,那就是失敗的表現。
保持自然,目光堅定,勇敢地面對台下千百雙眼睛的注視並熟視無睹,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好的演講者與優秀電影演員常常很類似,在臺上保持自然放鬆的體態,不浮誇,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對於科技人員來說,牛仔褲加T恤或襯衣,都是不錯的選擇。有條件的情况下盡可能用耳麥,這樣可以解放出雙手,一隻手拿翻頁器,另一隻手可以配合你的演講“指點江山”。
被黑壓壓的目光注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演講者會頻頻回頭看幻燈片,其實沒啥可看的,他們主要是想逃避台下聽眾火辣辣的目光。正式的演講最好在演講者前面放個前置顯示幕,作用類似提詞器,另外也可以避免演講者頻頻回頭,顯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沒什麼可怕的,即使你講的再爛,聽眾也不會打你,最多離席退場嘛。那該怎麼應對聽眾的目光呢?用燈塔般的目光緩緩掃視全場,這樣做的效果是每個人都感覺被你關注到了,又不會形成只盯著一個人看形成對峙的火爆場面。什麼是燈塔般的目光?想像一下燈塔是怎麼幹活的就知道了,比如下圖:
演講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忌諱是去讀幻燈片上的內容,照本宣科,那人家來聽你演講幹什麼,還不如下載幻燈片自個兒回家去看。要用自然的語言去解讀幻燈片上的內容,表達你的思想,傳遞你的資訊,幻燈片更多是起到烘托效果和提醒你該講什麼的作用。
提問是演講中常用的互動形式,演講者可以在開始、中間或結束之前採用這樣的管道與聽眾互動,但是這種互動管道不要使用多次,用多了聽眾會產生“到底是你講還是我們講”的疑惑。
演講過程中要使用什麼樣的手勢呢?用自己習慣的手勢配合你的演講內容就好,但是不要手足無措,比如一會兒插兜一會兒抱胸,自己不覺得,台下聽眾會看得非常清楚。一個非常自然的手勢是“切西瓜”,伸出手臂,攤開手掌,讓手掌與地面垂直,然後小幅度上下揮動。這個動作是一比特演講培訓師告訴我的,我學會了之後屢試不爽,效果非常自然。具體的姿勢我們借用喬老師的一張演講照片說明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我們還可以雙手切,左手切,右手切,千變萬化,無往不利。
千萬不要做出誇張的身體姿勢,下麵這樣的姿態是减分的,甚至讓人對你的人格產生懷疑。
做一個演講型的幻燈片
幻燈片分為演講型和報告型,演講型注重體驗和創意,報告型注重資訊和結構化。我一般做的都是演講型的,報告型的都比較簡陋,公司內部用,把事情說清楚就行。做幻燈片有的人喜歡用Windows的PPT,有的喜歡用macOS的Keynote,我是後者。
演講型的幻燈片,風格保持“簡潔、乾淨、一致、跳脫”即可。
選擇一款乾淨的主題,白色或者深色,具體可以根據演講場地的燈光效果確定。如果燈光沒問題,我一般都會選用默認主題第三個:漸變,寬幅。有時候會讓設計師做一些定制,但不會有複雜的變化。
Keynote的整體風格一定要簡潔,不要搞花俏的東西,可以拋弃主題範本的格式限制,自由發揮,但一定要簡約,並突出重點。一幅畫,幾個字,一個動畫轉場,讓聽眾抓住重點即可,因為主題內容是通過你講出來的,而不是念出來。
字體和風格的選擇要保持一致性,最好不要用三個以上的顏色。同時Keynote的畫面要有一點跳躍性,一成不變的節奏會讓聽眾昏昏欲睡。如果一個演講不是在下午最容易犯困的時候進行,你愣把聽眾講睡著了,那就是個失敗的演講。保持節奏感,每隔一段時間用一個跳躍的圖案或一段有趣的話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同時讓演講充滿趣味性。讓演講具備一定的幽默感,這一點也很重要。
另外,我們使用的動畫應該是有意義的,為了表達內容才出現的,不要頻繁使用過場動畫和場內動畫。動畫滿天飛的Keynote一看就是新手做的。
不要長篇累牘,不要貼大片的文字,或者讓很多分塊的文字交織在一起。聽眾不會去閱讀那些文字。再一次,主題內容是通過你講出來的,而不是念出來。
一圖頂千言,大部分時候畫一張清晰的參攷圖比我們寫一荧幕文字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流程圖,組織架構圖,資料流程圖等等。下麵這張圖講的是Docker的狀態變更,用圖表示,遠遠好過一堆文字。
好了,現在你知道了講故事的結構,也學會了演講的姿態,還做了一個簡潔的Keynote,是不是就可以做一場精彩的演講了呢?並不是,你還需要不斷地練習。一個重大的演講,我自己要練習很多次,直到時間控制和演講效果達到我的要求,另外,還需要去現場彩排。多練出奇迹,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最後,演講永遠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要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去吸引你的聽眾。演講中你不是英雄,聽眾才是。只有演講者採用謙遜的態度時,聽眾才能領悟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