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給創業者忠告:專注一個小痛點

錢穎一:騰訊的很多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你已經是非常年輕的70後了,但你的很多產品是給80後、90後,現在是00後用,通過什麼管道理解這些年輕人,讓他喜歡你的產品?馬化騰:對,基本都是70後。馬化騰:確實是有3個團隊報名。

給創業者忠告:專注一個小痛點;跨界非常重要

錢穎一:騰訊的很多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你已經是非常年輕的70後了,但你的很多產品是給80後、90後,現在是00後用,通過什麼管道理解這些年輕人,讓他喜歡你的產品?我知道你有團隊在設計,但最後還是需要你來决定方向,你怎麼能跟上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馬化騰:當初創業時我們還年輕,那時候把握用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歲數大了,有些產品我們用過覺得好像沒勁兒,但後來在國外很火,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我們錯過很多機會,包括現在國內一些新興的多媒體,或者一些社區的創業,都有錯過。歲數大了確實錯失很多年輕人的觸覺。

現在我的辦法是,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的,你應該讓瞭解的人去做。你可以多和年輕的用戶接觸,觀察他們,瞭解他們的需求。你也可以通過投資的管道去投這樣一個企業。第三,讓更年輕的一些員工能够更快速地走上來。

錢穎一:你們有什麼制度化的安排,給特別年輕的人發展機會?

馬化騰:人才方面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年輕人,或者勇於創新的一些人才能够出現。我們在內部也是鼓勵內部競爭,你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就大膽地去試。

錢穎一:現在90後、00後在你們內部是什麼作用?現在高管層還是70後、80後?

馬化騰:對,基本都是70後。

錢穎一:現在大學生都是95後了,很多都是90後了,今年清華入學的有00後了。你們的產品又特別針對年輕人。

馬化騰:我們把微信做成一個開放平臺,讓很多年輕人喜歡這個產品的服務,由別的公司開發,在微信裏能够使用。這是一個解決方法,我們未來希望通過一個“小程式”搭建新的生態環境,能讓別人開發一些年輕人的產品,在我們平臺裡面跑,同樣我們自己也開發。

錢穎一:這幾年,國內創業,特別是年輕人的創新、創業是一個高潮,我記得上一次創業高潮大概是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你是那一次創業潮裏的幸運兒,也是現在年輕人的偶像,你怎麼評估這兩個創業時代,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麼忠告?

馬化騰:我覺得現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得太多了,要資金有資金,要環境有環境,人才又多。現在這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雲平臺上打造生態平臺,創業門檻其實在降低,這是非常好的事。當然門檻低了,創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比我們當年還激烈,有利有弊。總體來說,還是比我們當年的環境要好。

錢穎一:在這種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到底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可以讓創業者能够脫穎而出?

馬化騰:第一,要專注解决一個痛點問題。我每個禮拜都會收到一些信件說,我可以幫你實現什麼。在我看來他想得太大了,我的建議是:你想小一點,解决一個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用手機解决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工作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管道來解决這個問題。這樣的話,你有一個跟進在裡邊。

這種創業其實不需要太多人,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解决,當你這個想法能够通過互聯網來驗證,再逐漸擴大,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要留意跨界。跨界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因為那是一片藍海,其他的都是紅海,細分下去也都是紅海一片。最初的時候往往就是可能懂這個的人不懂那個,懂那個的人又不懂這個。如果你兩個都懂一些,就有很大的優勢了。

未來的創新包括以後很多傳統創業的轉型,往往是跨界,而且這個產業它是會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裡面你能抓到機會的話,是一個創業的好方向。

錢穎一:任何創業中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和挫折,我特別想知道,你在創業中曾經碰到最大的困難和難題,或者失敗的經歷是什麼?後來是怎麼應對的?

馬化騰:騰訊從小做到大應該有3次特別困難的時候。一個是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最早想賣給運營商,我們想像賣電子郵箱系統一樣賣很多套,當時那些大的ISP、ICP願意買。但後來發現即時通信這東西它天然只有一套,這可怎麼賣?而且我們當時投標還輸了。這是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傳統的電信產品一得標做完就走,而互聯網產品需要你不斷創新不斷維護,不能做完就走,沒有人維護它就死了。

類似的困難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遇到,我相信百度也是。蒐索本來想給門戶提供的,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入口。當年我們的QQ是賣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了。但用戶瘋漲,我們沒錢買服務器,那時候很艱難,壓力很大,做不下去就要賣掉。

當時一些早期的朋友幫我們找來了投資者,一個是IDG,一個是香港盈科数位,各給了110萬美金。後來他們又把股份賣給了南非MIH。

投資人進來後,我們也沒有真正找到商業模式。當年投資者擔心沒有商業模式,不知道怎麼掙錢,唯一的想法是養肥了賣掉。IDG曾經拉我們去見新浪等互聯網公司,開始感興趣,但都沒看上我們。

錢穎一:第一次困難是沒得標,第二次困難是人家看不上你們。

馬化騰: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科技人員覺得這個軟件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這些困難)後來逼著我們很早就要想有造血能力,所以第一時間跟運營商做了第一個產品——移動QQ,簡訊和電腦的QQ消息互動,5塊錢一月。包月費是我們收入的第一桶金。

那時候大家都以為死定了。我們創始人也在討論,這些討論還是有作用的,我們比國外的產品做得更適合中國人使用。當時中國有幾個不同的產品,有163,有169,還有南方的一個產品。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做了大量優化,我們會建一個點,撒三張網,就是電信、聯通和教育網,讓它們互聯,我們把它集中起來,這樣的話用戶使用起來速度最好,傳送檔最快。當時建立的口碑就是我們的傳送速率很快,這是一個很大的剛需。

我們有聊天室,當年聊天室對產品的冷開機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大家都在聊天室裏討論,就交上朋友了。第二是我們的頭像,個性化也是我們比較早的創新。用一個一個創新解决一個一個痛點,你才可能贏。

微信其實是一個郵件,只是它快到你以為它不是

馬化騰:幾年前新浪微博起來之後,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那時候我們聽說,誰誰學校裏有一個微博做班級之間的通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危機。它開始往下撒網,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也要做微博。但這很難,同樣的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戰勝對手的,你只有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才能解决這個問題。微信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純手機的移動通信。當時QQ的包袱很重,要解决PC的問題,也要解决手機終端的問題,內部幾個團隊都在開發,誰最先解决問題誰就勝出。

錢穎一:這是有意設計的,讓3個團隊互相競爭?這是你的決策?

馬化騰:確實是有3個團隊報名。當時解决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從PC到移動怎麼打?當年諾基亞從前一年市場份額70%、80%規模一下子掉下來,安卓、蘋果這類智能手機迅速替代了傳統功能機,互聯網企業反應過來的才能活下來,沒反應過來就死掉了。我們是最早拿到這張船票的,沒上船的再也過不來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危機。

錢穎一:三個團隊一起做,基本上是同時起步,最後一個勝出,後來又把三個團隊融合了嗎?

馬化騰:這就涉及我們內部組織結構的問題了。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但這個先天的結構不合理,後來我們迅速把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那些傳統手機端、PC端的產品綜合到一個部門來做。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QQ郵箱的團隊。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佈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用戶端改成微信。

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有這個班底在,我們在設計和開發上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快研發出來了,張小龍帶領這個團隊,包括他本人對這個產品的把握度都非常到位,是非常好的。

錢穎一:原來我還不太理解,現在我有點理解了。微信和QQ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微信除了福斯用以外,精英和高管也都用,你們做QQ郵箱的時候是考慮到高管使用的習慣的。

馬化騰:最主要的問題是,剛出來時用戶數據起不來,大家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QQ。真正的啟動是語音,按了就可以講話,錄音就出去了。這是國外同類產品沒有的功能,包括像WhatsApp也沒有或者功能藏得很深。我發現有這個功能之後,迅速就火爆了。它把很多不習慣手機打字的高管變成了微信用戶。

還有就是跟手機通訊錄的綜合,QQ用戶數據的導入,你一看通訊錄好友裝了微信,就趕緊也裝上了,這是社交鏈的能量。

錢穎一:聽說微信這個名稱是您想出來的?這個名字起得非常好。

馬化騰:我也沒有想到。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麼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裏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麼隨便定的。立項的時候,三個團隊在同時做,廣州的QQ郵箱團隊在做,無線事業群他們也在做,名字都叫微信,但是他們互相不告訴對方研發進度。郵箱團隊做出來,無線事業群團隊很鬱悶,他們的產品後來改名叫Q信。

錢穎一:即使在一個公司裡面,也要做平行實驗。

馬化騰:我們後來總結,這些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遺失一些大的戰畧機會。

錢穎一:因為每一個創新都有不確定性,都是困難的。

馬化騰: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中國的創新如何“從一到N”

錢穎一:今年3月,我們邀請了《從零到一》作者到學院專門講了一門課,講得非常精彩,他特別強調“從零到一”。我在這兒和他也有對話。我從中國的案例中發現,實際上也不能太講“從零到一”,因為中國很多創新是“從一到N”。中國的N是非常大的。而且“什麼是零”,“什麼是一”很難定義。

比如QQ是從ICQ裏得到很多啟發,其他的例子,我們也可以舉出阿裡巴巴、百度、滴滴等。人們覺得“從零到一”很偉大,但是容易忽視“從一到N”,並不是所有做“從一到N”的都能成功。這個“從一到N”中,有非常多的創新適合中國的市場,適合中國的文化,適合中國特殊的產業結構。騰訊在這方面是特別突出的,你們受到過一些產品的啟發,但現在你們做出來的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些產品,這裡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馬化騰:整個中國互聯網確實最早多是如此。因為美國是全球互聯網的中心,基礎類的產品創新都是美國最早提出,是非常强的優勢,也不只是亞洲國家落後,歐洲都是這樣。但是在應用方面結合到本土市場就很不一樣了,中國的文化非常不同。而且坦率講,同一個模式在國內,同時起步的非常多,當有一個主意出來,不到兩個禮拜,就有幾十個團隊同時開工,開始做。國內的賽道很擠,這是最難的,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創新。這種創新競爭之激烈,遠遠超過了美國。

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出海了,你可以看到中國的公司是遠超過美國的。你靠跟原來的模式一樣肯定走不遠,兩三個月之後就開始有不同了。新增很多新的、獨特的、創新的點,你才可能贏得這場競爭。

淘寶、百度也是這樣才能成長起來。微信裡面還有更多的創新點,你可以看到微信做了大量的東西,現在海外也看到,有時也反過來學了,這是因為中國的競爭環境很激烈,產品反覆運算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用微信可以實現全行業結合,包括公眾號、掃二維碼和各種生活的服務。街上通過掃二維碼能跟各個產業連接起來,這方面的結合是我們三年前才開始做的,包括移動支付。三年前,我們開始做的時候,遭遇阿裡巴巴的支付寶的激烈競爭,迅速成長起來,打開市場,讓更多人去使用。

但這裡有大量的補貼,滴滴和快的當年大量的補貼對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環境導致一些後面的創新反覆運算會更快,我們講互聯網+整個生態,現時中國是比較原創,比較領先的。

錢穎一:今年特別有意思的,有不少文章在美國的主流媒體裏出現,講到中國的包括微信在內的創新,甚至反過來有美國公司在模仿,Facebook上個禮拜在Facebook裏加入了外賣。美國以前的APP都是單一功能,微信是綜合功能,他們現在也開始加了。

有一天我在清華附近走,看到一個賣西瓜的老太太在樹上掛了一個微信支付二維碼的牌子,我講這個例子給美國人聽,他們就知道,微信支付的功能有多大了。

這個很有意思,突然之間覺得美國雖然在互聯網行業非常活躍,中國也非常活躍。在這場競爭、這一輪創新中,歐洲或者亞洲其他以前先進的地區似乎都沒有跟上?

馬化騰:整體來說中國還是比歐洲更早一點。

錢穎一:歐洲特別滯後?

馬化騰:歐洲基本上直接用美國的產品。但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這畢竟是應用上的創新,很多基礎上的創新,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下一個創新是什麼?

錢穎一:在應用型創新上,中國現在比較領先,但是基礎性的創新不是很領先。

馬化騰:未來像人工智慧也好,也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美國在這方面未來的領先强度還是很大的。對於未來20年、30年這樣長遠的科技變革,應該提前佈局。

錢穎一:這方面騰訊有什麼思考或者動作?我知道基於成本考慮,之前砍掉研究院,現在就像你說的,對科技基礎性的研究方面你們有什麼規劃?

馬化騰:我們過去發展中的錯誤是什麼?搞了一個研究院,他們和我們的事業部群(BG)競爭,搶著做產品,做出來的產品還沒有競爭力。我們就開始思考做獨立研究院的意義和管道。最後發現,做研究還是需要靠近戰場,如果和QQ、微信這些平臺資源離得太遠,很多事基本做不了。所以後來把研究院拆成三部分,分別給了三個BG。有一部分到了微信;還有優圖團隊,是做圖像識別的;還有團隊是做蒐索的,後來蒐索賣掉了,就把他們綜合進了後臺事業部。現在這個團隊又得到重視了,因為AI非常重要,他們又組建了一個AI實驗室。我們未來會大量招這方面的人才。

錢穎一:所以AI你們現在也非常重視。

馬化騰:過去其實也做一些,但是都沒應用在我們的產品上,我們現在需要有集團、公司級的AI實驗室,能够做一些更前瞻性的產品。

另外我們找到一個更好的管道,就是跟清華等高校合作。我們2011年開始和清華建立一個聯合實驗室,這裡面有很多創新都來自於跟清華的合作。比如街景入口,我們最早在地圖裏做了街景。街景要把車牌和人的臉模糊,不能侵犯隱私,也不能把車牌拍下來。但是大量的圖片怎麼處理?我們和清華的研究團隊一起,教授帶著學生跟我們團隊一起研發,後來把這個問題解决了。還有很多功能是清華的老師、同學和我們團隊一起實現的,包括LBS,IP地址的精准定位等等。

未來其實還有很多黑科技,都要和高校合作實現。不一定我們自己研究,要開放出去。

錢穎一:像穀歌現在做無人駕駛車,Facebook做虛擬實境、VR,跟他們原來的產品非常不一樣。現在你們做的創新研究跟你們現在的產品還比較相關。講講你的設想,有沒有做非常不一樣的產品?

馬化騰:有,現在我還很難說它是不是成功,我保留這個機會,也鼓勵內部有競爭、創新,還是要給他們這個機會。還有一些我們投資的公司,做的是像O2O這樣强運營的業務,我們就不做了,交給他們去做。

錢穎一:你覺得微信以後,下一個影響世界的創新有可能是什麼?

馬化騰:現在不知道,但是我自己在想,每一次大的變革,都伴隨著終端的變化。PC到手機,其實是因為智能手機起來了,一切的生態都不一樣。未來比如說眼鏡式VR、AR。很多VR可能每個人最多玩20分鐘就暈了,受不了,也許並不能持續做,但是有些外掛式的AR,可能看到人臉就知道你的歷史和相關資料。類似這樣的終端如果越來越普及的話,那麼新的場景變化,會導致上門服務發生巨大的變化。我覺得AR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未來成長性的新終端。

但是這裡面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隱私問題,有一些場合也許不允許帶一個眼鏡等等,這些都會產生問題,但是這個方向還是非常好。

錢穎一:這個方向是未來的方向,你剛才講了這麼多,從成長經歷到騰訊發展的很多細節,都讓我們很受啟發。再有一個星期你就滿45歲了,我們提前祝賀你。在這樣一個節點上,今年又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回顧45年人生,有沒有什麼感想?

馬化騰:我們還在路上,我們還在一直往前沖,這是一個過程,我們很幸運,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候能在裡面做一些事情。

中國或者亞洲的互聯網企業,應該在全球來說,取得一些成績是不容易的。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有6家美國的、4家中國的,其他國家還沒有,你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得益於中國的經濟在蓬勃發展,過去我們講人口紅利,這個快用完了,人口紅利可能沒有了,但是有消費陞級。產業在不斷陞級和提升,有大量的機會。

在我們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後,10年、20年之後還有一波人口紅利,你還可以抓住,看看下一波年輕人的需求會有哪些變化。

本文標題: 馬化騰給創業者忠告:專注一個小痛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76634002380
相关資料
對話雷軍:失敗者才需要反思,我不需要
本文是《財經雜志記者》宋瑋對雷軍的專訪,原載於其個人微信公眾號“LateNewsby小晚”,原標題為《對話雷軍:關於小米,他們說的都是錯的》。當你聽多了外界對小米的評估,再和雷軍聊了聊,你可能覺得,你們談論的都不是一家公司。
標籤: 雷軍 小米之家 oppo 小米mix 小米系統 手機公司
搜狗王小川:“問答”才是蒐索的未來
在近日舉行的搜狗2016年聯盟峰會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作了以《搜狗的人工智能之路》的主題演講,也借“人工智慧”這一話題談了談搜狗公司下一階段發展戰略。之於搜狗要做人工智慧這條路,在王小川看來,搜尋引擎天然地與人工智慧覈心相關,蒐索是未來
標籤: 人工智慧 王小川 搜狗 搜狗百科 大數據 搜狗搜尋引擎
紮克伯格是很牛但是創業千萬不能學他
MarkZuckerberg無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然而,MIT馬丁信託創業中心的常務董事BillAulet卻幽默地表示,MarkZuckerberg的創業經歷對其他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榜樣。這當然只是Bill於10月26日在越南河內
標籤: 創業 bill 企業家
張小龍:大道至簡,堅持產品信仰,KPI自然水到渠成
張小龍的內部講話《警惕KPI和複雜流程》再次在業界引起轉發。張小龍講到了敏捷開發的重要性,講到了不要帶KPI初心去做產品設計。從產品思想上來看,它的覈心還是把用戶價值放到了壓倒一切的重要位置,甚至包括不可避免的商業化也是通過利於用戶價值角度
標籤: 張小龍 市場行銷 價值觀 qq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