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廣告人的傳奇:轉戰互聯網如何獲高回報

從業廣告16年,林越峰經歷了從產業鏈末端的廣告圖文店到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變遷,他如何做到?事實上,在林越峰的廣告從業履歷裏,傳統廣告佔據了95%的篇幅。1年前,隨著移動互聯網這股風浪的“拍打”,他以一個廣告人的身份涉足到移動互聯網。猶如醍醐灌頂,林越峰說,他理想中的廣告世界一下就被打開了。

從業廣告16年,林越峰經歷了從產業鏈末端的廣告圖文店到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變遷,他如何做到?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异類》一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指出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至少需要5年。

林越峰在廣告行業幹了16年。從最初的學徒到創立廣告公司,經歷了從產業鏈末端的廣告圖文店到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變遷。

事實上,在林越峰的廣告從業履歷裏,傳統廣告佔據了95%的篇幅。1年前,隨著移動互聯網這股風浪的“拍打”,他以一個廣告人的身份涉足到移動互聯網。

猶如醍醐灌頂,林越峰說,他理想中的廣告世界一下就被打開了。

愛拼的廣告人

如今回憶,林越峰進入廣告行業,原因就一個字:窮。

林越峰出生在山西省甯武縣一個貧困的小村子。黃土高原的貧瘠與一個少年追夢的心,如同底片一般,定格在林越峰的少年回憶裏,那畫面中,還有飄在空中的黃土和柳絮。

1999年,23歲的林越峰從技工學校畢業,來到太原。

化學印染專業出身的他,在做過了服務員、洗碗工、廣告銷售之後,最終選擇了一家廣告店。所謂的廣告店,其實就是廣告產業鏈最末端的圖文店,以名片、複印、裝訂、傳單印刷、寫真噴圖等項目為主營。

當時的廣告行業,以夫妻店和家族式的個體戶居多,市場的剛性需求使得行業利潤豐厚。

從美工學徒開始做起,到後來成為門店經理,林越峰一干就是4年。

直到2003年,廣告市場趨於成熟,紅利被海量增長的從業人員稀釋,利潤隨之下降。

拿著低微且不穩定的收入,林越峰心一橫,决定單幹——做廣告安裝。做這樣的决定,林越峰並不是衝動。4年時間,他在太原的廣告行業內積累了不少資源與人脈。“單幹就是為了賺錢。”

這不,第一筆業務就讓他純收入10萬。

6個人的小安裝隊,憑著幾個單子,小日子便能紅紅火火。但林越峰的創業抱負卻並不如想像中順遂。

從2004年到2009年,5年時間,當初的6人小安裝隊依然如故,沒有任何發展與突破。年收入也從最初的50萬,降至30萬,再降至20萬。

這樣的現象並不難解釋:時代在發展,任何行業的客戶需求都在趨於全面化、精准化與個性化,尤其是以創意搏人心的廣告行業。廣告安裝的業務單一,僅僅以廣告產業鏈的末端服務,並不能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被淘汰,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眼看安裝隊就要走到末路,林越峰愁緒萬千。幾個小夥聚在一起抽了10來包烟,也沒能想到門道。那段時間,林越峰總是一個人在夜色裏來回踱步。

然而,上天並不會虧待有準備的人。

林越峰是個愛學習的人。以前當學徒時,他不分晝夜學習美工;創業後,他頻繁出沒在全國廣告行業的各種展會與課堂上。無數次的千里之行,只是為了去聽一堂課。

林越峰有一個被他視為珍寶的箱子,箱內裝了十多本大大小小的筆記本,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那是他幾年來學習的收穫。

那麼,林越峰的轉機究竟是什麼?

另一個轉機

2009年9月,在湖北荊門的一次學習,成了林越峰廣告路上的轉捩點。

林越峰第一次學習到關於資源整合與積分制管理的概念。而後的揣度,讓他在廣告業混迹10年的困境了然於胸:

1.山西的廣告行業並沒有形成全產業鏈,五花八門的廣告公司各自為戰,業務單一,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2.廣告公司的管理者多是策劃或設計出生的科技人員,他們本身並不善管理,公司人數一多,便會失控;

但資源整合與積分制管理恰好能彌補這個漏洞。這一次,林越峰打算全方位綜合,將資源整合與積分制管理模式複製到團隊裏。由此,他的小安裝隊需要拓建,以形成一個正規的廣告公司。

2010年,林越峰的添彩傳媒公司正式成立。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慶典、影視、傳媒、廣告業務相繼形成。到2012年,添彩共有7個部門,員工人數達70人。而這時候,林越峰的資源整合不僅僅只是局限在公司業務內了,他開始從公司的一線脫離出來,走遍山西省各市各鄉鎮,開發專案,計畫做一個山西廣告行業的大聯盟,尋求真正意義上的資源整合。

同時,隨著學習,林越峰也不斷瞭解到各種新鮮詞彙,比如:大數據、互聯網、移動電商……

2014年,移動互聯網的風愈吹愈烈。雷軍口中的“互聯網思維”成了各中小企業鼎力學習的創業思路。林越峰心生嚮往,卻奈於對其一知半解,直到他從弟弟口中聽到一個新興的廣告平臺——秒賺,開啟了林越峰廣告生涯的另一條路。

秒賺是什麼?

簡單點說,它是一款讓用戶看廣告賺錢的APP,釋義為全球第一個手機廣告精准分配平臺。

“說真的,不太懂,所以一開始我並不相信,我覺得就是騙人的。”疏於對互聯網的瞭解,林越峰第一時間否定了秒賺。但偏偏,他又實實在在是一個不會放過任何學習機會的人。

8月,林越峰飛到重慶,第一次參加重慶秒銀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秒賺項目招商會,對秒賺進行考察。

兩天時間對秒賺的瞭解,讓林越峰眼前一亮:首先,秒賺打破了傳統廣告模式,直接將廣告的中間環節去掉,把廣告費直接分配給受眾用戶,這種分潤模式價值空間巨大;其次,秒賺類似於促銷廣告模式,對客戶來說花費很小,它實行按用戶實際收看效果計費,並允許商家用商品沖抵廣告費;最後,秒賺平臺所提倡的資源整合與林越峰的廣告聯盟不謀而合,這當然也是他最看中的一個原因。

林越峰理想中的廣告世界似乎一下被打開了。

廣告主的福音

9月15日,在對秒賺進行再一次的深摸考察後,林越峰成了秒賺在山西省的總代理。

之後,林越峰專門針對太原餐飲行業的廣告投放做了一次市場調查。他發現中小企業對廣告的重視度少之又少,其中最大的難度源於資金。

雖然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但在山西,移動互聯網的氛圍依然相對稀薄,企業和項目的文宣更多還是依賴於傳統廣告。可傳統廣告的硬傷在於,費用昂貴不說,效果也是不可預期的,所以很多的中小企業選擇如出一轍:規避風險,走保守路子——寧願不做任何文宣,也不要去花冤枉錢。

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同質化嚴重,誰能引流,誰就是贏家。林越峰見過太多中小企業遊走在生死邊緣,卻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林越峰意識到,秒賺的出現,對中國中小企業來說,必定是一個福音。

憑藉著15年來在山西積累的資源與人脈,林越峰快速將秒賺模式以會場和講課的管道傳播出去。第一場的招商會,林越峰就簽了12家企業入駐秒賺平臺。

成為山西總代理時間不到兩個月,林越峰就把投出的數百萬賺了回來。

那麼,商家在秒賺上投放廣告的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

一家開在太原某新樓盤一樓的飯店,由於地處位置偏,人流量小,生意一直很冷清。在秒賺平臺上投放廣告的第一天,便達到了20多萬的點擊量;

一家開在居民樓內的茶葉店,除了周圍居住的人群購買,一直無人問津,在秒賺上投放了廣告,知名度迅速提高;

一些商品在秒賺商城上一上線,就被用戶兌換了。

……

這些案例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商家的產品被關注到了。而這些收穫對商家來說,不需要以任何勞財傷力的管道去交換。他們在秒賺上可以先打廣告後付費、打廣告按點擊量付費、打廣告不用現金。

實際上,秒賺給商家的福利遠遠不止這些。在秒賺平臺上,商家可自行設定目標人群,也就是說,秒賺可通過用戶的性別、年齡、收入、職業、喜好等這些參數設定為商家精選目標人群;利用手機的GPS進行精准投放區域的設定;限定單個手機用戶收看總次數、每天收看次數等,從而排除非目標客戶收看廣告,减少廣告費浪費。

一個一切以服務商家與客戶為出發點的平臺,在業內引起轟動無可厚非。

截止到2015年4月,林越峰簽約的市代理11家,縣代理52家,完成了100%的市代理和46%的縣代理。現時山西省在秒賺上的注册商家達2萬多,投放廣告的商家達6000多。半年時間,林越峰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倍。

4月12日,林越峰第16次來到重慶,參加秒賺的招商會。

站在人潮喧鬧的會場中,林越峰滿面春風。誰也不太確定,他的廣告全產業鏈和大聯盟的夢想什麼時候會實現?

本文標題: 一個廣告人的傳奇:轉戰互聯網如何獲高回報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156169753501
相关資料
這傢伙去年賺了45萬美金卻不會寫一行程式碼
在本文中,馬克·强森這位自出版作者通過Amazon已經在去年成功賺得45萬美金。自出版圖書其實和協力廠商App開發有著異曲同工的地方。在去年,Amazon一共給他了45萬美金,但是他卻沒有寫一行程式碼。馬克在寫一本有關英國殺手的書。
標籤: 市場行銷 程式師 app
一個科技宅和科技小白的互聯網創業故事
“共進豐盛早餐,有說有笑走路上班,一起構思創業規劃”,這是所有情侶憧憬的工作生活狀態。王志强和丁玲就是這樣一對夫唱妻隨的理想伴侶。當記者第一次採訪雲起時,這對夫妻講了十多年創業沉浮的相濡以沫的故事,也正是因為兩人的堅守,在經歷了艱辛的兩次創
標籤: 創業 移動互聯網 王志强 丁玲
創業故事:萬新建的水果王國
在縣城日暉西路,有一間不足14平方米的水果店,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一盒盒貼著“青青果業——新鮮速遞”標籤的水果盒和精美誘人的各色進口水果,果香彌漫著這件不大的店鋪,不時有顧客上門選購……這家店就是“70後”萬新建開創的“水果王國”。
標籤: 水果王國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