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高達200億美元,WeWork憑什麼?

現如今,WeWork以144間辦公室的形式分佈於全世界各地。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WeWork所採用的都是一些智慧傢俱。現時,除了美國,WeWork的業務範圍共計包括16個國家。自成立以來,WeWork一直在收集各種各樣的真實數據資訊。最近,WeWork開始非常頻繁地招進新人。

現如今,WeWork以144間辦公室的形式分佈於全世界各地。

在不久的將來,你會愛上去公司上班,因為高效工作所需要的一切要素和條件,都會毫不費事地呈現在你面前。可能你不會擁有專門屬於自己的辦公桌,因為現在的用人單位清楚地知道,這些辦公桌每天的實際使用率只有63%。囙此,未來的辦公室將會採用聯合共亯的管道。具體說來,雖然辦公室是共用的,但公司會給員工提供一間私密性極强、環境較好、自帶隔音牆的房間,讓他們中飯後舒適地休息一會或者給家裡人打個電話。到了下午三點半產品經理要開會的時候,會議室就已經自動準備好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樣提前預約。而且,就算是那些不在公司的員工,同樣也能够通過遠程的管道參與會議。

WeWork的首席增長官David Fano表示:“雖然這一場景現時還沒有辦法實現,但也不需要等太久。”

前段時間,Fano主持了一項活動,向潛在客戶展示自家公司的科技。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WeWork所採用的都是一些智慧傢俱。多年來,公司一直通過這些智慧管道來收集數據,以便進行各種調整為員工提供更加舒適和高效的工作環境。另外,在Fano的介紹過程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塊黑板大小的顯示幕,通過各種觸屏操作就能够獲取到WeWork多達164處開放定位的實时資訊。

七年前,WeWork在SoHo開設了第一間共亯辦公室。自那以後,公司就飛速向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擴展業務,並且正在努力將自己定位為共亯辦公領域最為專業和權威的公司。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內,公司已經與軟銀集團達成合作,在東京開設全新辦事處,按照計畫將會擁有WeWork日本一半的股份。另外,它還在中國成立了分公司,並且收購了來自新加坡的競爭對手Spacemob。

現時,除了美國,WeWork的業務範圍共計包括16個國家。現階段,公司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推出了像寢室一樣的高檔公寓樓並且取名為WeLive,用不了多久還會將WeLive推廣到西雅圖。去年八月,公司順利從軟銀旗下的願景投資基金(Vision Fund)拿到了44億美元的投資。作為一家估值達到200億美元的公司,WeWork現在是繼Airbnb和Uber之後,美國最具價值的私有科技初創企業了,幾乎可以與Palantir和SpaceX平起平坐。

按照公司的發展設想,它可以通過對辦公空間的集合以及對各家公司不同辦公空間利用管道的研究,既快速又準確地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管道,成為聯合辦公領域擁有第一手豐富經驗的科技初創企業。自成立以來,WeWork一直在收集各種各樣的真實數據資訊。比如說,大家的工作方式是什麼樣的;再比如說,大家在哪些環境中的工作效率最高,以及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還應該要有哪些完善和補充措施。

雖然公司現在已經將這些數據資訊運用到了自家公司的辦公過程當中,但其實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它一直都在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利用這些數據資訊為其他企業級別的客戶研發全新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個性化定制的辦公室室內設計和幫助各家公司預約會議室的授權軟件,以及對他們使用這些會議室的管道進行分析等等。

簡單說來,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所謂的“空間即服務”。現階段,微軟和IBM這類大型公司,都已經開始在一些不需要太多員工的工作場景中,或者是在他們看來員工可以從外部環境獲益更多的情况下,選擇使用WeWork所提供的聯合辦公空間。而且,在這些公司當中,還有不少正在嘗試與WeWork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合作。比如說,WeWork現時不僅負責Airbnb柏林分公司的工作空間部署,還負責亞馬遜波士頓分公司的工作空間部署。

按照公司的預期,用不了多久,還會有更多大型公司將自己的辦公樓,外包給WeWork進行工作空間的重新規劃和部署。WeWork會從那些複雜的數據當中選取出關鍵資訊,來保證企業級別的客戶花費最少的錢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家員工的工作效率。根據WeWork首席運營官Jen Berrent的介紹,這些大型公司選擇外包自己的辦公樓,自然而然也就拓展了WeWork的產品線和業務範圍。他解釋說,WeWork之所以針對大型公司提供這些與工作空間相關的服務,其實就是想要迎合市場的真實需求。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這種辦公樓外包的管道帶來的發展機遇要比聯合辦公空間大得多、多得多。現時,WeWork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只是簡單與提前設計好、用來提高工作效率的算灋,實現相互之間的對口和符合。接下來,公司希望能夠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辦公樓外包這方面來,幫助客戶企業在控制成本支出的前提條件之下,完善工作空間和環境,提高現有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與此同時吸引到更多新員工。

但是,這種工作重心的轉移,必須要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WeWork一定要向企業客戶證明,自己確實實力更强,能够對工作空間和環境進行更加優質的管理和部署。

隨著計算科技的普及,現在的研究人員已經越來越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提高辦公空間安排部署效率的最佳管道。早在20世紀70年代,劍橋大學的學術人員就已經使用算灋,來計算各間房間之間步行距離,並且賦予每間房間一個步行指數,通過對這些指數的對比和分析,來優化自己的樓層設計方案,减少步行時間。(要知道,在20世紀70年代,既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Slack,步行就是資訊傳播最為基本的管道。)

就像其他許多行業領域一樣,聯合辦公也從機器學習科技的普及當中獲益不少。Josh Emig在2015年加入WeWork,當時公司剛剛組建起屬於自己的研究和開發部門。他介紹說:“其實,聯合辦公這個行業是最近才開始引入機器學習這類科技的。在我們看來,公司是一定要進入這樣一種創新和變革的,所以一定要充分理解這種變革的性質和特徵,這樣才能够為之進行各種合理的設計。”

最近,WeWork開始非常頻繁地招進新人。但關鍵就在於,這些人在最開始進入公司的時候,並不確定自己擔任什麼樣的職位。比如說,上文提到的Fano,原本擔任的是公司首席產品官,後來轉而擔任首席增長官。而與此同時,首席產品官的職位,就轉移到了Shiva Rajaraman身上。他是WeWork去年八月從蘋果公司挖來的,專門負責與軟件相關的事務。另外,介紹我與Fano認識的人叫做Veresh Sita。他曾經在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做過一段時間的首席信息官。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才在WeWork工作了兩天,對於自己所擔任的職位也不是很清楚。據粗略統計,除了創始人和Berrent,在我接觸的那些人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在公司工作的時間都不超過兩年。

他們之所以選擇加入WeWork,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認可並且相信公司創始人Adam Neumann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口中所說的“追求並且享受生活,而不只是生存。”Neumann來自以色列,與一比特叫做Miguel McKelvey的朋友,共同創建了這家公司,後者擔任公司的首席文化官。一直以來,Neumann都非常強調凝聚力和團隊精神。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WeWork對個人和專業的完美結合,就是Neumann鮮明性格的表現和延伸。正是由於他對工作的這份投入和熱情,才讓大家心甘情願地聚集在他身邊為公司奮鬥。

但其實,對於WeWork商業模式的持久性,外界一直都是持懷疑態度的。具體說來,它都是先與場地供應商簽訂長達15到20年的長期租賃合約,接著再一個月一個月地把這些場地轉租給其他個人或者小型企業,通過這樣一種管道來賺取收益。

不過,聯合辦公是一種不太穩定的業務。尤其是對於那些以中間經紀人的身份來租賃房產的機构來說,就更不穩定了。與之相比,直接掏錢買下來才是一種比較穩妥的選擇。雖然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聯合辦公公司,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小型初創企業。與WeWork最為類似的一家公司就是來自盧森堡的Regus。這家公司成立於1989年,2000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雖然在金融危機那段時間,它遭遇了非常嚴重的損失,但很快就進入了變革和重組狀態,以至於順利在2008年的那場巨大危機中生存了下來。

上文我也說過,WeWork現在的身價達到200億美元。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那它要比市場上許多大型商業房地產上市公司還要值錢。Michael Eisenberg是以色列風險投資公司Aleph的合夥人,同時也是WeWork的早期投資人。他指出,WeWork說服大型公司外包自家辦公樓的情形,與Aleph在20世紀80、90年代說服這些大型公司外包自家電腦的情形,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當時,電腦這種硬體設備很快就實現了商品化,而外包電腦的公司也很快就通過銷售服務實現了盈利。

在Eisenberg看來,如果辦公樓這種房地產也能够很快實現商品化,那麼外包辦公樓的公司,也很快就能够通過同樣的管道實現盈利。而WeWork如果可以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掌握大部分主動權和控制權的話,那肯定能够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比較優質的規模經濟。

至於WeWork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確實還是有待測試和考察。在過去這十年的時間當中,世界經濟穩步發展和增長,而WeWork也逐步實現了規模擴張。

現如今,處於WeWork管理之下的,有100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以144間辦公室的形式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當然了,我認為,如果它能够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那麼未來的發展機遇應該會更多。用Fano的話說:“我現在都能够預料到全世界各個市場的增長態勢,以及它們能够帶來的價值。比如說,東京市場能够帶來10億美元的價值;再比如說,紐約能够帶來4億美元的價值等等。”

雖然很明顯,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初創企業思維,即過度誇大和虛假泡沫。但Fano堅定地認為,WeWork以後向各家企業用戶銷售的服務,終究會超出自己原本的品牌實力,提高各種工作空間和環境的智慧程度。目前看來,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只要它爭取到足够多的企業用戶,那不僅能够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還能够新增客戶享受的智慧和服務。

資料標籤: work
本文標題: 身價高達200億美元,WeWork憑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59057988955
相关資料
他曾是軍人,從槍林彈雨中活下來,後用9年掙得20億身價!
1963年4月,譚長安出生於四川平昌米倉山深處。所以,1980年,17歲的譚長安果斷選擇了參軍。想不到的是,那一年他去了雲南文山軍分區,而且入伍不到3個月,就趕上了中越反擊戰。
標籤: 譚魚頭 火鍋 火鍋底料 成都火鍋加盟 火鍋培訓 國產車
摔死在風口上的猪:一名APP創業者的自白
而此時此刻的阿茂只想說:“我養了一年多的猪從風口上掉下來了,摔死了。”作為眾多80後中的一員,阿茂對創業也抱有夢想和情懷。“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創業,第二次我選擇同樣是風口的直播但最後並沒有成功。去年初,我真的是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了這款APP上
標籤: 創業 用戶留存 留存率 移動互聯網 app
30年不漲價,回購率90%,逆勢大賺10億美元,這家線下實體店是怎
公司每天思考的不是多賺錢,而是盡可能少賺錢!以前,總是以為這樣逆天的量販店都是歪果仁的,如今這家叫做Costco的量販店終於要殺到中國開業了!9月8日,Costco官方確認:中國大陸第一家店即將在上海落地,並且其天猫旗艦店將會在下周先一步開
標籤: costco
曾經被投資人嘲諷,如今公司估值超過10億
2008年,23歲的他加入豆瓣,成了豆瓣第一個設計師。在面對投資人時,不願做業務包裝,一度賬上只剩2個月薪水,團隊大量裁員,被投資人稱為“最笨公司”的CEO。如今,這個“最笨公司”CEO王旭昇創立的美食分享社區——下廚房,已經有2300萬註
標籤: 投資 下廚房 創業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