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明叫李嘉誠

2015年的“李嘉誠時間”,來得格外的早。除了一如既往引發股市躁動,和對這位獅子座超人愛恨交加的香港升鬥小民的街頭巷議之外,這一次,帶有濃重官方色彩的部分中國內地媒體,也加入了評頭論足陣營。1月9日消息發佈三天后,李嘉誠的盤算得到了全面印證。這無疑又是一個“李嘉誠時間”,就像之前每年的若干時間節點一般。

2015年的“李嘉誠時間”,來得格外的早。除了一如既往引發股市躁動,和對這位獅子座超人愛恨交加的香港升鬥小民的街頭巷議之外,這一次,帶有濃重官方色彩的部分中國內地媒體,也加入了評頭論足陣營。

文/施南

2015年的“李嘉誠時間”,來得格外的早。除了一如既往引發股市躁動,和對這位獅子座超人愛恨交加的香港升鬥小民的街頭巷議之外,這一次,帶有濃重官方色彩的部分中國內地媒體,也加入了評頭論足陣營。

更微妙的:贊者,大音希聲。

事前,沒有絲毫情報外泄。1月9日,87歲的李突然拋出了一個被稱之“世紀重組”的合併、重組及再上市方案,這也是繼1997年後,其旗下以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為龍頭的財富王國—共涉及22家上市公司—再一次重新厘定各自業務規制和版圖。

本質上說,一旦由一干滙豐銀行家和律師們操辦的本次重組完成後,以1972年長江實業香港上市為起點,過去43年裏代表港埠華資財團借助風雲際會強勢崛起,並取英資財團代之,轉而成為東方明珠之城經濟主導者的兩家標誌企業將不復存在,變臉登場的是兩家名為“長記和記實業”和“長江實業地產”的公司。它們的注册地,也將變成千里之外,面積較香港小出4.5倍、人口只及香港116分之一的西加勒比海英屬開曼群島。

至此,除去年剝離港島、南丫島發電業務成功集資240億港元的電能實業,尚算一家縮水版的港資企業,李氏業務不僅實業半徑完成了全球化,總部也實現了“地球村化”。某種意義上,港島中環那座藍綠色玻璃帷幕包裹的70層大樓,未來只能被視作前哨觀察所。若有好事者想尋根溯源,只能去西班牙語中盛產中美洲寬吻鱷魚(Caimán)之所的南教堂街,在那同時懸掛著近19000家公司銘牌的5層高阿格蘭屋了。

有趣的是,按農曆黃道計算,1月9日這天,確實宜“出行”、“交易”、“求財”,以及“遷徙”。

再入“無他,唯手熟爾”境界

橫跨18個年頭的兩次重量級重組儘管難易程度不同,但無不體現出李嘉誠極擅利用The Other People Money杠杆發力,在確保絕對控制權前提下將上市公司市場估值最大化的財技。這也是其口頭禪中“正常商業行為,勿做胡亂猜測”的信心由來。

1997年版重組的重點在於長江基建和香港電燈兩公司。隸時,長江基建直接歸建於長江實業,雖在業務類型和發展區域上重合度不高,但同樣染上了綜合盈利波動症且有愈發共頻趨勢。資本市場的走勢亦對此明確表白了擔心。而和黃控制的港燈卻有著穩定而持續的回報。

於是,一番輾轉騰挪後,長江基建與港燈併入同一大賬,順利實現不同週期業務之間的互補平衡,而在成為聯營公司後,兩企業各司所長對澳大利亞能源業務高達270億澳元的並購出擊,更達成雙贏成果。最終,無論李氏還是股票零散購買者,皆大歡喜。

而2015版的重組,無論是牽涉廣度、操作難度均呈現高維攻擊之勢。如果上一次牽一發動全身但畢竟還只局限於主力子公司之間的調配,那麼,這一次已堪比全身器官對位移植的超級手術,如償所願之日便是面目全非之時。

正如來自巴克萊銀行的評估:簡化公司結構,提升股東紅利,控股公司折扣减少。這似乎已是李嘉誠的不二法門,但落到實處卻未必簡單。

按計畫,長江實業將先行重組併入和黃方面的港口、電訊、零售、基建、能源、飛機租賃諸業務。與此同時,李將加拿大赫斯基石油6.24%股權業務注入和黃,最終吸納全部地產業務後,原和黃公司以純粹地產企業名義二次上市。待交易完成,兩家公司分別起名長和和長地。之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只消以一股和黃換0.684股長和股票即可。

李氏浸潤資本市場經年,早已進入“無他,唯手熟爾”境界。首先自然是洞悉投資者心理,比如抱怨房地產—特別是內地市場—見頂回落拖累其他業務板塊估值。同時,須以加大分紅派息確保交易遭受較少反對。

當然最重要的,是控制權不能旁落。未來李氏將控長和30.5%和長地30.13%股權,雖較原結構低出十餘個百分點,但由於也攤薄了其他股東權益,固依然處於一股獨大地位並將杠杆撬動效應進一步放大。

1月9日消息發佈三天后,李嘉誠的盤算得到了全面印證。即便聲討霸權的聲音過去兩年裏從未停歇,甚至還在2013年3月上演了以加薪為名,貨櫃碼頭工人包圍皇后大道二號長江中心的罕見工潮,但商業就是商業,兩家公司股票均不出意料出現從12.5%至14.77%漲幅還意猶未盡,見風使帆李家市值簿上一天多出500多億,個人資產也從282億美元一步跨入320億美元。

答案尚待下次“時間”揭曉

這無疑又是一個“李嘉誠時間”,就像之前每年的若干時間節點一般。釋盡利好,氣魄宏大,長袖善舞,賓主相歡。

若說有何差异,無非兩條:若“老辛巴”2012年的5月沒有成功分家,在500多億現金俱歸次子李澤楷後確認長子李澤钜作為長江和黃正式接班人,那麼絕無可能在32個月後這樣大動干戈。同時,2014年3月吸引新加坡淡馬錫60億美元購買25%屈臣氏股票從而放弃後者在香港、倫敦兩地大型IPO計畫,也為此次重組减低了難度。

至於去年下半年收購擁有100架飛機、價值50億美元的歐洲飛機租賃集團,不過是令未來的長和扮相更俊麗—需求保持成長,油價連續走低,不是很好的甜點區業務嗎?何况長著翅膀的飛機資產“是很容易移至別處的”!

這個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很值得玩味—有趣的是,1986年李嘉誠在港埠之外首次實施國際化收購的對象英國皮亞遜公司(Pearsonlo Co. Ltd.),恰是該報的母公司,只是緣於後者主要股東反對,作價5000萬英鎊的4.5%股權交易最終以轉手出售告終,只是讓李小賺了1.4億港元。

是時,儘管李已憑藉第一個收購香港美資公司永高和英資大行和黃而在白皮膚西方商業社會中贏得不小名聲,但他畢竟還只是一個來自遠東非主流華商圈的58歲新丁。

又過了27年,當一貫堅持“出價不高於一定價格”的他溢價30%購並英國水務時,已不見了對手。數年裏高達2000億港元對英倫的不間斷收購,從機場、電廠到瓦斯,早受過册封的“李爵士”誰不攀附?

事實上,作為一家跨度達到八個行業板塊的綜合產業集團,全球經緯跨週期佈局產業和企業,本是正常不過的商業舉動。然而即使西方世界也注意到了某種迹象,即以李為代表的香港傳統華資財團,雖然仍相當程度控制著香港的經濟命脈,且在中國內地企業不斷登入港交所後依然能在市值權重中佔有相當份額(李氏一門仍接近10%),但出於某種考量,這股龐大的資金力量在去香港化的同時,也在避免與中國內地過分親近。

特別是在中國地產市場結束黃金十五年後,無論是李嘉誠套現800億地產投資,還是李兆基有意放盤北京恒基廣場,都是一種訊號。

這些套現的資產最終的落脚地,往往是海洋法系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隨著此次長和、長地的遷册,公司實際總部的揮手自茲去疊加早早落籍他國的財富第二代事實接班(李澤钜為加籍,李澤楷為英籍),一個時代過去了,而一個新的時代卻還讓人看清輪廓。而這恰恰是2015年的“李嘉誠時間”引發更多揣測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香港華資財團利用1949年後特殊的自由港地位和東北亞紛亂戰事完成原始積累,其後兩次發力均與中國內地息息相關。1967年,鑒於內地形勢動盪且波及香港,部分英資公司和商戶開始撤離或移民,也正是基於人弃我取戰畧,大批優質地皮以相當低廉的價格落入華商之手,未來的華人大亨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也均在此時斬獲頗豐,並謀得上市良機。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不僅讓華資財團有了更廣闊的經略腹地,更重要的是,鑒於香港回歸大勢已定,英資財團開始謀求脫手資產避險,而以並購英資大行為橋樑,從地產、港口、電力、交通乃至影響每一個普通市民的零售業,華資財團全面滲透到這座城市的每一個毛細血管。

為了未來政權移交的順利,同文同種的他們自然深受北京方面的青睞,而必須駐留的英資銀行家們,也不時暗送秋波。

喬·史塔威爾—《亞洲教父》一書作者就對這個群體有過直白的描述:他們深諳人脈即財富的奧妙,除了通過財閥之間第二三代的通婚構成穩定的“竹網”,與高層人士—無論是之前的港英政府還是現在的特區政府,均保持半明半暗的勾連。他們不輕易發表對時事的看法,除非某些政策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覈心利益。當然他們更願意看到懂得這個小圈子遊則的人士擔任政治層面的“保護者”。

問題是曾經的華人之光,一旦蛻變為固有利益的暗黑自肥者,甚至在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不惜抑制新生創新力量,就如同幾十年前他們自己,那麼,香港的割裂就難以避免,而2012年第三届第四任特首選舉中曾力推八萬五政策從而嚴重影響地產商利益的梁振英突然勝出,就此成為了分水嶺。

新鴻基家族分裂引發前香港政務司長許仕仁受賄是一記重重的警鐘,而2014年下半年發生的“占中”也讓一些人坐立不安。需要表態嗎?如何表態?在什麼時機表態?部分見慣風浪的大亨開始為難了。更重要的,新常態下,即便是重量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也不似過去般依賴他們成為基石投資者並承諾某些額外利益許諾,還是那句話,Business is Business。

曾有人將華商與猶太人比作這個世界最精明商人的代表,化整為零卻又蔚為壯觀的猶太商圈固然成為一道獨特景觀,而背靠偌大故土又格外講究血脈相連的香港華商,在被動逃離官商一體榮辱與共晨發暮贖的東亞魔咒後,未來又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彈丸香港顯然容不下李嘉誠,那麼,中國內地是否已做好準備和這些出走的世界級華商企業家及他們的下一代打交道了呢?

或許,世人還在等待下一個“李嘉誠時間”揭曉答案。也可能,那已是“李澤钜時間”了。

資料標籤: 李嘉誠 投資
本文標題: 有一種精明叫李嘉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254663918842
相关資料
中國快遞行業繁榮的背後
1月21日,在北京市復興門附近的一座辦公大樓下,路邊停滿了印有各個快遞公司名稱的電動三輪車,在這些電動三輪車跟前,堆放著大量的包裹。快遞員小李在其中忙碌著。2014年,快遞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快遞業
標籤: 快遞員 互聯網電商 電子商務
致劉强東:納稅義務值得炫耀嗎?
在京東年會上,東哥稱,2014年京東向國家和社會繳納了超過46億元的稅收。東哥豪言,有一天京東銷售收入超過一萬億,平臺收入三萬億,直接繳稅七百億,間接納稅五千億。鑒於羣衆令人揪心的平均智商,貼心小棉襖東哥解釋:什麼叫間接納稅?東哥此話一出,
標籤: 稅收 納稅 企業所得稅 電子商務 增值稅
為何大佬們都跑到開曼群島上注册公司?
日前,亞洲富豪李嘉誠重組旗下兩家集團,並把重組後的企業註冊地點從香港遷移至開曼群島,稱此舉只是為做生意方便。其實,開曼群島早已成為中國企業一個重要“落戶地”。從地產界的碧桂園、世茂地產,到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再到阿裡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
標籤: 注册公司
就靠假貨掙錢,阿裡巴巴打假征途漫漫
近日,BWCHINESE中文網訊,9月在紐約上市的阿裡巴巴正在與美國一家政府機構合作,以防止其線上平臺向美國出口已被宣佈召回的產品。阿裡巴巴上月表示,該公司在2013年和2014年投入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打擊旗下網站上的假貨交易,但還是有
標籤: 阿裡巴巴 互聯網電商 電子商務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