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周星馳身上最明顯的標籤,跟隨周星馳多年的魏達深給出的答案是——發明家——他發明了無數全新的電影表演。周星馳在內地“封神”,甚至成為文化級現象,就是靠周星馳“發明”的一個電影《大話西遊》,當年票房卻是慘敗。周星馳哪個標籤最給力?以下是網易財經專欄作者金錯刀先生的分析文章,網易商業為你帶來這篇正解:“周星馳如何是個產品偏執狂”?
周星馳很知道什麼才是關鍵,那就是:產品。周星馳也是個產品偏執狂:
1、偏執追求新意思,喜劇的痛點就是有新意。周星馳說過一句話:觀眾永遠不會厭倦任何戲劇,只有厭倦沒有新意和沒有誠意的戲劇,所有,有新意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在喜劇裡面。
2、細節高手。周星馳對於電影裏的每一秒配樂都很在意,陳震宇回憶:“比如梁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第一次出場,在精神病院裏,拿著報紙蹲在廁所裏,只是一個5秒的鏡頭,但周星馳一定要用一首莫斯科音樂,他不知道名字,但是會給我們線索,讓我們去找,把版權買回來。”
3、電影發明家。什麼是周星馳身上最明顯的標籤,跟隨周星馳多年的魏達深給出的答案是——發明家——他發明了無數全新的電影表演。周星馳在內地“封神”,甚至成為文化級現象,就是靠周星馳“發明”的一個電影《大話西遊》,當年票房卻是慘敗。
以下是附文:
來源:三聯生活週刊文:王鴻諒
《西遊·降魔篇》票房大獲成功之後,201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周星馳發出了邀約,當然,他拒絕了。最近10年裏,他的公開露面,基本都跟新片文宣綁定,與外界的關係,既生疏又職業。
組委會於是傳了資料過來,希望周星馳就算不參加,也能提供一份情况介紹,以便在電影節展示。周星馳的助理陳震宇告訴本刊記者:“當時,團隊給他準備了三個版本,重點各异,一個是他作為演員的成績,一個是他的影片取得的票房成績,一個是他作為導演的成績。”只等周星馳最後定奪。“可他一直定不下來,到了組委會給的最後期限,我們都很著急,下午16點55分,他打電話過來,說用‘電影工作者’這五個字。”陳震宇回憶,“我問他,後面呢?他說,沒有後面了。我愣了差不多5秒,說,我知道了。”陳震宇趕緊打給組委會。“我跟他們說,用電影工作者,他們的反應也是一樣的,問,然後呢?我說沒有然後了,他們也愣了,反應過來,說了一句,牛!”
周星馳的努力,和人們對他的興趣,好像總是錯位的。
作為演員,周星馳主演了50多部電影,留下了韋小寶、淩淩漆、尹天仇、至尊寶等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角色。他特別認真地揣摩演技,講述他對於喜劇的理解。可是,沒有成名的時候,人們沒有興趣聽,成名之後,人們也沒有耐心聽。香港電影的學院派,一直到《少林足球》之前,都覺得他沒有資格登堂入室。或許是他影片裏惡趣的偏執,或許是人們覺得搞笑實在是一件太上不了檯面的事情。《少林足球》的獎項,其實也更像是對市場的妥協,低迷了多年的香港電影,太需要一劑強心針。
作為導演,周星馳嘗試著主控故事,呈現對於喜劇不同的理解,強調團隊和群像,弱化自己在影像中的戲份。結果又引發了質疑,到底應該固守港產片的傳統品味,還是應該面向更廣闊的市場,與高科技的新時代接軌?不過嚴肅的討論,還是比不過對他人品和私生活的好奇。他對於影片每個細節的投入和掌控,最後泛化成一句“很難搞”的感慨。似乎就算在一個電影討論裏,他的脾氣,比起才華還是更重要。
作為票房“神話”,周星馳已經在香港保持了20多年的紀錄,雖然產量遞減,但紀錄卻不斷被重繪。可是評論卻一直很苛刻,20年裏,一直在年復一年地斷言著他即將過氣。
周星馳在香港是憑藉票房成為明星,而在內地,是通過《大話西遊》完成“封神”。研究者張頤武分析過這種現象,他說:“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和一系列饒有興味的電影都意外地不可思議地提供了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時代成長的一代人的最愛。對於他們來說,周星馳不僅是一種迷戀的對象,而且還是他們在QQ或者MSN裏對話的語言框架。這使得周星馳不可思議地超越了在香港文化中的搞笑角色,成了內地新的青少年文化的一個象徵。”“周星馳語言的特徵就是他特有的邏輯與常規的顛倒和嘲笑。……這種顛倒讓感情能够通過變形的管道更容易表達,讓原來對於他們過度浪漫和誇張的東西由於片斷的反諷性而更加易於被接受。他為網絡消費的一代人找到了新的語言形式。這形式的最大特點恰恰是反邏輯。這正好迎合了互聯網時代的文化,互聯網的發散性和多元性要求和原有的感情邏輯和思考邏輯不同的東西,每天泡在網上試圖和陌生的同代人做緊密交流的青少年正好要一點感情,但這感情在針對陌生人的時候如果直說又太肉麻,而周星馳正好填上了這個空白。”
只是,周星馳很清醒。不管是貶低還是仰視,他好像已經修煉到不為所困,可以隨時撥開這些錯位的紛擾,回歸到自己的位置:“其實我不是一個藝術家,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他不否認自己愛錢、愛賺錢,但他也很明確,愛電影。成為主導者,他有了更大的空間,也展現出更多不為人知的才華,比如對於音樂和節拍的敏感。陳震宇說:“他太厲害了,一秒半秒的差別都能聽出來。”這個判斷是《功夫》的配樂黃英華做出來的。《功夫》的片頭曲是周星馳自己創作的,他哼出旋律,黃英華譜成曲子,後來反復修改,黃英華改動一秒半秒,周星馳都能聽出來,黃英華都覺得很奇怪,多次對陳震宇感歎:“他怎麼可能聽出來!他對音樂太敏銳了,連專業音樂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周星馳對於電影裏的每一秒配樂都很在意,陳震宇回憶:“比如梁小龍飾演的火雲邪神第一次出場,在精神病院裏,拿著報紙蹲在廁所裏,只是一個5秒的鏡頭,但周星馳一定要用一首莫斯科音樂,他不知道名字,但是會給我們線索,讓我們去找,把版權買回來。”
周星馳不願意配合人們的想像,成功的票房和商業操作早已讓他衣食無憂,他可以越來越有棱有角,成為他自己。對於並不期待他德藝雙馨,也不熱衷他的私生活,只期待著他作品的歡笑和感動的觀眾們,這又有什麼不好呢?至少他始終保證了一點,可以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周星馳的下一部作品,將是2016年的新片《美人魚》。就在平地起雷,突然冒出對他新一輪的人品聲討的時候,《美人魚》的選秀卻在聲勢浩大地進行著,有12萬人來報名。
這就是周星馳,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他都已經是光影世界裏獨一無二的存在,他的票房號召力,還在延續。