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在保姆、祖輩帶小孩的情况日漸增多的情况下,寶寶面對多種方言、不標準的普通話等等,這種現象是否會真正影響寶寶的說話行程呢?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語言發展非常關注,悉心在意每個能影響寶寶學習說話的環節,特別是1歲以後寶寶開始邁入的學話快速期。寶寶的生活裏其實有很多比發音更為重要的東西。

有很多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1-2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周圍的語言環境到底對寶寶的學話有多大影響?在保姆、祖輩帶小孩的情况日漸增多的情况下,寶寶面對多種方言、不標準的普通話等等,這種現象是否會真正影響寶寶的說話行程呢?

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語言發展非常關注,悉心在意每個能影響寶寶學習說話的環節,特別是1歲以後寶寶開始邁入的學話快速期。但要達到如老威特一樣“專業”的父母畢竟是有限,因為帶孩子的對象多有不同,而會出現語言環境複雜的現象。有人說,寶寶是學習語言的天才,他能明辨“是非”,也有人苦惱寶寶會不會囙此而困惑,晚開口……多種語言的環境會讓寶寶說話晚嗎?有必要給寶寶創造單純的語言環境嗎?來看一看有體驗的媽媽怎麼說。

寶寶的生活裏有很多比發音更重要的東西

我曾經很擔心保姆的說話問題,因為我和寶寶爸爸每天都跟寶寶說著標準的普通話,今年年初,我要上班了,而寶寶差不多要開始學說話,我就委託了好幾家保姆介紹所幫我物色新保姆,我一再強調對方要普通話標準,最好還能為孩子讀一些故事書之類。結果,新保姆愛唱歌又愛跳舞,普通話很不錯,每天跟寶寶講話,也會讀故事給他聽。但她討厭做家務,帶了孩子不到三天,她的家務做得一團糟,還不跟我打一聲招呼就帶著孩子出門閒逛,讓我驚嚇不小。事後,雖然寶寶的語言有了進步,但是我卻不在乎了,辭退了那個保姆。我覺得相對於寶寶的語言,寶寶的性格、生活習慣培養更為重要:安全、健康、聰明、快樂……於是我對保姆的普通話沒那麼挑剔了,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寶寶一年內接觸了3個不同地方的保姆,可我發現,寶寶雖然語言的發音多少受了影響,可是他很喜歡跟別人溝通,大家都說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非常不錯,我也放心了。寶寶的生活裏其實有很多比發音更為重要的東西。

我看到了寶寶眼裡的疑惑

我們家的語言環境還挺複雜,我和寶寶爸爸跟寶寶說普通話,而奶奶說潮汕的澄海方言,家裡的保姆說的是上海話。有時寶寶回老家住上幾個月,周圍的都是各種各樣口音的潮汕方言:阿罵阿公講的和爺爺奶奶就不一樣,姑媽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潮汕話……寶寶一直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下長大。也許是語言真的太多的原因,寶寶一下子接受不了。到該開口說話的時候寶寶都還只是默默的觀察。聽講故事的時候更是如此,我每天晚上用普通話給她講故事,同一個故事,奶奶白天卻用方言講,講的跟我講的不一樣,而且叫法也不同。有一天,我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讓寶寶指認東西的時候,分明看到了寶寶眼裡疑惑的眼神,她聽不懂我的話,旁邊奶奶用方言一說的時候,寶寶就指出來了,可是沒有開口說。我想寶寶也許在想:“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我的體會是複雜的語言環境其實對寶寶的學話快慢是有影響的,我現在正在苦惱該如何辦才好?

專家解惑篇

寶寶1-2歲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情緒發展以及良好社會性交往的開端時期。此時的寶寶不僅需要標準的口語榜樣來學習說話,也需要良好的行為對象來模仿恰當的社會行為與生活習慣,一旦錯過了這一關鍵期,一個壞脾氣的寶寶也許比口音不够標準的寶寶更令爸爸媽媽頭痛。

關於寶寶的學話,很多爸媽對於口語的理解僅在於“念出來”,即吐詞,其實,口語最重要的特徵是交流。對寶寶學話的最有力的環境就是給寶寶營造一個溝通與表達豐富、頻繁、完整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寶寶隨時都有語言素材的體驗和嘗試機會。當然,不少專家指出,如果在寶寶初學說話的時候,家庭成員使用多種方言,可能會混淆寶寶的語言辨識,造成語音模仿上的困難。但是,語言的最大作用在於表達和溝通,如果爸爸媽媽能够較好地調整多種方言家庭中各個家庭成員面對寶寶時,採用比較一致的語言的話,相信多元刺激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反而大有裨益。

現時有關兒童語言發展的一種頗受爭議的觀點?兒童在年幼的時候會逐步發展出對語言的區分能力,即由於生活在多語言環境中,當他能够較為完整地用兩種語言(普通話與方言)進行表達之後,他能自覺地將兩種語言分類,面對合適的對象說出恰當的語言,這也是寶寶讓成人們感到驚異之處。這種情形在不同民族的雙語家庭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如:媽媽是中國人,爸爸是法國人的寶寶,會準確地對著阿罵說中文,而對著奶奶講法語,兩種語言地自如轉換令人吃驚。也許較早地學習了兩種語言的寶寶,能够更深入地體會到兩種語言文化的某些深層次內涵,囙此對於寶寶早期語音的習得時候,是否標準的語音要求是第一位的問題,也許真的沒有定論,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幫助寶寶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運用語言和他人溝通,通過交流增進情感是一個連續且重要的過程,除了語音學習之外的情感社會化因素,是寶寶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要點。

和呀呀學語寶寶的交流要訣

聆聽寶寶的說話:

剛開始說話的寶寶語言不清楚、片斷化是正常的。媽媽爸爸保持安靜、專注的神色傾聽寶寶的表達很要緊,不要急於回答寶寶片斷性的話語。媽媽爸爸的“等待”狀態、安靜的神色和繞有興趣的表情能鼓勵寶寶更有信心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清晰。

包容寶寶全部的情緒:

寶寶還不能說話時,表達自己的管道通常是哭泣或歡笑。而慢慢開始運用語言後,他不能充分地把感受說出來,很容易使用以往的哭泣等形式來表達。這時爸爸媽媽需要用明確的語言鼓勵寶寶描繪自己的感受,“勇敢些,別哭,告訴媽媽怎麼了?”這樣做幫助寶寶逐步形成一個生活習慣:向別人傾訴內心的感觸,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關注寶寶語病的時機:

寶寶努力敘述時,常會出現各種“語病”。例如:“猫猫把我捉住了”“飛機灰了”“小鬥鬥(小狗狗)”等,家長不要立刻打斷寶寶“苦心經營”的說話,而是耐心聽完後,把這些生動而富有趣味的話語用成人的管道說一遍,語音矯正時,要求寶寶看著正確的口形並保持愉快的情緒重複正確的發音。

資料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本文標題: 有很多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65326451284
相关資料
利用動畫片優化幼兒語言教育
那些有利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動畫片才會給幼兒以啟迪,例如《小蝌蚪找媽媽》就適合大班幼兒,而某些荒誕離奇的動畫片卻不適合幼兒的語言教學。當一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動畫片運用於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就會出現不可抵擋的魅力。
標籤: 動畫
抓住語言敏感期4招教寶寶早開口多說話
會說話對於寶寶來說可是天大的事情哦,這意味著小傢伙終於能够表達自己了。寶寶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是每個媽媽都很關心的問題。因為寶寶說話晚,身為媽媽的你是否操盡了心?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裏,家長正確的引導尤其關鍵。媽媽可
標籤: 敏感期 親子成長 育兒
說話要注意語言優美
同時要注意,孩子為什麼反復去說這種話。有些孩子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也有些孩子是因為不會用別的管道表達自己的情緒。
標籤: 語言表達 情緒表達 育兒
教寶寶語言的五大誤區
為什麼寶寶總是喜歡重複別人說的話,有時還怪聲怪氣地模仿他人語言呢?是寶寶的壞習慣還是因為調皮?家庭是寶寶學習的第一課堂,寶寶最初的模仿都源於父母的語言。一些家長認為自己說兒化音會讓寶寶更好接受,更容易學習,因而用這樣的說話管道和寶寶對話。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