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雄
沒有一點點防備,今天,全世界的小夥伴都被一個震撼消息驚呆了。
微軟宣佈收購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部門,該公司將以37.9億歐元收購諾基亞商業部門;同時以16.5億歐元收購其專利組合,共計54.4億歐元,約折合71.7億美元。根據協定,諾基亞現任CEO史蒂芬·埃洛普將出任執行副總裁,首長設備與服務,直至交易完成。諾基亞現任董事長裏斯托·席拉斯瑪出任臨時CEO。
諾基亞的智慧設備業務部門,包括“Lumia”品牌和產品、功能機和Asha系列手機。交易結束後,“諾基亞”品牌仍得以保留,將有3.2萬名諾基亞員工加入微軟,成為微軟的一部分。
消息傳來,全網唏噓。這是因為,諾基亞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公司!曾幾何時,NOKIA幾乎就是手機的代名詞。諾基亞滿世界驕傲地打廣告:每眨眼一次,就賣出一部諾基亞。那個“叮咚-叮咚-咚”的清脆鈴聲回應在多少人的腦海裏。
曾經的老大就此委身下嫁。然而在蘋果、安卓、山寨機的世界裏,早已沒有她的位置。想當年,駭客8810,藍魅8250,折疊828,街機N73,以及筆者深愛的7610。曾經的經典,如今變成追憶。
煽情過後,冷酷複盤。昔日的英雄到底犯了哪些致命錯誤,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筆者看來,至少有三大致命失誤。
首先,低估了移動互聯網的顛覆性。
時鐘回撥到2007年,彼時,諾基亞依然雄踞王者。但是,天縱奇才的約伯斯攜帶iPhone橫空出世。令人驚豔的工業設計、徹底拋弃傳統鍵盤的觸摸式互動、潛力無窮的應用商店模式,不但一舉秒殺歷史上的所有手機,更讓人隱約看到了移動互聯網大幕的開啟。
然而,當顛覆者約伯斯驕傲地說出:“今天,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之時,諾基亞的高管卻斷言“蘋果在手機市場不會成為一個强有力的對手”。同時,對塞班戀戀不捨、超級機型推出緩慢,生態鏈上的開發者加速逃離。對行業趨勢的判斷,是一個企業的最高戰畧。請記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其次,接班人選擇失誤。
當蘋果手機以野火般的速度橫掃全球後,諾基亞終於被揍醒了。頭等大事,便是換CEO。換帥如換刀,如果此時選“對”人還能放手一搏。令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2010年9月,諾基亞最後卻選擇了來自微軟的埃洛普出任CEO!
若在彼時,選擇一個充滿互聯網思維的猛人掌舵,沒准還有戲。誰知微軟出身的埃洛普第一個重大選擇,就是為諾基亞智能手機選擇windows系統。相比iOS、安卓,windows系統本身就存在感很弱,不抱安卓的大腿卻找難兄難弟?難怪有人說,埃洛普就是微軟的臥底!
再次,糟糕的巨額收購。
想翻身做老大,誰都知道要選平臺、做藝員機型、佈局生態系統。現在如日中天的蘋果、三星,哪個不是從晶片、存儲大包大攬,幾乎通吃整個產業鏈?時間不趕趟,就砸錢去買!以時間換空間啊!
然而,諾基亞先後進行的鉅資收購中,沒有一個被證明是正確的。鉅資收購德國地圖軟體公司Gate5、收購美國數位音樂專業服務商,都不是足以翻身的大殺器。這邊廂,蘋果先後斥資購買的手機周邊服務廠商卻眼光毒辣,更別說,穀歌這個野蠻人,連大家閨秀摩托羅拉都敢買!大賭大贏,落後者還不敢豪賭、瞎賭,死路一條。
一錯反應慢,二錯選錯人,三錯不敢賭。至此局面已糜爛不可收拾,風流就這麼被雨打風吹去。
從另一個角度說,諾基亞用生命帶來了三個啟示:
“軟+硬”結合不可阻擋。微軟吃下諾基亞,標誌著有能力提供橫跨軟硬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蘋果、三星,甚至小米都早這麼幹了。凡是企圖阻擋這個大勢的,必死。
移動革命要靠更徹底的互聯網思維。傳統行業、軟體業都覺得互聯網已經很顛覆,但移動端是更顛覆的。整個產業以加速度再前行,移動互聯網的淘汰速度和發展速度成正比。要玩,就得更純粹、更革命、更非常規的互聯網思維。
打不過,就走!現時諾基亞主要擁有設備與服務、Here地圖和網路設備三大業務,而手機只是三分之一。過去150年,諾基亞不斷閃轉騰挪活到現在。不玩手機搞別的,沒准像同樣賣掉手機的易立信一樣也未可知。
最後,再感慨一下。危難之際,諾基亞千挑萬選卻選了軟件出身的人。說白了,心裡一直以貴族自居,選接班人也要出身名門。告訴你,軟件這套打法在互聯網壓根沒戲。互聯網是一個極客的世界,也是一個野蠻人的世界!
“可是你偏又這樣,在我不知不覺中悄悄的消失,從我的世界裏沒有音訊,剩下的只是回憶,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裏。”
再見,諾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